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1700
关注者:328
最佳回答:
差友们有没有发现,从这两年开始,想找个纯粹的内容平台刷个新闻资讯,已经成了一种奢望。
当你想看新闻的时候,就会发现垃圾资讯无孔不入,夹杂着广告、推广、营销,全部堆在 APP 首页,浏览器头版头条的位置。
算法广告不是植发机构就是给你介绍脱毛诊所,白白制造莫须有的容貌焦虑。
甚至去年鲫鱼回家打开我爸手机,居然连锁屏界面都充斥着虚假消息,解个锁,像抹开一层厚厚的包浆。。。
那我不看新闻,就刷点好玩的,图一乐还不行吗?诶,不行。
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现在流行把各种短视频段子包装成新闻快讯的样子,自己采访自己,配上滑稽的音乐,再来上一句经典台词:
“ 当时觉得好玩就拍下来了。”
这年头,看个新闻像是在玩吃鸡,你穿着吉利服也就算了,跑过去想舔包,结果发现还是个假人。。。
防不胜防啊兄弟们!
这样的环境,也直接导致那些花心思做深度图文内容、视频内容的平台越来越艰难。
从原理上来说,内容平台们只需要投观众所好、按需分配,就能获取巨大的收益。
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流量。
即便我们所看到的,极有可能是 “ 只抒发一时情绪、实则荒唐反智 ” 的内容,但在算法面前,人人平等。
平台为了追求流量,不惜用算法绑架人们的内容观看取向,把观众和读者困进一座座信息茧房无法自拔。
大数据把我们想要看到的东西喂到嘴边,从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在逐渐养废我们宝贵的思辨能力。
劣币驱逐良币,在这样内容的浸润下,很多人已经很难好好去花时间动手搜索、查证一件事情的真实性了。
然而在这样恶劣的流量环境下,仍然不缺乏愿意为报道尽职负责的专业媒体。
比如像是上海报业旗下的财联社,俄乌战争刚打响时,战局状况众说纷纭,鲫鱼几乎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财联社从现场发回来的深度报道。
作为一家有报道速度又有报道深度的公司,财联社毫无疑问是目前了解经济社会运转的放大镜。
有时候某些刚发生的紧急事件全网都没有好的信息源,财联社总是能想办法找到踪迹,打响第一枪。
相较于财联社的专业报道和孜孜不倦,鲫鱼觉得小时候最爱买的《 体坛周报 》,也是一类很优质的资讯获取来源。
内容好看,排版精美,大家一期不落地买来追,甚至争相传阅,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体坛周报 》这样的纸质刊物,还是逐渐被淹没在各路体育 APP 中。
那么问题来了,优质的内容,就注定会被算法挤占生存空间,最终淘汰吗?
事实并非如此,鲫鱼发现这些媒体现在已经悄悄入驻了华为浏览器的信息流,在其中一档叫《每日精选》的栏目中,可以看到他们源源不断的的品质资讯。
不知道有没有使用华为浏览器的差友留意过,这个叫作《 每日精选 》的栏目,有那么些把早期网页端门户网站,细心雕琢后移植到手机上的意思。
每日精选功能更新正陆续开放体验中,
以实际更新为准。▼
《 每日精选 》和差评一样都是免费的,打开即看。
不管是资讯的筛选、配图的选择还是摘要的撰写,《 每日精选 》都花了很大的功夫。
如今的生活与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能静下心来好好读完一篇文章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
毕竟工作一天谁都是累得不行,回到家再要花心思看这些需要消耗脑力的图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也是没有余力了。
这时候,纯粹的图形和声音信息,相比文字信息的接收效率会更加高效。
而视频在播放过程中所穿插的图片、音频等内容,自身会携带其他的信息增量。
如果一个视频中有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还会被反复提及,这与需要费脑细胞做阅读理解的文字体验,截然不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更轻松地摄入信息,新形态短视频资讯也未尝不可。
《 每日精选 》不但提供了图文资讯的高品质内容输出,也在视频化资讯这一新领域,为没空、没精力看文章的人们,精选了一道道高营养的视频简餐。
简单来说,如今视频内容的形式纷繁复杂,想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图文还是视频是读者们自己的选择,但《 每日精选 》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精益求精。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来类比,他们甄选内容的过程,就像一位大厨在做一道菜肴:既离不开新鲜的食材,也依赖主厨的经验和把握。
首先,算法会从内容的洪流中,过滤出合规范、可分发的 “ 时鲜食材 ” ,为主厨的后续发挥做好准备。
接着,专业编辑下场挑菜,用犀利的视角,从 “ 时鲜食材 ” 中选出内容精品,整个过程就像庖丁解牛。
不过,做菜嘛,食材固然重要,火候与调味才是真正的讲究。
在推出每一条资讯时,导语、封面、内容图片的设计与选择,就像主厨颠勺的频次、撒盐的手法一样,多点少点,尝起来都不一样。
所以说,一张优秀的配图,还要满足现场还原、主体突出、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的种种要求才能通过考验。
不仅如此,《每日精选》中每段精炼的导语,力求在事件清晰交代的基础上,与资讯内容本身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画龙点睛。
在如此完成了这么多道工序之后,再把佳肴端上桌,方能食指大动。
至于在算法和技术的使用上,为了避免纯粹算法带来的信息偏食,《 每日精选 》也是做到了以人为主、技术为辅。
流量不是绝对,当内容本身的价值不匹配其数据的时候,其实是需要人为干预与筛选的。
在聚焦热点的同时又要在热点中掐尖择优,才能进一步维护好有效资讯的基本盘。
只有在内容筛选上做到慎之又慎,才能俘获每一个读者观众的心。
另一方面,人作为 “ 视觉动物 ”,对于资讯美学的需求,也随着资讯类产品的增多而越来越高。
《 每日精选 》主打的杂志化资讯,不光是吃透了色彩和排版,还将平面美学解构,融合 AI, 力求做到最完美的视觉呈现。
设计团队会把 9 种基准颜色植入进预制模板,在内容选图确认之后,后台便会通过 AI 匹配预制好的色值。
这样锦上添花的搭配实现了视觉统一的同时,也照顾到在不同设备尺寸上的展示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背靠强大的鸿蒙生态,《 每日精选 》还想办法让资讯自己长了脚,赋予了它更好的跨端体验,让资讯的传递与交互便捷再便捷。
比如在折叠屏的交互适配上,《 每日精选 》就做到了折叠与展开两个形态下的自适应匹配,无论怎么切换,主体内容都依旧突出。
如果在任何设备上,都能看到被完美表达出的资讯,创作者和读者观众的距离也能被友善地拉近。
内容为王的时代究竟是不是离我们远去,鲫鱼无法评价。
但在这样的时代,有人不选择迎合市场,愿意通过创新,努力传播优质内容,确实值得鼓掌。
获赞:508
收藏:67
回答时间:2022-11-30 00: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