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1601
关注者:321
最佳回答: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张明扬
上周五(8月12日),河南省郸城公交公司发布通告称,因经营困难,驾驶员工资连续几个月发不上,导致城市公交全部停运。
在舆情一片哗然中,该通告被删除,第二天又发布了一条恢复运营的通告。
图/视频截图
舆论如此关注这件事,肯定不是因为民生,很多当地人说,郸城县城也不大,有没有公交其实干系不大,这更多是个政绩工程;原因只有一个,操心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
或者说,舆论把郸城公交停运当作了一个地方财政的最新隐喻。
在郸城之前,还有四川省乐山市把景区主营收一次性打包,17亿卖断;四川省阆中县拍卖公办学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公司的30年食堂特许经营权……
01这两年,舆论场上虽然批判资本之风盛行,经济似乎也成了一个排序靠后的问题,但是,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却突然成为新的元话题。
在社交媒体上,地方财政赤字、“财政自给率”以及“转移支付”,成为了很多网民分析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倚天剑屠龙刀。
尤其是转移支付,作为“转移方”,东南地区网民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个辩论利器,成为了地域帖的鄙视链顶端。
疫情期间,当上海人遇见外地网民的攻讦言论时,当各种辩论框架都失灵时,“唯转移支付论”异军突起,在回怼中无往而不利。
一个推波助澜的因素是,今年四五月间各社交平台都开启了“强制显示IP地址所属省份功能”,当一个财政赤字大省网友主动怼上海广东浙江如何抗疫时,很容易遭到“这年头,要钱的还敢教给钱的人如何做人”式的嘲讽。
我这话没有任何讽刺的意思。不得不说,在这个反经济常识的舆论环境中,唯“转移支付论”虽然不尽完备,有时也闹出些笑话,其中也不无地域歧视的意味,但的确是一股舆论场中的清流——人家至少是讲道理的。
以郸城的所在省份河南为例,历年来是仅次于四川省的“财政赤字第二省”。根据最近网上盛传的一份“2022年上半年各省市公共预算收支及赤字情况表”,河南省上半年的财政赤字高达3370亿元,稳居第二。一个直接且自然的推论是,河南自然也是转移支付第二省。
▲郸城县公交站(图/大河报)
有这么直观且触目惊心的财政赤字放在面前,舆情能不将郸城公交停运作为隐喻发挥么;网民能不又一次挥舞起转移支付的屠龙刀么?
有趣的是,以转移支付的角度而言,郸城公交停运不仅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大好事:被转移方终于知道省钱了,终于学会过传说中的紧日子了。当然,网民也可以继续不厚道地发挥:东南经此疫情一役,也没有余粮转移了。
02“唯转移支付论”在今年有过两次大捷。
一是丹东疫情时,有媒体扒出丹东的财政状况,发现“财政自给率”不到五成,而后转移支付论就出场了,不完备但很有解释力的诠释了丹东层层加码过度抗疫的“动力何在”。
事实上,郸城也在类似的逻辑中,今年年初,郸城县长董鸿因为视频中一句“凡是不听劝阻恶意返乡的,一律先隔离再拘留”走红全国,你能说“层层加码”和“财政紧张”没有对应关系么?
图/视频截图
二是南昌周公子事件,转移支付又“统战”了中西部地区的普通网民:转出去的钱到了周公子们的口袋里。很多中西部网民恍然大悟之余,由此摆脱了狭隘的“护城宝”人设。
“唯转移支付论”自然也有bug,有些上海人一得意忘形,就会秀出地域歧视的小尾巴,被外地网民抓住了就是一顿好打,反而遮蔽了真问题:某些地方财政赤字到了如此地步,上面三令五申要过紧日子,他们还在这样潇洒地花钱。
当然,凡事一“唯”就有问题。至少在养老金议题上,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内在制度设计问题,很多没有户口的外地人在一线城市交社保,老了却要在户籍所在地拿养老金,在户籍彻底放开之前,养老金的转移支付是合理且必要的。
但很多支持转移支付的网民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的点总是如此清奇和计划经济:大城市享受了税收优惠;国家给了大城市太多额外的资源;有本事东部大城市不要用中西部的资源啊;国家该反思产业布局了……
国家的产业布局轮得到你们操心么,是不是还要来一次大三线建设?还是多操心下周公子吧。
03就事论事,郸城公交停运远不算是一件大事,类似之事可能每天都在发生,谁运气不好就被社交媒体拎出来当作典型,寄托一下舆论对地方财政的微妙忧虑……
郸城事件爆发次日,媒体又以同题作文的操作方式曝光了广东省博罗县 “资金周转困难,公交班次减少”一事。这件事其实发生得比郸城更早,可能一开始也没被当作多了不起的新闻,但置于“地方财政隐忧”这个宏大命题之下,小事也是举国小事。何况,这可是富甲天下的广东啊。
图/网络
全民关注地方财政,这当然可以理解为民智开启的一个表征,但是否也寄托了某种不可名状的思虑?
顺流而上,这种思虑似乎通向了彭州山洪。我分明听到有人在上游呼喊着一首汉乐府诗:“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下游的人似乎听到了,但却一动未动。
获赞:592
收藏:48
回答时间:2022-12-08 13: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