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万安同乡网(昔日养蚕生产队 焕新为“村史馆”)

网友提问

被浏览:5134

关注者:159

最佳回答:

2019年6月3日,是顺德龙江万安村史馆开馆的大日子,上百名村民提前一小时来到馆前,他们要共同见证,这座承载了全村近70年集体记忆的建筑翻开全新的一页。村史馆的前身是万安村万一生产队旧址,建于上世纪50年代,这里曾热火朝天地养过桑蚕,办过婚宴,舞过南狮,也一度荒废几成危房。如今,乡村振兴吹响号角,万安村人筹钱出力,从申请资金、策划设计到施工一路汇聚同乡之力,将老房子活化成了龙江的首个“村史馆”。

看点

古稀老人重画草龙

为万安留下绝笔

万安村史馆位于龙江万安一路45号,处于万安村东风村、新联村和涌口村三个自然村的中心位置,在一片鱼塘环绕处坐落着约200平方米的单层青砖建筑,那即是万安村史馆。

万安村史馆馆身用白灰打底,馆前房檐上,左右两边各绘有两条白色草龙,这正是万安村民黎五珠和关师傅两位手艺人的心血。灰雕工艺的传承人现已不多,为了还原这草龙灰雕,两位70多岁的手艺人爬上4米多高的房檐上,耗时10多天将草龙重新勾勒出来。“如今关师傅已经去世了,这也成为了他的绝笔。”现任万安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麦顺元说。

推开万安村史馆的大门,左前边摆放有铜香炉、风柜、水车、犁耙等旧时物件,都是从万安村民手中征集回来的,其中犁耙已有“60岁”了,铜香炉则是以前村民捐赠给万安村观音庙。馆内共设有史地沿革、经济史话、风俗与文化、万安村名人、社区建设五个区域,并配以实物展示,展示万安村历史。在历史记载中,万安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龙江和勒流周边的村民为养家糊口迁至此地进行种桑养蚕移民聚居而形成,随着岁月流逝,养蚕工具已难觅踪迹。

见证

曾是养蚕基地

成品送往茧站换票据

除了承载历史的展览品,万安村史馆本身更是一部“活历史”,它的前身是万一生产队所在地,“上世纪50年代就存在了,当时由于这里处于三个村子的中心位置,于是在这里建立万一生产队,用作生产队的养蚕和办公,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62岁的林国明回忆。

当时,为了保证安全,每天夜晚,万一生产队里面有10多名民兵带枪把守,“我的父亲以前就是生产队的民兵,每天带枪在二楼窗户边值班看守。”如今60多岁的万安村村民林耀祥说。一场台风让万一生产队遭到重创,1963年左右生产队曾重建。当时村里并不富裕,重建工程非常艰苦,村民们甚至捡回台风刮烂后的碎砖再造材料。当时,万安村已形成了种桑养蚕、蚕沙(蚕粪)和蚕壳用来养鱼的模式。随着桑基鱼塘的不断发展,万安村形成了商业集散地,桑叶、蚕茧、纺织等成行成市。林国明说,当时蚕吐丝和结茧的过程都是在万一生产队里面进行,里面最多有10多名缫丝女职工作蚕丝的包装工作。生产好的成品则交给镇里的茧站,再上缴给国家,当时交通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村民们会选择距离近的勒流茧站,担着成品走路再经过渡船或直接用小艇送到茧站,顺利的话来回要3个小时。而上交成品后,村民会得到一张票据,并交给生产队,生产队再根据票据拿钱。

生产队派工

一月收入可买100斤大米

这里也是生产队派工的地方。当时万安村村民仅有600余人,有六分之一的村民需要到这里接受派工,每天早上6点是派工的时间,当时村民们为了争取工作,会早点赶来这里,稍晚一点可能工作就分配完了。早上11点和下午5点半是收工的时间。林国明说,到点后生产队前的铜锣就会被敲响,听到声音后,村民们就会停止工作。

当时是实施工分制,由于男子干的都是担水泥等重活,一天算10工分,而女子则安排摘桑叶、养蚕等较为轻松的工作,算6工分一天,而当时一工分只有1毛钱的工资,算下来,一个月有10多元村民就很开心了,而当时14.2元就可以买100斤的大米,但是光有钱还不行,还得兑换粮票才能买。

林国明还记得,万一生产队最繁盛的时候是在1973年前后,当时设在勒流的广东罐头厂需要人力,当时万一生产队劳动力已过剩,有一半人被安排去制作罐头鱼,当时林国明还是初中学生,也被安排过去工作,“有工开就有钱,这也带动了万一生产队的经济,有钱了村民也开心。”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万一生产队和广东罐头厂联合邀请了广州的一支文艺队来万一生产队里面表演节目,“有粤剧、舞蹈、唱歌等,非常热闹。”对于当时没什么娱乐生活的青年林国明来说,实在大开眼界。

村里建起工厂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至1976年,万一生产队的人由开始的6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为了方便管理,万一生产队分为东风、新联和涌口生产队三个生产队,其中东风和新联两个生产队仍然在万一生产队里办公,涌口生产队则自己建了一个地方用作办公用地。生产队依然是人气最旺的地方,60多岁的万安村村民甘宝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场景,“当时生产队里面有一部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7点左右会播放电影和粤剧,到了晚上这里是村民最受欢迎的去处。”

1982年,队里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生产队将鱼塘分给村民去耕种,村民自负盈亏,生产队则每年收部分租金。随着工厂兴起,村里也建起了烧砖厂等工厂,养蚕业因为环境、市场的变化最终于1985年衰败,成为过去。至1994年,万安村委会成立股份社后,包括万一生长队等正式解散了。

重生

申请基金 众筹

建设美丽文明村居

随着万一生产队解散,万一生产队旧址成为了村里聚会的舞台。红白喜事、舞狮、训练龙舟,都在这方小小天地轮番上演。“80后”万安村村民黎裕带记得,小时候经常端着一碗饭跑来这里看舞狮,如今他也成为村中舞狮队的一员,去年在龙江文化广场举办的一次文化活动中,他代表舞狮队去表演。

因为风雨侵蚀且无人养护,万一生产队旧址瓦顶漏水,窗户也烂了。10多年前,村民林国明便动了修复旧址的念头,“旧址存在数十年,已成为村民重要的活动场所,而且建造起来不易,是老一代艰苦记忆的保存,作为后辈,有义务去保护好它。”林国明积极向村民筹资,许多村民非常支持,筹集了2万多元,对旧址地面进行硬底化改造,同时也把瓦顶和窗户进行了维修。“我们有位90多岁的叶衍标乡亲,之前去了香港发展,后来几乎每年都返乡参加祭祖等活动,也出了份力。”

如今万安村保存较好的生产队旧址只有万一生产队旧址。2017年,考虑到万安村文化历史底蕴单薄,而万一生产队旧址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底蕴,修复好不仅可以让后代更好地了解万安村历史,还可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万安村积极向上级争取资源。“通过万安村委会的努力争取,万一生产队旧址最终被纳入到万安村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中,并向上级争取到了扶持资金,活化成万安村史馆。”麦顺元说。

推倒重建会“变味”

本村建筑师妙手修固

随后万安村史馆的建设顺利通过村民的表决,于2018年正式启动建设,但在最初方案设计时万安村委就陷入了困境。麦顺元称,由于岁月侵蚀,万一生产队旧址已达到危房级别,建筑施工队表示需要推倒重建,“为此我们也做过设计,但是如果推到重建,预算会超很多,而且很多村民认为推倒重建会失去原来的味道,因此也不赞成。”

后来在从事建筑行业的村民黎五珠和其儿子黎裕带的帮助下,万一生产队旧址才摆脱了推倒重建的结局。作为万安村村民,他们都对万一生产队旧址有深厚的感情,“万一村委会的负责人找到我们时,我们立即表示全力支持。”黎裕带说。

修复过程中,黎裕带发现,原有建筑物部分墙体倾斜严重,为确保安全,他们对房子的瓦面结构进行加固修厚,接着用钢管和木条小心翼翼地支撑好瓦面结构。这也是最困难的一步,稍有闪失瓦面随时会全部坍塌,完成这项工作他们用了2个半月的时间。万安村史馆活化工程于今年5月20日正式完工,经鉴定后已不再属于“危房”级别。6月3日,龙江镇万安村举行了万安村史馆开馆仪式。万安村委书记谭丽明表示,万安村史馆有利于传承龙江本土文化,“对于子孙后代来说,既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智力,加强他们的民族感,也有利于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麦顺元透露,目前万安村史馆虽然开馆,但是仍然有些地方需要完善,暂时未对外开放,接下来会继续向村民征集能代表万安村历史的物件,未来还将在万安村史馆内加入党建元素,更多元化地展示万安村历史。

策划: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陈飞龙

摄影:南都记者 郑仲

获赞:483

收藏:33

回答时间:2022-12-17 01:00:04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移动六大系30g定向流量(29元80G流量?手机套餐套路深!工信部回应)

下一篇: 移动如何查询剩余流量(为留住老用户,中国移动白送60G流量,网友:良心了)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