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2686
关注者:122
最佳回答:
小编收集整理了池州部分地名的来历,欢迎指正补充。
1、 东至县名来历 东至县是1959 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为名,县治为原至德县治地尧渡。东流县:唐会昌初年置东流场,取"大江曲折来,到此始东流"诗句中的"东流"为名。 至德是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析鄱阳、秋浦县地置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镇)。至德是尧乡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尧舜之乡"之称,相传为舜躬耕之地,尧访舜时由此渡河,留下众多遗址和传说,至德县城遂称"尧渡"。
2、青阳县名来历青阳县系唐天宝元年(742年),分泾县、南陵、秋浦(今贵池区)3个县地新置。县名据《元和郡县志》、《读史方舆纪要》均说以青阳县治"在青山之阳为名"。《太平寰宇记》也说唐置县,以治"在青山之阳,故号曰青阳。"是古邑,曹纶在《初刻青阳县志序》中称:"青阳,古临城邑。唐初易今名,以其在青山之阳也。"这个作为县名、城名的青山,《舆地纪胜》说"在青阳县北五里,县以此得名"。
3、蓉城镇的来历 据《旧唐书 地理志》说青阳县始治古临城,后改治青阳城。据嘉靖《池州府志》说,系由诗仙李白游九华山后作《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诗中有:"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句,改青阳城为"芙蓉城",别称"蓉城"。蓉城镇是青阳县治之所,唐天宝元年(742年)建镇,历为九华门户,通徽要道,佛文化和徽商文化底蕴深厚,是皖南历史名镇。
4、石台县名来历 《清史稿 地理志》记载:"县西有巨石三,横贯溪中,曰头埭、中埭、下埭,锁琏溪、管溪、鸿陵溪三水,舟楫不通,县名石埭由此而来" 梁大同二年(536年)置石埭县,1965年改置石台县。
5、仁里镇的来历"仁里"语出《论语 里仁》"里仁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后称风俗淳美的乡里为仁里。仁里物阜民丰,人民热情好客。清末年间,民间贸易活跃,商贾云集,故称为仁里集。
6、九华山名字的来历九华山原名九子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称,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合称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太平御览》说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游九华山留下:"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以及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花"等著名诗句,九华山山有九十九峰,远看正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更名为九华山。九华山也因此又有"佛国仙城"、"莲花佛国"之称。
7、舜耕山(大历山)来历舜耕山(又名大历山),位于东至县城尧渡镇北12公里处的206国道旁,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舜耕山,命尧帝渡河处为尧渡。唐宋以后,道、佛两教徒来此建庙立祠,先后建造了尧祠、舜祠、寻真观、草规庵等庙,供奉尧舜塑像。现在山上有法藏寺,殿内常住僧尼10余人,终日佛灯高照,香烟缭绕。1998年大历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8、牯牛降的来历 牯牛降风景区位于石台县与祁门县交界处,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主峰海拔1727.6米,总面积为6700公顷。牯牛降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
9、梅龙的来历 梅龙西汉称"梅根",东汉建安年间在此冶铁铸钱,称"梅根冶"。相传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访至梅龙,奇遇才女李凤姐,演出了游龙戏凤的一段佳话。在古代,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人们就改"梅根"为"梅龙",延用至今。
10、秋浦河的来历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因石城溪流澄碧,林木繁茂,山深幽静,四季如秋,改石城县为秋浦县。因此河源于源头李村,经大演、唐村、七里、高坦,汇众多山涧溪水,倾泻而下东流入江的一条大河,也因秋浦县的建立而改名秋浦河。秋浦河养育了沿河两岸的千村万落的人民,孳繁生息,她又是池州人民的母亲河。
11、升金湖的来历,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中国鹤湖,位于安徽东至境内。
12、万罗山的来历 一种说法见于《分疆录》载潘庭梅重修万罗山亭记有以下记述:"吾邑治前,有小阜隆起,几逾十仞,登巅眺望,则群峰之向背,雉堞之低昂,人家之高下,一览无遗,包罗万象,因以万罗名焉。"另一种说法,万罗山以前俗称"饭箩山",因为当时该山周围是一片田洋,而耕种这些田地的农户,却都远住在天关山脚下的白溪和东源一带。他们为了不误农时,节省往返时间,每日早上出工时,均将午餐用竹编的"饭箩"盛好,带到田间放在万罗山上,或者挂在山上树枝上,以便午休时进餐,远远看去,山上满是饭箩,久而久之,就把这座小山岗称为"饭箩山"了。
13、平天湖的来历 平天湖位于池州市东部,原名白沙湖,后因唐代诗人李白游秋浦所作《秋浦赋》,"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池州市为纪念李白,取名"平天"湖。
14、驻驾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年(1663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曾经将銮驾安驻在此,后来这个村子就叫驻驾。
为了拯救即将消失民风民俗风情,传承弘扬家族家规家训宗祠文化,欢迎联系。联系邮箱:minsuhui.c@foxmail.com。
获赞:613
收藏:78
回答时间:2022-12-08 01: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