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4399
关注者:225
最佳回答:
在中国文化的漫漫历史中,汉字的演变经历了长久的过程。在古代中,一些字音相同的字往往可以通用,这样的用同音字代替的字,叫做通假。
通假字是在古文中的一种常用文字形式,它是怎么来的呢?它的成因基本有两个,一个就是别字,也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另一个原因,是在我们的语言中有这个字,但在文字中没有专门造一个字,所以就用读音相同的字来代替,也就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通假字的考试题中,有问“请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来”,那这个本字是什么呢?
比如,在《郑人买履》中有一句话“反归去之”,这里面“反”通“返”,是返回的意思。那么“反”是借字,“返”这个字,就是本字。
通假字,基本是靠大家来积累的,像我们最熟悉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不仅在这句诗中是通假字,在其他的古文中出现的一些“见”也属于通假。比如在《马说》中,“才美不外见”也是通“现”。
我们要了解的是,越是早期的文章,通假字的现象越多,像是《诗经》中,有非常多的通假字,往大方向说,对通假字的了解和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古文的语言特色,并且对于我们阅读古文有很大帮助。
今天,我们把初中阶段出现的通假字整理出来,供大家积累整理。同样提醒大家:这一讲的通假字部分,和文言文第四讲的文言句式部分,将会伴随着大家度过初中和高中的古文学习,在中考和高考中都属于考察内容,希望大家一定要熟记。
获赞:836
收藏:82
回答时间:2022-12-09 06: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