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1711
关注者:384
最佳回答:
<body>■记者 唐闻佳
她自嘲是“瑞金医院院花”——“愿意花时间做科普的人”;受邀在世界心脏日说了一档“良心脱口秀”,意外“出圈”,这条5分钟不到的脱口秀短视频一周不到转发量突破“10万 ”,目前点击量已破千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桢玥“火了”。由于后台留言太多,陈桢玥近日还应邀“返场”,向公众介绍血管的另一个强敌——脂蛋白a。
“我喜欢科普,脱口秀只是一种形式。”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陈桢玥特别与记者聊起严肃医疗与脱口秀的“适配问题”。她的目标很明确:希望把科普知识运到大众心里。
“可以搞笑,但我不能只有搞笑”
收到同事转来的“良心脱口秀”短视频,陈桢玥知道自己有点“火”了。因为连着几天,亲戚、同事频频给她发来这条脱口秀。在这条5分钟不到的短视频里,陈桢玥“一本正经”说脱口秀,获得点赞无数。视频里,身穿黑西装的她显得有点严肃,但全程“包袱”不断抖出。比如,她说做科普是因为“受了刺激”——患者不听话,跟患者说不要“吃红肉”,结果患者告诉她“不吃红烧肉了,现在都煮着吃”……她甚至感慨,如今血脂异常的年轻人太多,30多岁就来看门诊,民“脂”民“高”令人揪心。
脱口秀里,“谐音梗”伴着笑点,让手机屏另一头的网友们记住了这名将从《诗经》到《围城》的知识信手拈来、提醒大家重视血脂管理的女医生。生活中的陈桢玥,也爱开玩笑。有住院患者甚至说,每天等着她查房,因为这位医生很有意思、让人开心。不过,对于脱口秀里的“包袱设计”,陈桢玥有自己的坚持:“医学脱口秀的本质还是科普,可以搞笑,但我不能只有搞笑,我要有干货带给大家。”
坚持“绿色科普”,患者关心什么就说什么
陈桢玥是“综艺小白”,但不是“科普小白”。此前,陈桢玥参与过一些媒体的科普直播,几十万人同时在线的“盛况”,让她见识了大众对权威科普的需求。
“经历疫情之后,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更大了。”2020年,陈桢玥开了自己的视频号“知心陈医生”,起初只是把已录好的科普项目视频上传,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持续更新在线直播、短视频、文字科普。
“你背后有没有团队?”听到记者这则提问,陈桢玥乐了。“你回看就可以发现,一些制作不那么精良、甚至有点粗制滥造的视频,其实是我自己剪了以后上传的。”陈桢玥说,自己之所以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并非基于“养号”的考虑,而是来自临床的“敦促”。
陈桢玥至今保持每周三个半天的门诊。也是在瑞金医院日常门诊工作中,陈桢玥发现,“病人对有些事真的弄不懂、记不住”。以颈动脉斑块为例,随着体检中新增了这个项目,它的发病率一下子变高了,随之出现两种态度:一部分人不懂,觉得无所谓,也不加以干预管理;另一部分人有点懂,但又过度恐慌。陈桢玥目睹患者的烦恼,在家录了一个小视频介绍和颈动脉斑块相关的知识,告诉大众如何干预,目标值应在哪里,如何随访。
“现在健康科普很多,甚至有点泛滥。”她也常提醒患者,建议看那些出具实名的医生的权威科普,而不是上搜索引擎找答案,“找出的答案要么是推荐药物的,要么把情况说得很严重,把人吓死”。陈桢玥给自己的科普造了一个词——“绿色科普”,就是说干货、不带货。如何看待他汀类药物?鱼油、咖啡怎么吃……临床上患者关心什么,陈桢玥就在短视频上讲什么。
绝不当患者见不到、不看病的“网红医生”
“红”了之后,有人找来“签约”,希望陈桢玥去平台开科普短视频,被她婉拒;有人则说“疾病是很严肃的事,不应该那样开玩笑”。近期受邀返场“良心脱口秀”的陈桢玥并不回避质疑,“我曾经也很认同这个观点,但后来发现,你严肃地说,大伙儿可能当笑话听,你干脆当笑话讲,如果真能听进去,反而笑不出来了。科普的形式只是载体。”
陈桢玥坦言,之所以愿意花时间做科普,是希望给患者一个正规了解科普的通道。“有患者看了我的科普回来说,‘医生你说的我都听懂了’。病人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患者是讲道理的,跟他们说明白之后,我们在临床上就不用再讨论要不要治疗、费力解释药物副作用与获益的问题,而是可以真正就患者的具体情况讨论如何治疗的核心问题。”
对于科普与临床,陈桢玥有自己的坚持:“绝不当一个临床上患者见不到、不看病的‘网红医生’。”
“科普是为了临床,本质上我是一名医生。医生的底气来自哪里?必须来自临床,不了解临床存在的问题、临床患者真正的需求,这样的科普是与真正的需求‘脱钩’的。”科普短视频中要说什么,陈桢玥始终很清楚:必须得有健康内容的输出,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不能全程很好笑,但笑完了之后,什么都没留下”。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