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丙醇(应对气候变化,比尔·盖茨关注和投资了什么?)

网友提问

被浏览:4296

关注者:101

最佳回答:

<body>

近期,比尔·盖茨亲著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文版正式上市。书中分享了比尔·盖茨用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以及所探索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新技术和行动计划。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比尔·盖茨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哪些思路和观点值得我们借鉴?以及,他围绕气候变化的10亿美元投资投在了哪里?对于气象/气候专家来说,又提出了哪些期待?

小编专门购书一本,现将其中核心观点(甚至投资商机

)与您分享。

核心阅读

★书中重点讨论的是如何实现净零排放。尽管短期内“降低碳排放意味着限制经济”,但率先实现净零排放,这是引领全球经济的机遇。

★仅做到全球都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碳排也只减少约四分之一,还要关注生产和制造(水泥、钢),种植和养殖业等的碳排放。

★降低碳排放的关键在于技术突破。书中围绕生产制造、发电、种植养殖、交通运输、制冷取暖等5个方面的零碳途径进行分析,并部分展示了比尔·盖茨本人投资和关注的企业和技术。

★书中详细介绍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天气气候新特点,并期待气象/气候专家对气候变化的有关科学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研究。

01

为什么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

关于书的重点,原文这样说: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不是关于适应气候变化的,而是关于另外一件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不再向大气中增排温室气体。

即,书中重点讨论的是如何实现净零排放。

书中还特别强调,富裕国家应率先实现净零排放,这是引领全球经济的机遇。原文如下:

在这个问题上,我听到过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首当其冲必须是我们?”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尽管这是事实),也是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建立起伟大的“零碳”企业和伟大的“零碳”产业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

以及:

无论是谁取得重大能源突破,只要证明这些突破性技术能以一种可负担的价格推广到全球,那么它都会在新兴经济体中找到很多有需求的客户。

“降低碳排放意味着限制经济”,这是不难理解的常识,而比尔·盖茨则用更长远的视角,分析了降低碳排放的价值。

实际上,不仅比尔·盖茨,在我国刚出版的《碳达峰、碳中和100问》中,也有类似观点:

发达国家基本都公布了碳中和目标,其背后核心是技术和经济的竞争。在新一轮的经济变革和技术变革中,我国不能落后,否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不利。一个社会经济大国如果在技术和经济创新方面不能处在前列,是难以实现真正的领先和强大的。

降低碳排放是人类愿景,但这其中可能有激烈的竞争。从这个角度看,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是不是有了更强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02

净零排放的关键是什么?

书中给出的关键词:技术突破

技术突破,是全书的重要关键词。我们平时或多或少见到的,如清洁能源发电、储能技术,基于直接空气捕捉的“脱碳”技术,皆属技术类问题。但需要关注的技术远远不止如此,而是要覆盖人类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所有活动。

哪些人类活动会排放温室气体,书中给出了细分计算情况,这张图是全书提纲:

在这个细分中,电力生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只占总量约四分之一,生产制造、种植养殖、交通运输,都是“大头”。也就是说,全球即便百分之百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碳排放也只减少约四分之一。技术突破,必须关注更多方面。

书中也围绕着这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潜在技术路径,介绍了比尔·盖茨本人看好和投资的技术。我们一一来看。

03

电力生产(27%)的关键问题

解决发电问题,风力和太阳能固然好,但它们都是间歇性资源,很难365天24小时持续发电,而我们对电力的需求是非间歇的,这个问题是目前行业公认的短板。此外,比如太阳能夏季产能过程,冬季产能不足,也是问题。

怎么办?想办法把电力储存起来,这是一个办法,但目前大规模储存电力极其困难,且成本高昂。

书中给出一些其他技术思路:架设特种长途输电线路,以高压输送的方式把过剩电量卖给其他地区。美国跨西部快速传输电力项目计划在今年开工,如果能圆满完成,书中认为这是革命性的。

针对这个问题,比尔·盖茨还资助了一个如何实现按需输送“零碳”电力项目,我们来看原文:

目前,我资助了一个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美电网的计算机模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电力在整体能源消费结构中将占据更大的比重,对于世界各地的电网来说,这样的模型是大有助益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回答如下问题:在某一给定地区哪种清洁能源组合最高效?应该在哪里架设输电线路?哪些规定会成为障碍?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激励措施?总之,我希望看到更多类似项目。

在这个章节,还介绍了一些电池和其他储能技术:

我遇到过一些杰出的工程师,他们正在研发可为一座城市储存足够电能的经济适用型电池,也就是电网级电池。我很钦佩的一位发明家正在研究一种使用液态金属的电池。这位发明家的团队正在想方设法降低电池成本,使之足够经济实惠,同时验证其在现实场景中的工作状况。

我们可以用太阳能电力或风电制造氢气,再以压缩气体的形式或以其他形式将其储存起来,并置入燃料电池之中,待有需求时用来发电。

04

生产制造(31%)的“零碳”路径

书中给出的关键词:创新生产材料与生产工艺

首先需要解决一个认识性的问题:钢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总排放量中的比例达到10%左右。利用化石燃料为工厂提供其运行所需要的电力时,是利用化石燃料为不同的制造流程提供热能时,都会产生温室气体。

如何创新生产,书中也给出了一些方向:

(针对水泥生产)有些公司已经有了出色的创意。方法之一,把回收来的二氧化碳重新注入尚未使用的水泥。采用该方法的公司现在已经有几十个客户,其中包括微软和麦当劳。目前,这种方法仅能减少大约10%的碳排放量,这家公司的最终目标是达到33%。

电气化,即在一些工业流程中用电力替代化石燃料。我密切关注的一家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种名为“熔融氧化物电解”的新工艺,不再使用焦炭和熔炉冶炼铁,而是让电力通过一个包含有液体氧化铁和其他成分的电解池,在电的作用下,氧化铁得以从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用来生产钢的纯铁及作为副产品的纯氧。这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技术。

05

种植和养殖的新方式

这部分的排放比例,也占到19%。

书中介绍,食用类动物的饲养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就农业而言,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并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8倍,一氧化二氮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65倍。

要想接近近零排放的目标,就必须弄清楚怎样才能减少并最终消除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比如,肉牛和奶牛每年打嗝和放屁所排放的甲烷就造成的温室效应而言,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4%。

怎么办?书中介绍:

研究人员已经尝试运用各种手段解决肠内发酵问题。有一种名为3-硝基氧丙醇的化合物颇具前景,可将甲烷排放量减少30%,问题是必须每天至少给牛喂食一次该化合物,这在大多数牧场不具备可行性。

其实我们可以在减少肉类食用的同时,仍享受肉的美味。选项之一是植物基人造肉。我投资了两家生产植物基人造肉产品的公司——超越肉类公司和不可能食品公司,而且其产品已经上市。

废弃的食物在腐烂时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有两家公司正在开发隐形的植物图层,用以延长水果和蔬菜的保质期,这些图层是可食用的,而且丝毫不影响食物的口感。

有一些公司已经在开发化肥添加剂,帮助植物吸收更多的氮,但从而减少进入地下水或逃匿到大气中的氮。

06

交通运输的“零碳”技术

这里主要是其他能源替代石油,原理不难理解,直接用原文:

替代燃料并不是一项注定失败的事业,我们现在已经开发了先进的第二代生物燃料,这类燃料不会面临常规生物燃料所面临的问题,因为它所用的原料并不是粮食作物,而是柳枝稷色拉。

我们还可以利用“零碳”电力将水中的氢和二氧化碳中的碳结合,进而合成碳氢燃料。不过,这也有一个弊端,价格高昂。

07

制冷和取暖的解决方案

这部分主要在于降低制冷取暖能耗。

许多行业公司都在开发新的空调技术,可以用危害性更低的冷却剂代替氟化气体,目前这些方法尚处于开发初期,但他们无疑是创新的典范。

供暖的零碳路径,实际上和乘用车的路径颇为相似。第一,尽可能的实现电气化淘汰燃气热水器和暖炉,第二,发展清洁燃料,解决热水器和暖炉以外的其他所有热源问题。

我对装有智能玻璃的窗户也很感兴趣,这种玻璃会依照温热要求自动变色,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它会变暗,若室内温度过低它就会变亮。

除以上方面外,书中提到恢复生态系统有助于适应气候变化,如:

红树林是一种适应咸水环境的低矮树种,可帮助全球避免800亿美元的洪灾损失,种植红树林远比修建防波堤便宜,而且这些树木可以改善水质,这是一项非常棒的投资。

08

对气象/气候专家有哪些期待

“气候科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应对这个问题。”

书中的第一章,用大量事实介绍了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影响,这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书中也认为,还有大量科学问题需要去研究。

如:

对于气候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为什么会变化,科学家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比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其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全球温度上升的幅度和速度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而升温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至今也不完全清楚。

问题之一是计算机模型远不是完美的,气候异常复杂。我们对气候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比如云是如何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再比如额外的热量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哪些影响,等等。研究人员已经在研究这些问题,并试图找到答案。

……

以上,就是小编摘录的一些核心观点。当然,书中内容要更加丰富,想深入了解推荐阅读原书。关于气候变化您有哪些观点,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来源: 中国气象

获赞:592

收藏:99

回答时间:2022-12-07 15:29:17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身体有火吃什么东西能去火(节后“上火”严重,降火如何下手?)

下一篇: 足球绕杆规则(足球项目的训练方法)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