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冬至吃什么进补(冬至养生宜进补,补对一天,健康一年)

网友提问

被浏览:7699

关注者:207

最佳回答:

<body>

相传,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在回乡途中看见沿途的贫苦百姓面黄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冻伤溃烂了,甚为怜悯。在冬至这天,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成碎屑,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食用。乡民吃了“祛寒娇耳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这是最早关于饺子来源的说法。因此,北方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南方虽然没有在冬至吃饺子的习惯,但也有“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的习俗。先不论吃饺子还是吃汤圆的“南北大战”,冬至进补,才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习惯。

冬至

进补的最佳时节

▶ 饮食调养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由于“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阳气开始生发,补益得当,有益于春季体质增强。而饮食调养则是最主要的调养方式,生冷少食、燥热不宜、滋阴潜阳的食物最为上等。

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可以适当食用牛羊肉等温补之品。饮食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心健体。

药膳推荐

1.参归羊肉汤

材料:羊肉150g,党参、枸杞子各15g,当归、生姜各10g,大枣10枚。精盐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小火煮2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吃肉喝汤。

功效:适用于普通人群冬至或冬季进补,可使气血充沛、脾胃强健、身体康健。同时也适用于脾胃虚寒、气血不足所致身疲乏力、头晕目眩、畏寒肢冷、面色萎黄或青白、食欲不振等病证的调治。

2.山药鱼片

材料:鱼肉片、山药、青萝卜。

方法:

1. 山药压成细末,鱼肉片放入碗中加适量淀粉、精盐,打入1-2个鸡蛋,拌匀后腌20分钟,投入热油中炸熟;

2. 加入山药末、炸熟的鱼片、青萝卜丝、精盐,用小火炖20分钟,加胡椒粉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

▶ 膏方调养

“冬至将近,膏方正当时”。膏滋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结合男、女、老、幼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通过调养脏腑气血,平衡阴阳,补虚泻实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扶正祛邪,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和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补益类膏方以冬天进食为最佳时间,因为此时人体食欲旺盛,进食量较多,更能吸收营养精华,贮藏于体内,有助于体质的增强。

冬至进补要适当

小心虚不受补

中医讲究依据个人体质、证、病,进行辨体、辨证、辨病后“量体裁衣”,一人一方,每种补品只适合特定的体质及对应的证型。

如果不辨气血阴阳、五脏虚实,一味地滥补,就会出现不适症状。因此针对不同的个体的体质、证型差异,必须制定不同的补益策略,否则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此外,服用补品一定要“适度”,如稍有体虚,就用人参、鹿茸等大补之物,不仅大材小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进补一定要根据体质、年龄等具体情况调节用药剂量,剂量过小,难以奏效;剂量过大,又容易出现副作用。特别是脾胃虚弱之人,剂量过大,易增加肠胃负担,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

来源 云南中医

获赞:734

收藏:24

回答时间:2022-12-08 21:58:57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浏览器禁用js(手机浏览器哪个好用?我体验了这 5 款)

下一篇: 最快的打字方法是什么(学习拼音打字最快的方法(一起学打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