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农谚的拼音(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详细笔记。看看说明文该怎么学)

网友提问

被浏览:7217

关注者:394

最佳回答:

学习目标

1.熟记“翩然”的“翩”、“农谚”的“谚”、“销声匿迹”的“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飞”等成语的意思;识记有关竺可桢的文学常识。(重点)

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点、难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的说明方法。(重点、难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素养)

了解作者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长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可桢全集》。

文体知识

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背景资料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并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发表了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即本文改写所依据的原文。

课文及详细批注重难点分析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主题概括

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获赞:870

收藏:14

回答时间:2022-11-23 06:59:29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如何训练孩子开口说话(训练孩子开口说话的方法)

下一篇: 农谚的拼音(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音形义检测题及答案)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