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家长的话怎么写(父亲的话语)

网友提问

被浏览:5775

关注者:237

最佳回答:

父亲的话语

作者:贾重新

我的老家在流曲镇炭村村,村子坐落在富平县流曲川道顺阳河畔,距离富平县城十七八华里。炭村村过去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特别是以粮棉生产为主的村庄。所以,农户和村民们都把土地看的特别要紧,家家户户十分重视土地,多少年来村上老百姓与肥沃的土地天天打交道,可以说,村民们个个滚爬摸打在田地里。我的父亲也一样,一辈子没有离开他无比热爱的大地,至今他那围绕土地而生产生活的话语,时时萦绕心头,没有忘记,也忘记不了!

“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这是父亲生前常讲给我们一大家子人的话。以至于我们兄弟姊妹在外参加工作回到老家,也经常对我们这样说,其用意是让我们回到农村,不要摆架子,更不要耍阔气,特别是干农活,一定要像个干农活的样子。因此,凡是回老家参加劳动,就得是干农活的打扮,脚蹬布鞋,身穿最普通衣服,无论是担水磨面,拉土拉粪,还是犁耧耙耱,收割碾打,全身心投入,不怕苦和累,不嫌脏与臭,完全和村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越是这样做,父亲也越喜欢,心里也就特别高兴和滋润。记得在八十年代初,哥哥一家子从渭南回老家看望父母亲,两位老人十分高兴,期间,父亲坐在土茶炉旁边的竹躺椅上,边喝着茶边对着自己的孙子女,也就是哥哥女儿我的侄女说到:“听爷给你说,以后回老家来看爷,再不要穿裙子,裙子在你渭南穿。”当时母亲和我们兄弟姊妹听到这话,一个个眼睛睁的很大,但人人都不敢辩说,因为父亲是一个十分传统而且严肃的长辈,他的话语中,有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有一种城市与农村人们特别是多年受礼教渗透的老年人传统观念与新时代理念的碰撞;在父亲内心和眼里,就喜欢看见回到农村,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就像农村人一样;最看不惯那些花里胡哨,奇装异服打扮的人,他对他的子女孙辈们更是严格了一点。后期父亲年龄大了,尽管这样,在我们干农活时,他也闲不住,或辅助帮忙,或烧水泡茶,或早早在村上分销店购买点心一类的食品,让我们干农活中间休息时,喝茶吃点心;父亲买的糕点一般是水晶饼居多;对待吃的东西,父亲生前既讲究也舍得,他常常用土茶炉烧水泡茶,时不时购买一斤点心,一边喝茶,一边吃一个或两个点心,吸着纸烟,过着十分满意的农家生活;记得父亲吸的纸烟,有大雁塔、黄金叶,有时还抽金丝猴、大前门,他老人家从来不抽羊群烟和旱烟。至今想起父亲生前边喝边吃边抽烟的情景,历历在目;那种乐观幸福之满足感,难以言表。说真的,每当干农活,特别是重体力活时,干上一绷子,歇一歇,吃上父亲准备的点心,喝一杯或几杯浓茶,再干起农活来,劲大的很,好像不知道累似的;尤其是对于劳动既艰辛又快乐,劳动创造价值的不一样那种感受,达到了极致;那种感受,只有劳动者能真正体会得了,体会得到,体会得深。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组上的会计,虽然说是当会计,但和村民一样每日参加生产劳动,只不过是在半年和年终决算时,有几天时间在家里算账,平时绝大部分帐目都是利用晚上或下雨雪天在家里进行的,也就是记呀算呀写呀,都是父亲一个人默默在做;记得,每当到了年终,是父亲最忙碌的,他要将生产队全年的粮棉包括其它农作物生产收益和村民按劳动工分配情况,要进行核算。多少次看见父亲在我们家里大房店方桌上,时而查看资料,时而伏案记写,时而右手拨打算盘,时而思考比划,期间,身子稍微偏转,还不时或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土茶炉上烤火取暖;尽管穿带着棉帽棉袄棉裤棉鞋一身棉,但冬季数九寒天,一个人静静在那么大的房店大方桌上算账,十个手指头时间长了,冻得还是受不了。所以,在决算时,当年父亲都要先生着土茶炉的火,土茶炉的火一个是可以取暖,一个是烧开水泡茶喝。在农村组上,会计决算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整个决算情况,涉及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口粮及家庭收益分配算清的账目,要用大红纸张或大白纸张,整整齐齐用毛笔,书写公布出去,一般是张贴在当年生产队饲养室墙上,让村民们观看并监督;父亲几十年为了生产队和全体村民的收益与分配,不知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老会计”是村民们对父亲的尊称,现在回到老家,左邻右舍村民们见了我,还常常提起父亲“老会计”的往事,说的最多的就是称赞父亲那么清正耿直,那么大公无私,那么勤快干净。

“三十年会计,清明无私”。在村组群众中传为佳话。记得我上小学时,多少次夜晚,父亲教我学习算盘;先从最基本的算盘珠子教起,讲到算盘分上下两排珠子,上面珠子每拨打1个,代表5个,下面珠子每拨打1个,就算1个;什么“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什么“三一三上一”、“三三得九”,至今不加思索就能说出;到后来还教我学习“狮子滚秀球”难度较大的珠算打法;那个年代,农村开始没有电,家家户户用的煤油灯,好一点家庭用带罩子灯或马灯,相对能亮一点;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农村就有了电,晚上学习条件就好多了;当年,父亲教我学习算盘,母亲坐在坑头做针线活,多少次听到母亲问父亲,你看怎么样?父亲总是说,灵性着哩。可见父母亲对儿女们寄于了多么大的期望,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现在回想那是多么美好的记忆。至今那些珠算口诀,耳熟能详;父亲当年教我学习珠算的殷殷教诲,以及算账打算盘的珠算声音,还时时萦绕心头;他那点灯熬夜细心计写,精明算账的严肃谨慎形象,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地是刮金板。”这也是父亲生前经常讲的话语,尤其是在地里干活时,这句话说的最多,讲的最响亮。其实,这句话也是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父亲发至内心的声音;要知道:只有经受过生活困难的人,最懂得土地对于家庭过日子的分量,也只有农民才真正体会到土地在日常生活中是那么的重要。

“曾二百里觅粮典衣充饥。”这是父亲生前一直教育我们的换粮背粮史。事情是这样的,当年我家人口多,家底薄,粮食不够吃,常常到外地换粮食以弥补家里缺粮日子。有一年,父亲带着家里母亲织的布和做的单子,到耀县和宜君山区一带换粮食,当带着换好的粮食回来的时候,听父亲说当时到了离老家一半路程时,肚子饿的实在带不动了,在路过的一个小集镇上停下来,就把身上粗布衫子外边套穿的布夹袄,脱了下来,拿在手里,从东头走到西头,换得吃了一顿饭,这才把换的粮食带回了老家。以后多少年每每提起这件心酸往事,他老人家总是发出“再别提了”的唉叹声。这唉叹声,是对过去那种缺粮家庭生活艰难的无奈;这唉叹声,也是对而后有了土地耕种,过上不缺粮有饭吃日子的一种满足;这唉叹声,更是对当下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要珍惜粮食,勤俭持家的一种警叹!

“有了的时候,别忘了没有的日子。”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家里也一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生前时常对我们讲:“有了的时候,别忘了没有的日子。”提醒我们要勤俭节约,过日子要精打细算,特别是教育我们不要浪费粮食,因为他是过来的人,知道粮食紧张日子的艰辛。当年父亲把粮食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夏秋两料农作物,从播种、管理和收获到碾打、晾晒和储藏,一点都不马虎,颗粒归仓,唯恐一粒粮食被抛撒、被变质和被浪费;记得我们家里存粮食的老瓮就有4个,中型瓮3个,线瓮3个,囤1个,这些都是用来盛粮食的;瓦瓮4个,是盛面粉的,有白面、黑面和玉米面;还有麻袋和布口袋,也是装粮食用的;后来还添置了两个装粮食铁皮囤。每年夏粮和秋粮下来,总是把晾晒干净的小麦或玉米,存放在瓮里或囤里,或装在麻袋和布口袋。由于父亲十分重视自留地和后来所分配的责任田耕种,年年粮食丰收有余,我们家里再也没有出现缺粮的状况。相反,在当年遇到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还常常用自己家里的粮食,接济缺粮的人家。至今还记得那些村民夜晚来我家借粮装粮的场景,尤其是在炭村学校任教的外村老师,在村老支书的陪伴下,也来到家里借粮装粮的情景,好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生活就是这样,总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团体,在社会生活循环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所谓父亲生前所讲的:“人往前走,路是黑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一生不知道往后谁都会怎么样。其实,现实社会生活中,因这样那样困苦和问题的遇到或发生,很可能就打乱了多少家庭和人们的平常生活及正常工作与事业,这种难以预测状况,农村家庭有之,城里家庭有之;老年人有之,年轻人有之;普通民众有之,领导干部有之;凡此种种,谁都有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不平凡不顺当不愉快的事情,只不过是遇到困难和艰辛的程度与时段不同罢了。社会生活犹如一面太阳镜,照谁都是一样的。2019年12月至今三年来因新冠病毒爆发反反复复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这场突如其来祸害,给无数家庭和人们平常生活及正常工作事业,造成很大冲击。这活生生的严酷现实教训,难道不深刻吗?所以,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要确立底线思维理念,做到防患于未然。我更要记住父亲生前所讲的话语:“有了的时候,别忘了没有的日子。”

“不要懒把人害了。”父亲生前最见不得人懒,他的勤快,坚守了一辈子。其实,母亲生前也常说到:“早起一时,宽松一天。”这是父母亲他们多年在生产生活中悟出过日子的真谛。在我们家里过去每天起来最早的一定是父亲,或生着土茶炉烧水泡茶,或下地干农活;常年拾掇粪土,记得那些年家里或养一头猪或养一只两只羊,他更是把粪土当事的很,黄干土常年具备,天天干土垫圈,圈高了立即出圈,时常保持猪羊圈干净,经常看见父亲生前在家门前收拾粪土。曾记得我家自留地和而后分到的责任田,每一块都要上农家土肥,这是父亲当年坚持勤积肥才能做到的,正像他老人家所讲的:“咱家不种卫生田。”事实上,凡是上足农家土肥的田块,生长的庄稼,苗壮长势好,收成也好。所以,我们兄弟姊妹在家里,和大人们一样,眼里要有活,见啥活做啥活,啥活要紧就先干啥活。勤快,是历来人们提倡的做人风格;不懒,是持家特别是在农村家庭过日子对一个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不是吗,在农村人们给娃找媳妇,常常介绍人说起对方,无论是在介绍男方时,说这娃勤快的很,是个过日子手;还是在介绍女方时,也是说这娃一点不懒,内外都能行,过日子扎实,可见介绍人都会把男女的勤快和不懒说个透、说个够。足以说明一个人的勤快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事实上,从农村人给娃找媳妇可以看出,勤快是对一个人立家创业的普遍认知,只要勤快,就有过好日子的本钱;也只有勤快,就能种地打粮务菜有饭菜吃,就会做工做事挣钱花,也就能过上好日子。所以人们给娃找对象,把勤快看的很重,打听的很细很实。当然找对象,人们首先看重的是人品和德行,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一个重要原则。

忆想起2012年3月在澄城县寺前镇北洼村驻村村民所言所讲,使我更加深了对“不要懒把人害了”话语的理解。当年3月23日这天,一大早,出门碰见一位肩扛着铁锨的郭姓村民,习惯性递上一支烟,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走到他家葡萄地,他很快干起农活,其实就是刨开覆盖在葡萄苗子上的土,以便春季葡萄苗子生长;不一会儿,他妻子也急急忙忙拿着耙子来到地里,也和她掌柜的一起劳动,当得知我是从渭南来在村里住的干部时,便拉开了话匣子:说她家里共有15亩地,全部栽的果树,有苹果、杏、葡萄,还有核桃;为什么不种一样品种呢,她讲只栽一种果树品种太单一,只有栽不同果树,多种经营,可以防范风险;她接着说,农村只要人勤快,地里种啥都能有收成,说到带劲处她讲,去年我家光卖果子收入4万多,就这栽的果树还没有到盛果期,如果到了大年份,果子产量更高,收入会更好;她还讲,我掌柜的老郭是个泥瓦匠,平时忙的很,一年也不少挣钱;还说到,在我们村上,遇到果子套袋的时候,人手紧缺,雇一个人每天80元,就这有时还雇不到;这时只见老郭妻子提高了嗓门,边用耙子刨土边大声讲:“现在农村,谁说谁家日子过不前去,一句话一个字’懒’。”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过的真快,静思,我的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2年,母亲也离开20年了。失去父母乃人生大痛。草萋萋,雨绵绵,含泪痛思念。父母亲虽然走了,但父母亲慈祥、勤劳、俭扑、严谨的高大形象依然在我们心中;父母亲那音容笑貌,谆谆教诲,时时萦绕心头;父母亲生前所说的至理箴言,永远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记住父母亲的话语,忘不了,也不能忘!

(作者为原渭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获赞:982

收藏:72

回答时间:2022-11-23 23:19:32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家训(家训宝典之二百二十三:窦克勤家训《寻乐堂家规》之五《妇道》)

下一篇: 怎样和女儿沟通(如何与女儿沟通)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