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唐僧骑马咚了个咚(浅析《西游记》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网友提问

被浏览:2132

关注者:202

最佳回答:

提起《西游记》可是鼎鼎大名,“唐僧骑马咚里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小孩子都会唱。更是影视剧改编的大热门。从五毛特效的86版,到笑中带泪的大《大话西游》,再到近几年每年一部的贺岁大片。不仅国内大热,国外也热度不减,有辣眼睛的越南版,还有孙悟空跟观音瞎搞的美国版。

西游记中为人熟知的BUG

《西游记》中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但是西游记中也有一些BUG,比如以下这几个:

1.贞观十三年:第一回陈光蕊被害、陈玄奘出生都是贞观13年,唐僧一出生就20多岁了?

2.第九回:袁守诚卦摊“两边罗列王维画,座上高悬鬼谷形”:王维生于701年,在贞观的70多年以后,贞观时期如何能挂王维画?

3.第七十一回:紫阳真人张伯端出场:张伯端是300多年以后的全真道人,怎能到唐代成仙?

以上三处BUG,已经有较多的读者提到过,此处只是拾人牙慧,所以我们只作简单罗列。

那些不太被人知道的BUG

但这样的BUG是否只有这三处呢?

西游记读了好多遍,还真没太注意过。旧书不厌百回读,通过再次的仔细阅读,发现至少还有以下几处硬性BUG,就算吴承恩复生也无法自圆其说。

按书中的描述,师徒四人取经从出发到完成,发生在大唐贞观十三年至二十七年,即公元640-654年(实际上贞观年号一共只有二十三年,即627-649年,唐僧师徒回长安时,李世民已经死了5年了。但吴承恩在第九回通过阴司判官给李世民加了十年阳寿,以自圆其说。)

西游中的很多书籍、诗词、称呼,提前出现了60-700年!

1.明代的锦衣卫抓唐代的妖怪:

出自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唐僧师徒路过金光寺,捉了两只倒霉妖怪:奔波儿霸与霸波儿奔,国王命人提审,派出的人居然是“锦衣卫”。

原文写道:

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

而这一官职,原本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设置的“拱卫司”,掌管皇家仪仗与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首称锦衣卫,在唐僧师徒取经700多年以后。

2.唐朝的渔夫吟宋代的诗:

出自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长安城渔夫张稍与樵夫李定,俩人在长安城大街上拉家常,都是文化人,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这一番渔樵攀话,互相唱和。

末了,张稍引用了一句名句诗:

张稍道:“李定,我两个真是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一句名句,出自北宋著名词人和靖先生(梅妻鹤子那位)林逋的《山园小梅》,原诗如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生活的年代在967—1028年,在唐僧师徒取经的300多年以后。

3.唐朝的高僧知道宋朝的《脉诀》

出自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孙悟空显能耐,装模作样的给国王悬丝诊脉,问症开方。唐僧自家的徒弟自己心里有数,心说这猴子一天医没学过,哪里懂看病,于是问了孙悟空一句话:

“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散道,会甚么悬丝诊脉!”

提到的这几本医书,《素问》《难经》的成书年代都早于唐朝,没有问题。《本草》因在唐之前的南北朝时期便有《本草经集注》,不一定专指明代的《本草纲目》,也能说得过去。

但《脉诀》一书,却成书于南宋1189年,由崔嘉彦(1111—1191)编写,在唐僧师徒取经的500多年以后。

4.猪八戒读过北宋的《百家姓》

出自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孙悟空在风仙郡听闻郡王复姓欧阳,觉得奇怪。见过识广的猴哥,反被“爱读书”的猪八戒取笑了

八戒道:“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因在宋代编写,所以首姓为皇家之姓——赵,接下来的钱、孙、李几个姓均是取自于宋代的皇亲。

八戒说得没错,在书的后半部分,确实有欧阳这个姓

游竺权逯,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看来猪八戒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不仅爱读书,还能背书,只可惜他读的这本《百家姓》要等到300多年以后的北宋才能出现。

5.唐代的秀才读过宋末的《事林广记》

出自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唐僧师徒在天竺国寇员外家,对他家的儿子讲自己来自南澹部州的大唐时,老员外的两个儿子很惊讶:

秀才道:“我看《事林广记》上,盖天下只有四大部洲。我们这里叫做西牛贺洲,还有个东胜神洲。想南赡部洲至此,不知走了多少年代?”

若说神仙能穿越,这两位可是实打实的凡人,但他们口中所说的《事林广记》是一部日用百科全书型的民间书籍,由陈元靓编撰,成书于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在唐僧师徒取经约600年后。

6.王维的《辋川图》

出自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唐僧师徒来到金平府慈云寺,见慈云寺后园奇花异草、峰峦迭翠,“金谷园富丽休夸,《辋川图》流风慢说”。

看来吴承恩对王维情有独钟,可能是王维号称诗佛,代入到讲佛性取佛经的故事中比较应景,也可能是王维这种淡泊空灵的心态跟老吴比较合拍,所以吴承恩才让他的画不辞辛劳的穿越了两次。

王维(699-761年),辋川图是其晚年所作,应在公元740年后,在唐僧取经100多年以后。

吴承恩啊吴承恩,我以为你是小说界的大神,没想到也跟今天的网络神小说一样,犯这样硬性的常识错误。

如果是今时今日的某位网络小说家犯了这样的错误,早就被读者喷死了。

为什么吴老爷子犯了错误,却很少有人喷,反而一成书就大火,红了一千多年,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呢?

我们来看一看吴承恩这本小说创作的背景

1.吃饭是第一生产力,不停加更,疏于细节。

《西游记》大部分创作于1570年以后,此时的吴承恩刚刚辞去了荆王府纪善,回到了江苏淮安的故里。纪善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相当于王府的教书先生,俸禄并不优厚,没存有什么钱,那个时候也没有养老保险。

回家老家的吴承恩,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吃饭。

神仙要吃饭,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还要喂些铜汁铁水。而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吃饭一直是困扰他们的大问题,经常为化斋而头痛。

吴承恩也有这样的烦恼。

按照《淮安府志》的记载,吴承恩晚年以卖文为生,放荡诗酒,贫病以终。

而吴承恩晚年卖的文章,正是这本《西游记》。

莫言曾说过:“饥饿使我走上创作的道路。”

当时的吴承恩的写作,可能并没有太高大上的目的,想要成为流传千古的四大名著之一,更多是为了换一壶老酒,几斤白面。

刺激他不断创作的,很可能是来自于他腹中一阵阵传来的饥饿感,他只有像今天的职业网络小说家一样,拼命地加更。

从小说的结构我们也能看得出来,自从师徒四人踏上西行之路后,每一难的套路基本都相同:妖怪抓走唐僧、孙悟空搞不定、上天搬救兵、神仙出现、收伏妖怪、继续上路。按照这个套路,如果吴承恩愿意,可以再更100回。

这样的创作目的,对于细节时间上的考究,会不那么严谨。趁着热乎,赶紧卖钱,才是王道。

他的买家,不是出版社,而是说书人。

明朝的说书人,本身就是流量主播,一个出色的说书人,相当于网络大V,甚致可以养活一个上规模的茶楼。孙悟空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流行的大IP,都能招来不少的听众。但一直缺少系统连惯的故事,《西游记》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

2.流量是万恶之源,为了流量的妥胁

评书的受众是面向广大不同层次的听众,有文化人,也有文盲。为了更加紧密的抓住听众,让听书人有代入感,书中描写的人和事就不能太过生涩与高深,必须写一些当下人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事物。

如果完全按照唐代的环境去写,那就是一部《大唐西域记》。

所以书中的每一个外国,风俗礼仪、姓名习惯都跟当时的大明国内基本一样的。而国家的名字,除了舍卫国、西女国等简单的国名与《大唐西域记》相同外,更多的国名是用乌鸡国、小儿国、车迟国等完全口语化的名字。

900年前的大唐贞观盛世,对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人民是一个遥远又陌生的朝代,广大的听众并不太关心大唐的人们吃了什么,读了什么。他们只关心那个猴子如何战天斗地,降妖除魔。按今天的话说:读者要看的是“爽文”,而不是历史科普文。

为了易于传播,作者只能把一个唐朝的故事,融入到了明代的生活情境中。

3.传播方式使考据成本高昂,普通受众无法较真

听评书,跟我们看网络小说一样,是为了听着爽的,进茶馆还带着笔记本记细节的人很少。而能够一回不落的从第一回听到一百回的,也很少。听众的目的不是为了挑刺儿,而是为了享受故事。

评书传播,跟我们看书不一样,我们觉得哪里有问题,可以随时翻回去再看。评书传播,是靠说书人一张嘴,说过就听过过。那时候没有录音和回放设备,使得人们去注意细节、分析因果的难度非常大。

即便是觉得某一个细节的年代有问题,考据的难度也非常大。

比如某一位听众,觉得王维画出现的年代可能有问题,他核实考据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和文献,没有办法像今天一样,在今日头条的搜索框里搜一下,就能了解王维的生平。

评书这种传播方式,使广大受众无法考据查实故事中的细节,无法吐槽。没有负面评价对故事的流传造成影响,有利于故事的传播。

4.不完美,是最美的。

天地原本就是不完美的,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中,天缺了一角,女娲炼石以补。

西游记中的几位主角,每一个都是不完美的:唐三藏优柔愚昧、孙悟空好斗嗜杀、猪八戒贪懒好色、沙和尚木讷少言,就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团队,经历了81难的考验,完成了取经大任。

但取来的经书,也是不全的,在通天河晒经书时,就缺少了几页。唐朝高僧是这样说的:

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月满则亏,水满而盈,“完美”的境界,既是最高点,也是最终点,没有了进步的空间。概因万物不全,不够完美,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努力,生生不息,以无限接近完美。

西游记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塑造了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在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前,人们沉浸其中,惊叹不已。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获赞:542

收藏:29

回答时间:2022-11-22 15:39:41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汤唯人体(汤唯过生日晒女儿礼物,为生娃身体受损,曾因雷佳音调侃而流泪)

下一篇: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认清陶渊明的复杂性)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