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关于赵字的唯美句子(闲话赵孟頫:书品人品历史)

网友提问

被浏览:2408

关注者:220

最佳回答:

赵孟頫《闲居赋》(点击图片可放大)

赵孟頫《闲居赋》,行书,纵38厘米,横248.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无年月。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体现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

《闲居赋》原文:

遨坟素之长圃,步先哲之高衢。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有道余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身齐逸民,名缀下士。背京溯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峙。窥天文之秘奥,睹人事之终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溪子巨黍,异絭同归,砲石雷骇,激矢虻飞,以先启行,耀我皇威。其东则有明堂辟雍,清穆敞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泉,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服枨枨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教无常师,道在则是。故髦士投绂,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犹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奈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荠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痾有痊。于是席长筵,列孙子柳垂廕,车结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鲤,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兒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丝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赵孟頫《种松帖》(高二十八厘米,横五十六厘米。)

书为心画,一直为历代书者品评书法的要旨。在文人士大夫眼中,书者与书作之间存在莫大的联系,所谓书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如王羲之,如颜真卿,如苏东坡。然而,历史从不那么“尽如人意”,书品与人品,就如艺术与政治一般,总是若即若离。道德伦理纠合、糅入艺术判断,使得书法史中于人于书的品鉴存有许多模糊和争议之处。而正是这些争议,才让我们得以读懂历史的曲折与复杂,看清人性的内在张力与矛盾。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孙。

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 (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頫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頫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夏文彦《图绘宝鉴》盛赞他“荣际王朝,名满四海”。赵孟頫在元朝文人中最为显赫。

赵孟頫自幼学书,广采博收,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赵书诸体皆善,尤精楷行,其书温雅秀润,遒劲圆熟,为唐以后书法集大成者,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元史》有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頫之书论,在书法史上影响深远。赵氏强调“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体。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体弗妙,虽熟犹生”;同时提倡“古法终不可失”,通过玩味法帖,体会古人用笔之意。然而,后世对赵书却褒贬不一,可谓誉之甚荣,毁之甚烈。如清冯班言,“赵书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

对赵孟頫的争议,多缘于其矛盾复杂、坎坷尴尬的一生。赵孟頫生活于南宋王朝大厦将倾的时代,其虽为贵胄,但却生不逢时。元朝建立后,御史程钜夫奉召搜访遗逸于江南,在其多次劝说下,赵孟頫答应出山。元世祖见赵之后,惊羡其为“神仙中人”,并给予种种礼遇。然久居庙堂,赵孟頫发觉,忽必烈对他的“重用”,仅是出于抚民的政治需要,其言行亦多受蒙古大臣猜忌、排挤。遂称病辞官,闲居西湖,谈艺论道。然一旦出仕,则身不由己,虽欲归隐,但成宗、仁宗仍委以重任,以笼络士人。这使赵孟頫更感凄苦、困惑,唯藉诗书解脱,其晚年诗作“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即是其内心苦境的真实写照。

赵孟頫在书画两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从这里介绍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心经》册页装,3开。第1开前1开,是白描观音大士像。第3开后第1开.是白描韦陀像,后面第2—3开是明王稚登、清张英、张照、励宗万等人跋和原梁清标题签。每单开纵288厘米,横108厘米。此册原为清张若蔼旧藏,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乾隆时入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心经》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并加装檀香木雕花夹板。《心经》前后的《观音像》、《韦陀像》是清人所绘。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

这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赵孟頫的一件代表作品。它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但细分析起来,却又感觉它笔笔字字都自有来历。我们知道,宋代书画艺术到南宋末年已走向衰退。马远、夏珪末流的画风,大多空阔粗疏,韵味全无。书法也早已失去了北宋的生动神韵,传世的赵孟坚《自书诗帖》、文天祥《木鸡集序》,都说明了这种情况。生活在这一时代的赵孟頫,力图矫正时弊,有所作为。如同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托古改制一样,他在书画上,也以提倡“贵有古意”,来振兴颓势。在书法上,他用心临摹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的字帖,力求从魏晋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但宋末元初时,已没有东晋人那种以玄风为背景的风韵。赵孟頫临摹的拓本字帖,与钟、王、智永原写本的神采也已有距离。这样,赵的书法也只能是古人的影子,而不可能是古人的再现。加之晋人席地而作、悬空书写,与元代端坐高椅、据案书写的姿势截然不同,书写效果判若有别。这样,赵孟頫虽主观上追摹古人,而实际上却产生了一种貌似古人的新的书风。赵孟頫一心尊古、规模古人点划的临帖方式,对明清以来的书学影响很大。至于他借鉴行书的笔法与小楷的结体来写大楷,创造出一种别于欧、柳、颜体刚性楷书的柔性赵体楷书,则因其适应性强,大可书写匾额,小可誊录殿试大卷,影响就更大,试看元代刻书一律通行赵体,就可知赵字的风行程度了。

赵孟頫所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只一本,此册是写给中峰和尚的。中峰释名明本,号中峰,元代高僧,主持吴兴弁山幻住庵。元仁宗曾赐号佛慈圆照禅师。圆寂后谥普应国师。中峰小赵孟頫九岁,但赵对中峰执礼甚恭。自北朝以来,佛教的信士往往自己写经或雇人写经以为功德。但所写经卷。均用楷书,赵孟頫用行书写《心经》。在写经史上是一个创例。

本册明王稚登跋说:“赵魏公平生好写佛经、禅偈,余所见甚多,指不可盛偻。盖其前身当是高僧,故津津于竺乾妙典,不一书而足也。”其实,在元代这一特殊的朝代,知识分子,不论是在野的,还是出仕的,精神都是有些苦闷的。他们或逃禅入道,或寄情山水,甚至流连风月,作为书会才人,编写杂剧。这些人不可能前身都是高僧。至于赵孟頫,一方面,因以赵宋宗室出仕元朝,受到遗民鄙视;另一方面,在元朝朝廷又受到蒙古大臣的排挤,以至于不得不向皇帝表白:“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在这种心境下,他写过一首《罪出》诗,说: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

谁令堕尘网,婉转受缠绕。

昔为海上鸥,令为笼中鸟。

一个“笼中鸟”向空门寻些寄托,与其前身是否高僧,恐怕没什么关系。更何况赵孟頫还写过《洞玄自然九天升神章经》这类道教经典,那就更与高僧无关了。王稚登是晚明所谓“山人”之流。当时人沈德符在所著《万历野获编·山人》中。对王曾加以讽刺。此册王跋之陋,足证沈的讽刺是颇有道理的。

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旧城西门外。赵孟頫服官济南时,常游憩於此地。赵孟頫诗文书画乐律无不精善,书法则篆籀分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早年学宋高宗,后取则王羲之、王献之,末后復学李邕。是唐以后书法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

赵字以完全唯美的风格见称。书趵突泉诗作於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十二月,為周密作鹊华秋色之顷。最晚不超过大德八年(1304)周密卒年之前。亦即四十二岁到五十一岁间的作品。元赵孟頫书趵突泉诗润秀圆转,这正是赵氏书风的特色,也是存世赵书中墨跡楷书罕见大字。案卷中有“右二题”,今仅存其一,可见卷前已有遗失。

释文:趵突泉。滦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洩,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澜声震大名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右二题皆济南近郭佳处,公瑾家故齐也,遂為书此。孟頫。

赵孟頫于至大三年(1310),奉诏自吴兴(今浙江湖州)前往大都(今北京)途中,独孤淳朋(1259—1336)赶来送别,并让与《宋拓定武兰亭序》,同舟的吴森(1250—1313) 亦携有《定武兰亭序》一本。天赐良机,偶然得以赏玩二本《兰亭序》的赵孟頫,一月有余之舟行中,为了作跋而逐日临书《兰亭序》全文。独孤本记有十三跋,故后世称此为《兰亭帖十三跋》。

此帖在《兰亭序》拓本后,有宋吴说、朱敦儒,元钱选、鲜于枢等跋,继之为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赵孟頫所书十三跋,以及柯九思跋其得《兰亭序》佳本而所书二跋,书法精妙外,在了解赵孟頫的书法观方面,亦成为极其重要的书论。乾隆年间,该件归谭组绶所藏,谭氏殁后,遇天灾遭烧损,残存如现状。后流传至日本,为高岛菊次郎所藏,并捐赠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2006年春见于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

赵孟頫《酒德颂》,行书,原是“竹林七贤”之一,西晋刘伶的文章。该帖在行草书中,融入了许多章草笔意,其章草则有潇洒、精巧之风,颇具创意,成为元明书家秀逸章草流派。

《仇锷墓碑铭》赵孟頫行楷书墨迹。卷高37.2厘米,共一百九十二行,满行六字,并篆题引首《有元故奉议大夫福建闵海道肃政廉访副使仇府君墓碑铭》二十四字,其中“建闵海道肃政廉访”八字原已损缺,系后人为之补书。日本阳明文库藏。

赵孟頫《归去来辞》(局部)

获赞:316

收藏:28

回答时间:2022-11-30 10:30:11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霜降一般指的是什么节气(霜降是什么节)

下一篇: 教育孩子不懒惰的方法(教师如何教育孩子不懒惰)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