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9867
关注者:260
最佳回答:
01
最近集中在看亦舒的一些书,大多以前都翻过,但那会觉得书中的故事距离自己实在太遥远了。
如今再看,这不就是日常的生活吗?
所以,随着人渐渐长大,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包括看同一本书的心态。
《我的前半生》拍成的电视剧我特别喜欢看,我的第一篇爆款文就是看完这部电视剧写的,大意就是,唐晶这个好闺蜜的格局决定了子君的人生层次。
在电视剧中,唐晶就是中国好闺蜜,子君被离婚后,唐晶不仅随叫随到全程陪伴她,而且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让自己的金牌男朋友贺涵帮忙照顾。
最终是男友和闺蜜之间产生了感情,当时看剧的时候,多少有些替唐晶遗憾。那会我就在想,智慧如唐晶,怎么会不知道人和人之间相处是需要有边界的?尤其是男女之间。
唐晶让贺涵照顾子君,这就等于主动给他们机会产生感情。子君无疑是漂亮的,而且也有头脑,而感情失意的漂亮的子君,显然很容易激起男人天生的保护欲。
所以电视剧中最终的剧情发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合理的。
02
然而在原著中,唐晶最后嫁给了自己的男友莫家谦,子君甚至都没有机会和唐晶的男朋友有太多的接触,更别提建立感情了。
在原著中,唐晶有男朋友这件事情子君是从妹妹的口中得知的,对此她特别生气,认为这不是待友之道。她是在跑到唐晶家里想要问责的时候,才见到了莫家谦。
而唐晶也只是简单做了介绍,仅此而已。不久唐晶就结婚移民澳洲了。
当然,原著中唐晶的确也是好闺蜜,在子君被离婚后,陪她买房,给她介绍工作,也会安慰和陪伴,给予了子君很多的引导,比如会推荐给她适合她当下状态的书。
如果没有唐晶的陪伴和引领,子君不可能那么快调整过来。
但在原著中,子君诉苦的时候,唐晶会告诉她,你每天只能诉苦10分钟,不能沉湎在痛苦的海洋中,更不能当成一种享受,朋友的耳朵耐力有限。
子君因为唐晶没有主动告诉自己她有男朋友很生气,但唐晶并不以为然,所以当子君找上门的时候,唐晶也只是平静的和子君介绍说是一个特别的朋友。
甚至唐晶决定要搬去澳洲,也是子君上门找她的时候不小心撞见的,告别也就在那次见面中完成。而子君原本以为唐晶至少要抽出三天三夜和她告别。
和电视剧中相比,原著中的唐晶是一个边界感特别强的人。
03
边界感这个想必都不陌生,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个人空间的限制线,包括身体、情感、认知和人际关系领域,它能将一个人从他人、群体和周边环境中分离出来。
而一个拥有边界感的人,会很清楚自己在别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周围人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对于唐晶来说,谈恋爱结婚这是她自己的事,和子君无关,她不希望也不允许子君进入自己的边界,同样的,对于子君离婚这件事情,在原著中,唐晶早就知道涓生和别的女人好了,但她并没有告诉子君,两个人离婚后,唐晶也没有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替子君出头去骂涓生。
自始至终,唐晶都是一个特别有边界感的人。
而相反,子君反而是没有的,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从内心深处其实是不愿意为自己负责的,只能选择依靠别人,所以子君在婚姻中依赖涓生,在友情上依赖唐晶。
就是最后子君也没有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变成一个独立能干的女强人,而是选择嫁给了一个条件非常不错的男人。
而她之所以最终能获得这份婚姻,从原著中描述的一些细节来看,和她学会了在人和人相处过程中守住彼此的边界感有很大的关系。
和有边界感的人相处,会很舒服,而舒服往往是一份关系长久的基础。
04
刘润在《底线逻辑》里对边界感本质描述是非常体贴的,他认为边界感就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也就是说,你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人的。然后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他也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彼此不越界。
其实说起容易,做起来真挺难的,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远而不疏是种能力,近而不入是种智慧。
唐晶是有智慧的,她在和子君相处的过程中做到了不越界,同时也没有给子君机会越界。
说直接点,她压根就没有给子君抢自己男朋友的机会。
实际上亦舒在现实生活中就抢过闺蜜郑佩佩的男朋友岳华,而根源也是因为郑佩佩没有守住自己的边界。
据说每次回家,亦舒总要一起搭他们的车,还借故夜盲,要岳华把她送到楼上去。郑佩佩起初不以为意,等她发现事情不对,为时已晚。
所以,人一定要守住边界,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不然就很容易就像《我的前半生中》原著中唐晶的遭遇一样,男友和闺蜜产生感情,引狼入室,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获赞:944
收藏:34
回答时间:2022-11-22 11: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