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2年多时间内,欧洲几次成为全球疫情“震中”,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然而,2022年初春,许多欧洲人民将迎来暌违已久的“正常生活”。
近段时间以来,多个欧洲国家陆续宣布了取消所有新冠疫情限制的计划,无需佩戴口罩、无需疫苗证明,甚至感染后也不再必须居家隔离,许多国家都做好了“和新冠共存”的准备。还有一些国家放松部分疫情防控措施,为“恢复正常”做好准备。
新冠疫情大流行第三年,欧洲的疫情结束了吗?
英国、丹麦、瑞典、挪威等取消所有新冠限制
据BBC报道,当地时间2月24日起,英国英格兰地区所有法定新冠限制措施都开始取消。
这意味着,即使是确诊感染新冠的人也不再从法律上强制要求他们自我隔离——虽然政府建议他们居家隔离至少5天,但他们若是不愿,也仍可以正常上班出行。对于感染患者的密接者追踪程序也同时取消。
这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与新冠共存计划”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尽快“恢复正常”。他21日在宣布这一计划时称,英国将从法律强制转向民众自我责任感约束。
当地时间2月21日,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将结束英格兰所有的防疫限制。/IC photo
事实上,英格兰今年1月就取消了大部分的新冠限制措施——当时,英国的感染率和住院人数刚从去年12月末的高峰缓下来。
北爱尔兰地区本月稍早已取消了所有法律限制举措,威尔士、苏格兰也在逐步放松管控,但尚未取消所有限制措施。
约翰逊政府的这一做法招致一些专家批评。英国医学学会称,政府“与新冠共存”的计划没有考虑到那些脆弱群体,取消所有限制举措将让他们处于感染新冠的高风险之中。
但英国不是第一个取消所有新冠限制措施的欧洲国家。在英国之前,丹麦、挪威、瑞典都已经宣布取消所有新冠限制措施。
当地时间2月1日,丹麦取消几乎所有国内新冠限制措施,成为第一个作出这一安排的欧盟国家。当天开始,丹麦夜店重新开放,进入餐厅、商店、公共交通等无需再佩戴口罩,室内聚会人数限制、社交距离管控等也都取消。
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当天在社交媒体上称,“早上好,一个完全开放的丹麦”。她表示,丹麦“已度过危机阶段”,政府不再将新冠视为“危及社会的疾病”。
瑞典从2月9日开始取消所有新冠限制举措,具体包括餐厅酒吧恢复正常营业时间、室内活动不再限制人数、乘坐公共交通无需佩戴口罩、取消疫苗通行证等。瑞典政府称,民众将回归正常生活。
据路透社报道,瑞典卫生部长哈伦格伦表示,瑞典“疫情已经结束”,新冠病毒不再被归类为“社会危害”。
挪威2月1日就宣布取消大部分新冠防疫举措,首相斯特勒当天称,“新冠病毒大流行不再是对多数人健康的威胁”。
自2月12日起,挪威取消所有剩余的新冠封锁措施,包括前往挪威的旅客不再需要提供核酸阴性证明,以及解除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隔离等防疫措施。
除此之外,冰岛卫生部2月23日宣布,该国将自2月25日起取消所有新冠限制措施。冰岛总理雅各布斯多蒂尔称,“我们将回归正常生活,但新冠病毒仍将与我们同在”。
法德意等欧洲国家陆续放松部分管控
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影响,去年年底至今年1月,欧洲经历了疫情暴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感染潮,许多国家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创下新的纪录。
但1月底至2月初开始,欧洲单日新增病例呈放缓趋势。与此同时,由于疫苗接种率较高,且奥密克戎被证明不易引发重症及死亡,许多感染率高的国家也并未出现高死亡率。由此,许多欧洲国家决定逐渐放松疫情管控措施。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疫情变化。/世卫组织官网截图
据欧洲新闻网报道,意大利总理德拉吉2月23日表示,意大利政府将于3月31日结束新冠疫情国家紧急状态,在2年多后“尽快全面重新开放”整个国家。
意大利是全球第一波疫情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2020年1月31日开始,意大利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此后几次延期,将于今年3月31日到期。到期后,意大利国家紧急状态将正式结束,此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稍早前,意大利政府公布了逐步取消疫情限制的时间表。预计从4月1日起,意大利餐厅、酒吧等所有室外活动将取消绿色健康码。
当地时间1月10日,意大利罗马,警察检查乘客绿色的通行证。/IC photo
几周前仍在推行强制疫苗接种的奥地利、德国也宣布了相关计划,将逐步放松新冠疫情管控措施。
奥地利2月初刚通过一项法律,强制要求民众接种新冠疫苗。这是欧洲首个立法要求接种疫苗的国家。不过,3月16日前,没有人会因为不遵守这项法律而受到惩罚,奥地利政府在此前将决定是否要取消这一要求。
奥地利政府计划从3月5日开始放宽疫情限制举措,届时餐厅、酒店、体育场馆等将取消“疫苗通行证”。除了在超市、药房和公共交通等场所,在其他场所可以摘掉口罩。
德国政府2月16日宣布,将分三步逐步放松防疫措施。第一步是取消全国范围内对零售业门店的入场限制等,3月4日开始的第二步则涉及餐饮业和娱乐业。到3月20日,预计大部分防疫限制都将被取消。
不过,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和各州州长举行的会议上强调,“大流行仍未结束”。他表示,让未接种疫苗的民众尽快接种疫苗仍然非常重要,尤其是需要在今年秋冬前让他们接种。
相比德国,法国走得更远一些。
2月17日,法国进入解除疫情限制的新阶段。当天开始,法国夜店重新开放、不设置人数限制,电影院等文化体育场所和公共交通内允许饮食,酒吧开放吧台消费等。而从2月28日起,在需要检查健康通行证的封闭空间内,将不再强制要求戴口罩。
此外,自3月中旬起,法国将取消关于佩戴口罩、出示疫苗接种证明等相关规定。法国卫生部长韦兰2月23日称,“如果当前趋势持续,这波疫情可能在未来两周内结束”,“我们将进入一种准常态”。
瑞士2月16日宣布将放松疫情防控举措,包括取消为入境旅客实施健康检查的措施。从2月17日起,瑞士将不再要求民众在进入商店、餐厅、文化场所及其他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及出示疫苗接种证明。
瑞士联邦委员会称,“新冠疫情流行情况持续向好发展”,“由于民众的高免疫水平,即使病毒传播仍处于高水平,疫情也不大可能会让医疗卫生系统崩溃”。
荷兰将于2月25日起取消大部分疫情管控措施,届时大部分场合都不再要求佩戴口罩,酒吧等场所也可以恢复正常营业时间。
波兰将于本月底取消大部分疫情防控措施。3月1日起,餐厅、剧院等场所人数不再受限,但民众在室内仍需佩戴口罩且保持社交距离。波兰卫生部称,政府将于未来几周决定是否取消强制佩戴口罩的要求。
芬兰、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预计将于3月份取消大部分疫情防控措施。
世卫组织:认为大流行已经结束的想法是“危险的”
世卫组织2月22日发布的疫情周报显示,上周全球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200万例,比前一周减少21%。这是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连续第三周下降。
在死亡病例上,上周全球新增死亡病例6.7万例,同比下降8%。这是自1月初以来,每周新增死亡病例首次出现下降。
从欧洲区域来看,其一周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分别下降26%和5%。
当地时间1月25日,法国巴黎,民众戴着口罩在街上行走。/IC photo
对于许多欧洲国家取消部分或全部疫情防控措施,卫生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
“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流行可以被认为已经结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教授本杰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他解释称,通过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和大量的自然感染,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群免疫水平已经足够高,这使得新冠疫情对他们已不再构成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
考林指出,相比于此前的变异株,奥密克戎显然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因此许多国家都经历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感染潮。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各国可能需要开始衡量不同疫情防控战略的得与失。在综合考虑新冠病毒的危险性和限制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之后,一些国家必须决定保留哪些措施、取消哪些限制。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埃德温·迈克尔(Edwin Michael)则对一些国家过快放松疫情管控表示忧虑。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若是过早取消社会管控措施,新冠病毒未来可能会再次让人类惊讶”。
迈克尔称,奥密克戎毒株、比奥密克戎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BA.2仍在影响着许多国家,而一些国家却开始放松社会管控,这很可能会导致新冠疫情再次死灰复燃。因为新冠疫苗的免疫力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能持续多久仍需研究,且仍有一部分人未能接种疫苗(如12岁以下儿童、反对疫苗者)。
世卫组织稍早前曾表示,现有疫苗证据显示,针对奥密克戎变种,加强针的接种可以大幅提高疫苗保护力。但是,这种保护能持续多久,还需要更多的细节信息。
事实上,世卫组织和许多专家都曾预测,2022年将终结新冠疫情大流行。然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多次强调,未来人类很可能会需要学习与新冠病毒共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很快放弃疫情防控举措。
据新华社报道,谭德塞2月18日在出席第58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表示,一些国家因疫苗接种率高而认为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这种想法是“危险的”,目前仍不能忽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带来的威胁。
谭德塞称,目前全球每周仍有约7万人死于新冠病毒,非洲国家尚未接种疫苗的人口高达83%,该地区医疗系统接近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传染性更强、更危险的变异毒株”。他呼吁各方加大合作力度和资金投入,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共同威胁。
迈克尔也表示,随着免疫力减弱或是新的更具传染性的变异体出现,未来新冠疫情可能会出现周期性的暴发。也因此,目前需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是在延续部分社会管控措施的同时,尽快为全球易感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及加强针;二是研究生产可以使免疫反应多样化并可以产生长期免疫的疫苗;三是加强对新冠治疗方法的研究。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即使不能彻底消除新冠病毒,我们仍可以将疫情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迈克尔说。
记者 | 谢莲
编辑 | 白爽
往期 ? 精选
如何看普京这场特别军事行动?
从2022到2026:北京之后,冬奥会再次来到这个意大利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