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8566
关注者:280
最佳回答:
人们使用二氧化氯消杀,最初主要是利用它的强氧化机理。二氧化氯分子的电子结构呈不饱和状态,外层共有19个电子,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力,主要是对富有电子(或供电子)的原子基团(如含巯基的酶和硫化物,氯化物)进行攻击,强行掠夺电子,使之成为失去活性和改变性质的物质,从而达到其目的。此外,还有漂白和除臭作用。作为一种消毒剂,就单个的指标而言,二氧化氯并非皆为最优,而从若干最重要指标的综合评价来看,却具有全面的优势。
四类主流消毒剂性能对比
中国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原药物研究室主任兼中心研究室主任、中国二氧化氯学会原理事龙膺厚老先生的一篇文章曾对二氧化氯与其他消毒剂进行过综合性的比较研究。他认为,单就氧化能力而言,其氧化还原电位(1.5V)尚不及氟(2.87V)、臭氧(2.07V)和过氧化氢(1.87V),但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并非完全在于氧化,其消毒能力比过氧化氢(及单过硫酸氢钾)强得多,与臭氧相当,对病毒的灭活能力甚至可强于臭氧。
就价格而言,二氧化氯不及液氯或次氯酸盐低廉,但它对一般微生物的消毒能力比氯大若干倍,故最终使用成本并不很高。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卤素消毒剂产生致癌物之虞,不与氨氮反应,不与水中的溴酸物、次溴酸物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还能破坏酚、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机物。与过氧乙酸相比,虽然同样稳定性较差需临时制备,但二氧化氯现场制备容易,而过氧乙酸制备手续较烦,且对器物腐蚀性强。
其他诸多消毒剂:环氧乙烷等烷基化剂应用不便;酚类消毒剂(包括卤代酚)消毒效力低、抗菌谱不广;醛类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毒性高;醇类(如乙醇、卞醇、苯乙醇、异丙醇、三氯叔丁醇)仅为中效消毒剂;季铵盐和胍类消毒剂(如1227、新洁尔灭、洗必泰、黛龙等)亦属中效或低效消毒剂,且配伍性欠佳,不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伍用;DP300不能在卤素存在下使用;银消毒剂毕竟含重金属,安全性仍不免令人担忧。所有以上这些消毒剂,从综合性能的角度考量,均不具有二氧化氯的优势。
三、基本特性决定了二氧化氯局限性
正是由于二氧化氯具有上述的综合性价比,因此,其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详见下表。
尽管二氧化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其固有的属性和特性也导致了使用过程的局限性。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色至红黄色气体,冷却可得黄色液体,深度冷冻可得红黄色固体,光照下易分解,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体积分数超过10%时具有爆炸性,而水溶液无爆炸性;与很多物质都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由于常温下为气体,使用操作多有不便,通常以水溶液的形式应用。这些特性决定了二氧化氯的使用方式:不能压缩成气态产品使用;气态使用只能现场释放;要溶于水中,并且对不同用途的浓度配比要求较高;多数是因稳定性较差而需临时制备。这也直接导致了二氧化氯在制备、存储、配制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明天接着给大家更新
获赞:346
收藏:84
回答时间:2022-12-09 01: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