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6467
关注者:302
最佳回答:
1.关注整个学习过程
很多教学研究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堂上,听课然后评课结束。虽然课堂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但是,不能将全部问题反映出来。作为教学研究人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课前,到课中、课后,从新授课到复习课,从作业练习到模拟考试,从期中到期末,都需要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关注,才能获得整个教学环节的认识,才能发现优点和亮点,才能找到问题和不足。
2.长期任务牵动
教学研究人员的工作不能蜻蜓点水性质,而是需要有长期任务牵动。一个月举行一次听评课,然后,学校和老师很长时间没有任务做,这样的教研活动没有什么效果。因此,教学研究人员在做工作计划计划时候,需要从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进行规划,明确一段时间内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每一个周、每一个月需要做哪些工作。从工作布置、落实、反馈、评价,这几个环节要齐全。也就是说,教学研究人员要用任务来牵动学校和教师,使他们不断进步发展。
3.与学校管理紧密结合
教学研究人员的工作计划要与学校级部管理的工作计划紧密结合,避免工作重复。一是教学研究人员要参与级部进行的活动,为级部教学管理提供权威评价和数据;二是教学研究人员提供参与级部组织的教学管理活动,把自己工作计划落实到位;三是避免级部评价和教学研究人员评价不一致的情况,对教师教学产生误导,或者四教师陷入两难当中。
4.一校一策
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教学传统,以及区别于其它学校明显的特点。教学研究人员对学校的指导不能只有一个方法。很显然,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上的特点,教学研究人员需要为学校和学科老师量身打造一套提升方案。千篇一律对学校和老师做出要求,势必会对一些学校和老师产生不适应性,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建立教学资源库
教学研究人员要带领各学校学科老师建立起统一的资源库。从学科教师的日常教学资料中选取优秀教案、导学案、课件、练习和模拟考试题,组成学科教学资源库,分享给其它老师。当然,教学研究部门或者学校需要给这些老师一定的奖励,以便鼓励这些教师积极踊跃地分享自己的备课成果。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有利于实现教育平衡,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6.树立教学标杆
教学研究人员要树立起学科教学典型和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这是引领学科教学不断前进的重要举措。在学科教学能手、优质课的评选上,要把优秀教师真正选取来,在公开课的开设上要让成绩优秀者出示。不能把公开课功利化,当成职称评选的凭证。在学科交流发言上,要让优秀教师展示出自己教学亮点。也就是说,教学研究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公平,树立起风清气正的学科教学和研究氛围。徇私舞弊,私相授受,不仅损害自己的权威性,而且会对学科教学形成较大损害!
【欢迎关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获赞:737
收藏:90
回答时间:2022-11-24 2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