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7260
关注者:114
最佳回答:
送 灯
文/王沛颖
眼看着元宵节即将来临,在街上到处能看到销售灯笼的。各式各样的灯笼看的人眼花缭乱,有大的红绸子灯笼,小的火罐罐灯笼,各种动物类的电动和音乐玩具灯笼……简直是琳琅满目。
陕西的民风古朴,富有地方特色,送灯就是一个传统的民俗文化。所谓送灯,就是每年过年期间外婆家给孩子送灯笼,一般都是当舅舅的从大年初五开始给自己外甥送,各家根据自己的时间陆陆续续送到元宵节前,送的早孩子可以提前晚上打着灯笼玩,一直玩到元宵节晚上为止。这个风俗每年如此,一直送到孩子十二周岁,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个本命年,外婆家送灯笼到此终止,以后就不送灯了。我们把最后一次给孩子送灯称呼为“全灯”,有的地方叫“完灯”,也有称“满灯”。全灯意味着小孩子长大了,从童年进入少年,以后就不用打着灯笼玩了。全灯是送灯中最隆重的一次,所以家人和孩子都特别重视。
看着现在外面卖的各种各样的灯笼,想起自己小时候舅舅为我送的灯。那时候灯笼基本上都是竹蔑扎成灯笼架子,中间缠一圈红色的纱布,两头一般用被燃料染成带点绿色的花纹,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还有一种就是用红纸折叠成的罐罐灯笼,这种灯笼不用竹篾,底下托盘是用硬纸剪成的,优点就是方便携带,它能合住收起来,拉开的样子特别像一个小罐子,因此称作罐罐灯笼。两种灯都是在最下面点蜡烛。由于外婆家离我们家要三十多里路,那时候交通不便利,舅舅和表哥只能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灯笼,一路上寒风凛冽,如果买别的灯笼怕被路上刺骨的寒风刮坏,所以舅舅只能每年给我买这能折叠的纸罐罐灯笼。记得在我十二周岁那年,舅舅因为外甥和外甥女太多,没有记住我的真实年龄,以致又和往年一样送来了两个罐罐灯笼。看到舅舅没有给我拿全灯时的灯,我跑过去问母亲,母亲说可能舅舅以为你还小着呢!于是在聊天时就对他们说孩子已经十二周岁了,舅舅恍然大悟的说那应该给娃全灯了,都怪他记错了,后来舅舅还特意又送了一次当时全灯时流行送的马灯。这个马灯你可不要小看,这在当时的农村发挥了大的用场,特别是农忙季节。那时候收割回来的麦子经过晒场碾压后堆放在一起,就等有了风了才能扬场,目的是把麦粒从麦康中分离出来。当然风不是说有就有,有时候一下午也等不来风,只能等到晚上,一旦晚上有了风,天黑,家里的马灯这时就发挥大作用了,点亮后在旁边高高撑起,借着马灯光就可以扬场了。不光是扬场,就是晚上浇地或者其它需要去地里,不管天是刮风还是下雨,马灯就像手电一样方便了庄稼人。
如今的社会发展好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灯越来越隆重了。不但舅家重视,自己家人更重视,甚至当做家里大事过,不但在外面包酒席,除去舅家一大家子亲戚外,还宴请邻居朋友以及孩子其他亲戚都来。当然舅家主要送两个特大灯笼外,还送孩子所需其它东西,有的甚至电动车都送,其余人就不是真的送灯笼了,随着经济的好转,送什么的都有,当然以送红包的比较多,主要是表达祝福之意。
送灯充分体现了西北黄土大地传统民俗风情的神韵,据说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就是出自这个习俗。 “送灯”,有送前途光明、幸福美好等寓意。因此正月里收到大灯笼的人们把它们挂到自家大门上,预示着好运当头。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就让这预示吉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祝愿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
作者简介:王沛颖,富平曹村镇人,现在西安一国企上班
获赞:607
收藏:19
回答时间:2022-12-13 04: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