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2590
关注者:112
最佳回答:
生猪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养猪是我国畜牧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养猪不仅可以获得猪肉,使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猪皮还是皮革生产的重要原料。另外,在农业生产中,用猪粪渣制的肥料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生猪的适应性强,养殖与管理技术并不复杂,养猪是一条较好的增加经济收入的途径。
1、选择生猪品种
(1)母猪的选择
母猪是生猪繁殖的基础,其品种对生猪养殖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谨慎选择。可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选择母猪品种,满足市场对猪肉品质的个性化要求。如可选择杂交瘦肉型的生猪,或抗病性、抗逆性强的猪种。如果养殖户的养殖经验少,抗病性强的品种十分重要。选择母猪还应重视其繁殖能力,可以优先考虑排卵多,产仔多,繁殖能力强的品种。要重视从当地的优良品种中选择种猪,实践证明,当地的品种往往好于引进的品种。母猪宜选择4-5月龄的作为后备使用,要选择体型健壮、乳头均匀排列,生殖器官良好发育,机体状况健康的母猪。但如果是家庭养殖或小规模养殖,尽量不要在育肥猪中自留母猪,会导致近亲繁殖量增加,影响仔猪的质量。
(2)仔猪的选择
在选择购买仔猪之前,要对仔猪的品种、健康状态、免疫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要通过观察仔猪的外形确定是否为杂交瘦肉型猪,瘦肉型猪的外形特点是,大多腰身比较长,腹部紧凑上收,臀部浑圆丰满,被毛稀少。此类生猪的生长速度快,育肥周期短,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购买仔猪时要仔细了解其健康状况,选择活泼好动的,被毛光泽度高,粪便成型的仔猪。建议尽量在当地购买仔猪,对品种的情况更为了解,一定要确保选择多代杂交、品种优良的生猪饲养。
2、生猪养殖与管理
(1)养殖环境
养猪场的饲养水平往往可以通过养殖环境反映出来。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保证猪圈舍有适宜的光照,既能照进阳光,又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夏季应适当为猪圈舍遮阳,冬季要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做好生猪的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要对生猪产生的粪便污物及时清理,最好保证每天清理一次,保持好猪圈舍的卫生清洁,以免造成病菌孳生,导致生猪感染疾病。改善生猪的养殖环境,有利于减少猪发生疾病,保证其正常生长。
(2)控制养殖密度
必须控制好生猪养殖的密度,既要保证生猪增重快,又要防止疫病的发生。加大圈舍内养殖的生猪数量,可以降低圈舍的建设成本,而密度大导致的生猪活动空间缩小,会使生猪的活动量减少,生猪可以吃了睡,睡了吃,会加速增重效果,缩短育成时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密度过大,生猪发生疾病的风险会加大,因此,必须掌握好适宜的密度,既要使猪快速增重,又要控制疫情发生,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3)适时出栏
生猪的育肥时间一般在半年或稍多时间,此时生猪的体重基本可以达到100公斤左右,具备了出栏条件。虽然此时生猪仍然有生长的潜力,持续饲养还可以增加生猪的重量,但生猪体重增加,饲料消耗也会增加,因此,必须算好生猪增重与饲料成本增加的经济账,选择合适的出栏时间,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
(4)饲料的合理搭配
生猪养殖成本主要体现在饲料的投入上,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同时期对饲料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应根据生猪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需求的不同而适当调整饲料配制比例,保证生猪的营养均衡、满足其生长需求。近年来,饲料市场上推出的全价饲料受到生猪养殖者的欢迎,这种饲料的营养全面、使用方便、价格较低,适宜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使用。
(5)防治生猪疾病
应重点做好生猪疾病的预防工作,保证生猪机体健康,正常生长。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加强对生猪的观察,及时发现疫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要定期做好猪圈舍的卫生清理和消毒,防治病菌和寄生虫孳生。另外,要按计划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发现生猪感染疾病后,有治疗价值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如果没有治疗价值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疫情进一步蔓延,给养殖者带来更大经济损失。
3、仔猪饲养管理
(1)适宜环境
仔猪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必须确保环境温度稳定,湿度适宜。及时清理环境卫生,并采用紫外线对圈舍进行消毒。
(2)仔猪饲养
仔猪出生7天后可以饮水,15天左右开始喂精饲料。在仔猪哺乳期内,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或采取注射补铁剂的方法,为仔猪补充铁元素。适当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仔猪贫血,贫血会导致仔猪体质弱,减缓生长速度。
(3)仔猪防疫
仔猪出生后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防止猪瘟等疫病的发生。另外,应做好圈舍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减少仔猪感染疾病的几率。如果不慎发现疫情,应立即向卫生检疫部门报告,进行合理处置。对其它普通类的疾病,要及时联系兽医采取治疗措施,使其恢复健康。
总之,生猪的养殖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既要注重科学养殖,更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控制好生猪的生长环境、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等,以确保生猪健康快速生长,保持较高的出栏率,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获赞:711
收藏:17
回答时间:2022-12-10 03: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