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2732
关注者:170
最佳回答: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圣经·旧约·传道书》
我们知道,排他性是政治权力的几种特性之一,而权力越大,排他性越强。所以李隆基诛杀自己曾经的政治盟友、帮助其父李旦登基立有大功、同时也是自己亲姑姑的太平公主,无非还是为了权力二字。这种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姑侄联手曾经,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对姑侄联手诛杀韦后,清除了韦氏党羽,拥立了李隆基的亲爹、太平公主的亲哥哥李旦登基为帝,是为唐睿宗。
在这一过程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也各自得到了极大的政治权力:作为李旦三子的李隆基代替了大哥李成器成为了太子,而太平公主夺回了武则天时期参预朝政的权力,甚至她已经可以决定朝政,同时太平公主食邑万户,三个儿子被封郡王,从而达到了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反目成仇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新唐书·列传第八·诸帝公主》
被武则天评价为像自己的亲女儿太平公主,的确有很多地方很像她的母亲,比如说权力欲。睿宗李旦顶多是中人之才,很多朝廷的大政方针都要和太平公主商量之后才决定,因此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用权势熏天来形容她,一点都不过分。
本来刚开始太平公主对侄子李隆基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认为李隆基还太年轻稚嫩。后来不知道是自己想明白了还是受人指点意识到了,李隆基并不是平庸之人,那么将来他如果登基做皇帝,肯定不会像他平庸的父亲一样,容许自己一直保持现在的地位与权势的。因此,两个人之间的龃龉,是由太平公主一方率先发难的。
太平公主先是找人散播谣言,宣称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应该当太子,一上来就往李隆基的根基上挖;之后派人监视李隆基,将他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李旦;对于支持太子隆基的朝臣,太平公主竭力打击,甚至宰相都不能幸免;最后,太平公主使出杀手锏,找一个懂天文星象的人上书李旦,说彗星出现预示着除旧布新,代表太子即将当上皇位。
弄巧成拙只可惜太平公主机关算尽,却根本不了解他的这位亲哥哥,从母亲武则天恐怖统治中熬过来,又见识了亲哥哥唐中宗李显被自己的结发妻子和亲生女儿毒害的李旦,对于皇位权势这些,根本毫无眷恋。一听天象如此,更本没有想过除掉儿子李隆基保住自己的皇位,直接决定内禅皇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开开心心地去当太上皇了。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李旦实际上是大智若愚,毕竟经历过那么多的政治风波居然平安地活到了现在,还当上了皇帝,李旦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他明白儿子和妹妹之间已经势同水火,他竭力想平衡缓和二人之间的关系,但始终是徒劳,于是他最后还是和儿子更亲一些,借着天象之事主动让位给李隆基,让李隆基可以放手一搏。
总之无论是哪种原因,太平公主都走了一招臭棋,不仅没能扳倒侄子,反而助他提前登基,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公主伏诛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李旦的势力继续专擅朝政,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于是她和李隆基之间的权力矛盾,逐渐明朗化、公开化、白热化。太平公主知道自己这个侄子并不是平庸之人,于是计划发动兵变,抢先动手废掉李隆基,至于之后是效仿母亲临朝称制还是把哥哥再抬出来,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既然有母亲这个“好榜样”,我觉得太平公主心中肯定也做过女皇帝的美梦。
只不过,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密谋兵变一事被人向李隆基告发了,玄宗皇帝当机立断,抢在对方前面提前布置动手,一举诛灭了太平公主集团。太平公主本人被李隆基赐死于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其中只有次子薛崇简因为平日里多次劝谏母亲而受到责打,所以例外地免于处死,李隆基赐他李姓,并特赦他继续担任原职。
综合全过程来看,太平公主一直咄咄逼人地想要除掉李隆基,甚至图谋发动兵变,而李隆基为了保全性命和权势,只好反击小姑姑,并最终杀掉了太平公主。虽然二人是权力之争,但如果太平公主不主动进攻的话,至少李旦在世的时候,她可以继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使李旦死了,她也可以保留荣华富贵。我不编造故事,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关注我的ID:大黄扯点历史,不断更新原创文章,期待与你交流。
获赞:228
收藏:23
回答时间:2022-12-16 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