今天是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这个假期,亲友聚餐、外出游玩、熬夜追剧……开心了将近七天,有些人到假期结束时则会感到失落。有些上班族直言“不想上班”,还有人出现了失眠的现象。
所谓的节后综合征,就是指因为平时繁忙的工作和学习的节奏,大家在遇到节假日的休闲和放松之后,往往在节后容易出现各种不适。那么如何应对呢?记者就此采访了静安区爱商心理事务所的心理教师、实战派家庭心理专家张华。
图为心理专家张华
出现节后综合征,轻者表现为节后两三天甚至一星期很难收心,心情很失落,很厌烦工作,还在回忆着节假日里的各种愉悦场景,上班的工作效率会很低;重者则表现为情绪异常低落,非常抑郁,烦躁不安,甚至会出现很多躯体的症状,比如有的人会失眠、恶心、呕吐、眩晕,甚至会出现一些皮肤性过敏等症状。张华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平时,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绷得过紧,假期又玩儿得过嗨,这样一种不规律的失衡导致。”
为了预防这种征状的出现,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即便是节假日里,作息时间相对规律地去游玩,而不要太过于打破生物钟,比如过度熬夜和劳累,以至于难以修复。
第二,在假期即将结束的前两到三天,提前恢复到上班或者上学的节奏,也就是提前收心。
第三,在节后上班之初或上学之初,可以专门组织讨论假期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留出专门的时间来给假期的结束做一个类似仪式感的畅聊,为假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四,当我们出现心情上或者躯体上的不适,比如焦虑、胸闷、呼吸急促等的时候,可以用深呼吸或者其他的一些放松手段来紧急应对。
张华说,以上是一些应对节后综合征的自我调节方法,如果遇到无法自行调节的严重节后综合征,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寻求专业指导。
【阅读延伸】
“综合征”亦称“症候群”,是指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代表一些相互关联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但还不能确实。“综合症”的定义相对狭窄,特指某种具体疾病情况下出现的一组症状或病理改变。
“症”是“症状”,如头痛,咳嗽,呕吐等,是病人能感知的疼痛;“征”是“体征”特指医生检查时发现的异常变化,如眼底出血,心脏杂音,脉象变化等。
通俗的讲,综合征是多重疾病混合在一起,很难分清是哪一种疾病所导致。而综合症,就是由于多种疾病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