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7995
关注者:273
最佳回答:
北平刚解放时,东城域内、特别是崇文门外的南部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市政设施落后,加之南有龙须沟、北有大石桥臭水沟,苇塘连片、蚊蝇孽生,环境卫生极差,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解放之初就成立了由党政军工农学商各界组成的清洁运动委员会,组织各界群众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解放前龙须沟旧貌
全长约8公里的龙须沟是一条历时150多年的明沟,城南地区350公顷以内的雨水、污水全部汇集于此,因长年未加疏浚而变成了一条臭水沟。由于臭气熏天、蚊蝇丛生,且每逢大雨必沟水四溢,是南城流行病、传染病的发源地,给南城居民带来严重危害与灾难。为根治这条臭水沟,1950年2月,市卫生工程局成立龙须沟工程处,于5月16日至7月31日对龙须沟进行第一期专项整治,在金鱼池、天坛北坛根等处埋设四条共计6070米下水道干管;第二期工程于10月12日至11月22日进行,在红桥至东南护城河段埋设2433米下水道干管,并将明沟改为暗沟,填平龙须沟沟身。此后,相关区委、区公所又组织修马路、安电灯,装自来水或建公用水站,使龙须沟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作家老舍以此为素材创作话剧《龙须沟》(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后改编成电影),对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进行了生动讴歌,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1950年至1951年,整治龙须沟,明沟改暗沟铺设下水管线。
据史书记载,金鱼池为金、元、明、清蓄养金鱼的地方。民国期间,金鱼池日渐荒芜,到北平解放时,只剩下一池浊水,成为蚊蝇滋生地。
1951年9月至12月,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区委、区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对该地区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将不规则的金鱼池整修成一个“凹”字状的元宝湖,池岸砌上水泥栏杆,沿岸种植垂柳,这里成为了人们休闲的小型公园。
1950至1951年,改造后的金鱼池,经挖浚修建成一小型公园。
196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造,将日渐干涸的金鱼池填平,陆续盖起了69栋简易居民楼供市民居住。经过30多年的使用,特别是经过唐山大地震,大部分楼房的墙体出现变形,有的漏雨严重,加之缺少供暖、煤气等设施,居民生活非常不便。
20世纪60年代,金鱼池填平后新建的居民住宅。
2001年,原崇文区委、区政府决定利用市政府对南城危改的优惠政策,克服困难,对金鱼池地区进行第三次大规模改造。金鱼池危改是当时全市最大的成片简易楼改造工程,占地10.27公顷,内有58栋危旧楼房、492间平房和41家市、区属单位。当年7月28日,经过周密筹划和准备,金鱼池危改区正式开工兴建。经过10个月紧张施工,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科技人文特点突出的金鱼池小区建成,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6平方米,超过当时市政府提出的人均18平方米的住房标准。
2002年,历经三次大规模改造,金鱼池小区旧貌换新颜。
获赞:870
收藏:53
回答时间:2022-12-12 18: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