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3531
关注者:243
最佳回答:
许多人在空闲之余喜欢到寺庙里转一转,寺庙古朴巍峨,里面清静庄严,香火萦绕,耳边还会传来袅袅仙乐,走在寺庙的小路上,浮躁的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升华。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而儒释道文化可以说是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寺庙建筑,它们都是华夏文化的象征。人们习惯把佛教和道教的建筑都称为是寺庙,其实严格来说寺、庙、宫、观、祠、庵这些建筑是存在着区别的。
洛阳白马寺
“寺”一般用来称呼佛教场所,如少林寺、寒山寺、华藏寺等等,不过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就有“寺”这个称谓。“寺”原本是古代官署的名称,影视剧里常常会听到“大理寺”这个机构,每逢重要的案件,一般要交给大理寺查办。此外古代还有鸿胪寺、太常寺、光禄寺等等。随着佛教传入我国,汉代朝廷专门给僧团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即著名的白马寺。到了后来,帝王官署逐渐减少“寺”的称谓,“寺”就变成了佛教建筑的专用词语。
解州关帝庙
“庙”最初是被用来祭祀祖先和天神地祇的建筑,刚开始帝王对于庙的规模有着严格的限制。到了汉代以后,庙逐渐走向百姓,变成了祭祀神明、圣贤的场所,像孔庙、关帝庙、山神庙、土地庙等等。东汉中叶道教由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道教吸收了民间的神仙信仰,将山神、天地神、关公等都纳入神仙体系,“庙”这种称谓也被道教引用。
江西太清宫
“宫”最开始是古人对房屋的统称。从秦汉时期开始,“宫”又成为了帝王的居所,像人们熟悉的阿房宫、未央宫、长乐宫等。《吕氏春秋》有云:“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随着道教的兴盛,“宫”也成为了皇家敕封的道教场所,像江西太清宫、四川上清宫、湖北太和宫等等。
三清观
“观”一般特指道教建筑。相传西周时期,文始真人尹喜在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天都要登楼观星望气。道祖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尹喜执意请求老子上去观星望气,并请求老子讲经说道,老子传授尹喜食气炼丹之法,并留下传世经典《五千言》。后人把此地称为“楼观”并与讲经台合称为楼观台。而后“观”就成为道教的称谓,像三清观、白云观、长春观等等都是著名的道教建筑。
成都武侯祠
“祠”在封建社会与“庙”有些相似,都是为了祭祀祖先及神祇的建筑。直到现在,我国各地还有很多地方保留着祭祀先人的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
“庵”本意是指圆形的草屋,正所谓“结草为庵”。但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它与上述的“寺”、“庙”等规模差了很多。汉代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教比丘尼居住的庵堂,“庵”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也就是世俗所说的“尼姑庵”。
获赞:916
收藏:66
回答时间:2022-12-01 2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