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失望的成语(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七十三:得意忘形)

网友提问

被浏览:3596

关注者:283

最佳回答: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七十三: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这个成语最初并非是贬义,而是对自己所做的事过于投入,完全地迷失了自我的存在。凡是有过这样的经历的人,必然是性情中人。而出处,就是晋代生活在洛阳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学者余秋雨认为,在“竹林七贤”这些文人中,嵇康是最纯洁、最刚烈的一个;而阮籍则是最豁达、最依靠性情行事的一个。从行为上看,阮籍颇有庄子的特点。

阮籍(210年~263年)是河南尉氏人。是曹操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的儿子。阮籍曾经担任过晋朝的步兵校尉。步兵校尉是个军职,阮籍原本是个文人,不适合担任。但他却向晋武帝司马炎提出要担任这个官职。司马炎非常推崇阮籍的才学,对他的要求言听计从。也因为他的这个职务,后世称他为阮步兵。其实阮籍当这个官儿的目的只有一个:有好酒喝。据说当时的步兵校尉府有个厨子善酿酒。储存了大量好酒。他把酒喝完了,官也就不当了。

在“竹林七贤”的这几个人之中,阮籍是一个最矛盾的人物。首先是他很有才,也很自负。许多人写诗,搜肠刮肚地写不出来,而阮籍仅仅“咏怀诗”一种,就写了八十多首。他有一次登上荣阳附近的广武山,游览了当年楚汉相争的古战场。说了一句很著名的大话:“时无英雄,使竖子(小子)成名!”在他看来,刘邦和项羽之所以成为英雄,只不过是像他这样的人不在罢了。

其次是阮籍的行为非常怪异。当然我们现在看来,这种怪异不过是对社会的失望和对政治的恐惧。但当时的人却不能理解。比如对女性的态度。按照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法,象阮籍这样的读书人是不能随意和女性交往的。但阮籍不仅和自己的嫂子在门口说话道别;还跑到酒肆喝酒,喝醉了就在年轻漂亮的老板娘的身边睡觉。对别人的非议,他说:“礼法岂是为我们这些人而设?”根本不把别人的议论当回事。

另一个怪异,就是他的行为艺术一般的活动。据《世说新语》记载,阮籍经常一个人赶着牛车,车上载着酒出门。但却是没有目的地出行。他一路走,一路喝酒。当走到没有路的时候,就乘着酒醉,大哭一场返回。“穷途之哭”成为阮籍个人招牌式的行为。

在“竹林七贤”的诸人中,阮籍最喜欢喝酒。因此,他的行为方式与酒醉的状态是一致的。但如果由此认为阮籍就是一个糊涂的酒鬼,那就大错特错了。无论是在个人的声望上,还是在处事的手段上,阮籍都明显高人一筹。只要他愿意,他能够很好地做好一切事情。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二年(公元255),他一时兴起,向司马昭请求担任东平县令。他只用十几日就处理好了所有的繁杂政务,辞官而归。对此,唐代大诗人李白专门写诗赞他:“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这说明阮籍是个很有才学的人,但世事乖蹇,他的才能也只能被埋没了。

对这位“大才”连司马昭都不愿意得罪。有许多次,别人在司马昭跟前说阮籍如何不孝、如何违背礼法。要求司马昭处置他,但都碰了一鼻子灰。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司马昭爱惜阮籍的才能,在他即将改朝换代的时候,需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另一方面是,司马昭认为,阮籍行为虽然癫狂,但对自己的统治却是无害的,所以才会事事维护他。

像阮籍这样的人,既要在处世哲学上崇奉老庄的清净无为;又要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既想逃避世俗,过一种隐士式的生活;又不得不面对强权的威压。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酒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人生中极好的道具。他与嵇康、刘伶等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高兴时,喝酒;不高兴时,也喝酒。尤其是有些事情不便直接面对的时候,酒可以说是绝好的盾牌。《晋书·阮籍传》记载:司马昭曾经想让自己的儿子娶阮籍的女儿。阮籍知道不能当面拒绝,就喝酒大醉60多天。最终使提亲的人无法开口。连司马炎知道了,也只是稍示不满而已。

阮籍的行为,用最贴切的两个词形容,一个是“放浪形骸”、一个是“得意忘形”。这两个词从不同的角度涵盖了阮籍畸形的人生轨迹。前者在虽不容于礼法,但却显示了自己的名士风度。后者则是压抑的情绪的爆发。《晋书·阮籍传》:“(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阮籍喜欢喝酒、长啸和弹琴,任何一种活动做得高兴了,就好像忽然忘了自己。比如象长啸,阮籍能发出一种类似于“海豚音”一样的声音,且长久不息。据说他的啸声一起,山鸣谷应,鸟兽应和,完全不是俗世的行为。这是一种极致的兴奋;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悲哀。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试笔·李邕书》里有一段话:“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欧阳修在书法上有点进步,就警醒自己不要过分高兴。可见,“得意忘形”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从这一点来看,成语的大部分意思还是得到了保留。

获赞:195

收藏:19

回答时间:2022-11-22 19:59:50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招商银行网银登录不了介绍(招商银行网银登录)

下一篇: 诗经 取名(“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如何用诗经取一个好名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