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7399
关注者:381
最佳回答:
涣卦爻辞及小象传: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涣,人心离散之义。六爻如何收拾人心,凝聚人心。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初六,涣散之始,坎险之初,靠壮马来拯救、救赎(用拯马壮)。
易经第一卦乾卦,就讲过,乾为马、为心。心力不可思议,壮马,象征精神力量。
初六,上无应与,承顺九二(顺也)。靠九二之力将离散的人心拉回来(用拯马壮)。九二,刚中壮马(刚来而不穷)。
离散的人心,须靠精神力量(信仰)来拉回来,而非靠物质利诱。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机”,同几。子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矣终日。”
九二,见几而作(涣奔其机)。吉之先见者也(悔亡)。
九二,刚中,要收拾人心,也需在恰当时机、节点上,树立信仰或理念才能成功(涣奔其机,得愿也。)。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躬,自身。
六三,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才能凝聚人心(涣其躬,无悔)。
六三,与上九应与关系(志在外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丘”,丘民。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丘民,民众之义。
六四,能得群体之力(涣其群),则人心自然凝聚(元吉)。
能得民众之心(涣有丘),则非平常所能想象的力量(匪夷所思。)。夷,平常。
现代语境:“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伟大的”(涣有丘,匪夷所思)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汗”,出而不返者。“王”,天下所归之。
九五,其号令如出汗,出而不返(涣汗其大号),天下所归往所在(涣王居)。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
九五,阳居阳位,当位中正(正位也)。
《春秋》讲大居正、大一统、正位、守正。
王者无外,远近大小若一,华夏、大同思想。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血”,同恤,忧患。“逖”(ti4),远,不近。
上九,其血惕出(涣其血),离散的忧患远离消除(去逖出)。
上九,人心已聚,忧患散除(涣其血),远离伤害(远害也)。
涣卦,讲收拾人心,凝聚人心。得民心为要。
涣卦,又有宗教疏解人心之象。
前一卦兑卦,讲到兑有“拈花一笑”法喜之象。
涣卦,有得证如来之象。
《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一切诸相,即证如来。”
“六三,涣其躬。” 无我相
“六四,涣其群,涣有丘。” 无人相、无众生相。
“九五,涣王居。”无寿者相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 无一切诸相
涣卦,又有儒家文教传播之象。
“六三,涣其躬。” 修身
“六四,涣其群,涣有丘。”齐家
“九五,涣王居。”治国平天下
获赞:806
收藏:13
回答时间:2022-11-28 02: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