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7500
关注者:177
最佳回答: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讲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发生在安徽桐城的“六尺巷”的故事。今年4月,在南华县大谷堆村邓家屯小组,也发生了“六尺巷”的故事。
“老杨是我们村的党小组长,他家新建的厕所,围墙都建到村里的水泥路上了,这事你们能管管吗?”县委第一巡察组在对龙川镇大谷堆村党总支开展常规巡察时,该村邓家屯小组一名群众向巡察组反映问题。
“党员建厕所侵占村间道路,这事当然要管!”巡察组随即走访了村组干部和部分群众,并到实地查看测量。
根据该小组村规民约,村民房屋墙脚与村间硬化道路路肩之间应至少保持50厘米的距离。经巡察组实地查看测量,实际情况虽然没有像群众反映的“老杨将厕所围墙建到村里的水泥路上”那么严重,但墙脚与道路路肩之间的距离仅为42厘米左右,没有留足约定的距离,下雨时屋檐滴水会直接落到村间道路上,不但影响群众出行,还容易破坏水泥路面。
“七八厘米的事,至于这么较真吗?既然围墙没有占用村间道路,批评教育一下算了。”“群众眼里容不得沙子,共产党员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要给群众作好表率。假如每家的围墙都多占一点面积,导致路窄了、破损了,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巡察组在走访过程中,村组干部和群众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巡察组将核实情况向县委巡察领导小组作了汇报,经同意后,当晚就来到老杨家,将核实情况以及整改标准要求跟老杨仔细作了说明。
“我家是响应国家政策将厕所‘旱改水’,那段路比村里别处还要宽,碍着哪个过路了?”身为当事人的老杨,有点想不通。
面对老杨的不理解,巡察组一方面针对其党员身份开展党的性质宗旨教育,一方面给其讲“六尺巷”的故事进行启发引导。
“罗组长,我知道自己错了。多占几厘米,虽然没有造成道路拥堵,但堵了群众的心,损失的是群众对党员的信任,我一定按要求整改。”老杨表态道。
目前,老杨已对多占的面积进行了整改,还在原来围墙的位置上种了迎春花。花开了,路宽了,人心也敞亮了!
云南网通讯员 余云虹
获赞:823
收藏:34
回答时间:2022-12-12 17: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