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那年花开月正圆评价(《那年花开月正圆》台湾大火的背后:大陆剧崛起,台剧衰落)

网友提问

被浏览:8544

关注者:381

最佳回答:

女性传奇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10月8日在东方卫视收官,大结局哭倒了一片人,也雷倒了一片人。哭的是沈星移死也没能和周莹在一起,雷的是原本智商很高的吴泽居然蠢到害死人。总之,“烂尾”是该剧最多的负面评价。

文 | 何豆豆

《那年花开月正圆》无疑是暑期档至今最火爆的电视剧,有孙俪这个大保险,俞灏明陈晓都贡献了惊人演技,算是让大家看了一次真正的“靠演技”的现代古风剧。

除了在全网受到关注,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一提:台湾网民参与度甚高,不乏对剧情的讨论和演员演技的评价。

火在两岸三地

不知是不是剧中有台湾演员何润东的缘故,此次《那年花开月正圆》颇受台湾观众青睐。

从开播起,就有不少网友高呼“期待娘娘新剧”,加之何润东在剧中的角色非常讨喜,很多网友对该剧的粘性很高。

何润东台湾腔明显,原本在这样的现实剧中会有违和感,但全片都用演员原声,亲和度高,加上人物个性鲜明饱满,反而深受观众好评。

随着剧情的播出,观众对于越来越玛丽苏的剧情也很反水:说好的商战呢?怎么又成了事事要靠男人的女人上位戏?剧中只要是重要的男人角色都会爱上周莹,并且这些感情全部无果。

导演丁黑曾在微博解释说:“这种女性招人爱,没缺点啊。”只是,商业谋略表现不足让周莹的魅力打了折扣,“玛丽苏”的嫌疑都没能洗清:“从前二十集的剧情铺垫来说,编剧其实是很想突出周莹的经商天赋,展现她奇才和大义的一面。但整体看下来,这部剧的商业谋略最大缺憾就是显得不够厚重,过于现代化和浮夸,商业对手太弱,就像是过家家”。

从周莹自身波折来说,从破败的吴家东院白手起家,历经坎坷磨难,商场算计,硝烟四起的尔虞我诈。也正如当今社会许多没有硝烟的商战一般,她成功的向世人展示了旧社会女性创业者的魅力和潜能。

这样看来,似乎正如丁黑导演所言,这样的女性就是招人爱。

即便如此,《那年花开月正圆》也几乎是下半年最优秀的国产剧了。能够在台湾引起如此大关注,整体格调和演员演技还是在线的。

毕竟,连小S也在为孙俪打call了。

落寞的台剧

上个月, 台湾“电视金钟入围名单公布记者会”在台召开,去年金钟奖戏剧节目男女主角奖得主吴慷仁、柯佳嬿等揭晓本年度电视金钟奖入围名单。其中《恋爱沙尘暴》以9项提名领跑,《天黑请闭眼》《姜老师,你谈过恋爱吗?》《荼蘼》也分部拿到7项、5项、4项提名,吴慷仁、刘德凯、蓝正龙、杨丞琳、林予晞等将争夺最佳男女主角奖。

迷你剧类中,《通灵少女》拿到6项提名,许玮宁、郭书瑶、陈庭妮、杨谨华等同时入围最佳女主角奖,可谓竞争激烈;综艺部分,吴宗宪、陈汉典、罗志祥、胡瓜、黄子佼等老面孔将继续争夺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此外,柴智屏代表评审委员会公布“终身成就奖”得主为林福地、“特殊贡献奖”得主为丁松筠。表面上提名剧集奖项颇多,但于台湾电视而言,反而是不可言说的凄凉。

金钟奖原本乃台湾电视界最大的盛宴,电影有金马,电视剧有金钟。

到如今,金马奖威力还在,金钟奖却沦为了凄凉的秀场。红毯星光惨淡,到场明星屈指可数,提名获奖者都是过去的老面孔,鲜有活力。

台湾电视剧的枯竭不是一天两天了。

回顾过去,九十年代,台湾电视剧是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媒介。在大陆还未开化之时,已经有《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这样的电视剧上映。这些美好荧屏画面,撑起了多少懵懂大陆人的心灵属地。

九十年代后期,内地电视几乎是港台电视剧的天下,琼瑶剧在内地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今天所谓的“爆款现象”。马景涛、刘德凯、潘迎紫、金超群等台湾演员也因为这些电视剧在内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台剧从此数十年占据内地电视剧市场主要份额。

前有琼瑶,后有柴智屏。同时而来的是,如今都是大多数人青春回忆的台湾偶像剧时代。

2001年,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问世,对于彼时的市场是暴风雨式的。无论是演员还是制作,都让观众眼前一亮。随着偶像剧数量增多,观众口味不断提高,偶像剧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局限于一段纯纯的爱情,两个尽善尽美的偶像,而是开始在情节、人物、制作、包装等各个方面,不断密谋着升级。

2008年,台剧迎来拐点。此时产量达到最高,也是衰落的开始。偶像剧的套路已经不再能满足观众日益刁钻的口味,大陆传媒业进入辉煌期,朝阳产业的红利让国产剧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再打开电视,67个卫视,还有几家电视台会热衷播台剧?除了偶像剧还在苦苦挣扎外,其他类型的台剧的影响力可谓微乎其微。

崛起与衰落的背后

近些年,内地剧进军台湾市场的现象日趋渐涨。从张纪中的《鹿鼎记》、《新神雕侠侣》到高希希的新《三国》至新《还珠格格》以及《宫》等热播剧,都得到台湾电视观众的认可。

尤其这两年,《琅琊榜》、《军师联盟》等剧也在台湾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很多台湾明星都追剧并自发为剧集宣传。加上此次《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受捧,足以说明内地剧反噬台湾市场的程度。

好在,台湾电视台面对好剧也会花血本,《宫锁心玉》出售价格曾经卖到了台湾地区引进剧的最高价。中华电视台也曾以新台币5000万元买下《新还珠格格》版权,电视台更砸下300万元新台币作为宣传费用,以此可见台湾对内地剧的重视。

要知道十年前,内地需要这样重金来买爆火的台湾偶像剧。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台湾电视剧市场狭小,承受不了大成本的投入。现如今,大陆剧单集平均成本已在300万人民币以上,最高已达千万,而台剧的平均制作成本基本不到大陆剧的20%左右,如此巨大的投入差距很难靠剧作、题材、尽心等软实力来弥补。另一方面,由于大陆影视业的“虹吸效应”,优秀的创作人才、艺人也大都过来发展,导致台剧市场越发单一化,作品质量下降:要么是二十五岁以下年轻人追捧的偶像剧,总是王子爱上灰姑娘的“弱智”剧情,要么就是45岁以上中年妇女爱看的闽南语长剧,洒狗血的婆妈剧情可以拖到几百甚至上千集,水分越来越大。

相对的,内地电视剧相比之前进步神速,古装剧、历史剧、现实题材剧类型化增多,电视剧品质也不断提高。加上传媒行业是朝阳产业,资本涌入,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加入进来,竞争激烈的结果是作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加上韩剧以更加精准的制作来生产偶像剧,让台湾唯一的杀手锏也生了锈。

放大一点看,在综艺节目市场,想当年《康熙来了》真是风靡全中国,两位主持人蔡康永、小S圈粉无数,而今随着该节目的停播,台湾的综艺节目早已风光不再,反倒是大陆的《中国好声音》、包括今年的《中国有嘻哈》在台湾攻城掠地,成为收视爆款。两岸在荧屏上的攻守易形,胜负已定。台湾想要逆袭,短期内好像是没什么希望了。

这或许是两岸软硬实力竞争的一个缩影吧!

获赞:614

收藏:73

回答时间:2022-11-23 08:59:23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哪里的黄酒比较有名(匠心独运 福建桂峰黄酒酿造技艺传承数百年)

下一篇: 奶酪陷阱结局(《花游记》大结局了,编剧洪氏姐妹的脑洞太大,结局烂尾)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