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摘抄 > 内容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如何做个好老师?《做有温度的教育》告诉你应做这样的老师)

网友提问

被浏览:6024

关注者:166

最佳回答:

#以书之名#

读《做有温度的教育》之前,对“教育”二字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我想在很多人眼里——能培养学生考上好的大学,就是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毕业,能找到好的工作,就是好的高等教育。可能也正是这样的认识,才使得升入名校成为很多家长追逐的目标、众多媒体追棒的事件。

“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让底线成为教育的起点”“教育应该淡化功劳,多些功德”“教己育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慢’的艺术、‘欲’的体现”等等,方华老师书写的这些普通而质朴的文字映入眼帘时,我心里就像石子扔进平静的水面荡起了涟漪——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基础教育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我们的使命又是什么?

“教”和“育”二字的解释

“教”的篆体

就犹如一个人拿着鞭子催人行孝,其本义表示学生对待教师要像在家里尊奉父母一样,所以古时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说文解字》中:“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即我们常说的“上施下效”,儿女、学生会接受、效仿父母、老师、长者等的语言行为乃至其思想。“教”从孝从文,“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可见首先要教会孩子孝敬长辈、尊重他人,其次才是教授文化知识。

“育”的篆体——上面是一个孩子,头朝下;下面是一个“月”,“月”通“肉”,代表妈妈的肚子。《说文解字》中说“育者,养子使作善也”,告诉我们教育的内容要“作善”。“育”也可拆分为“云”和“月”。云和月自古以来就是被中外文人赋予许多美好意义的两种自然界的事物。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描写的是白云从远山之中升起,摇摇曳曳飘到晴朗的天空中,我愿像白云一样随风远去,挣脱束缚,自在而终;“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诉说的是洒脱和随性。

而“月”更是许多人乡愁的寄托物,把对月倾情当做慰藉,因此李白孤独的感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张九龄深情表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从这一点上来说,“育”也表示要将真善美的东西传承给下一代,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境界得到升华,最终成长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

从“教”“育”二字的原始含义出发,我们也能看出教育的初心应是在传授知识、教授技能的同时培养人良好的德行,即要“立德树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我们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负责全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进修工作,这样的身份赋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读了这本书,更新了我的认知——除了教学技能、学科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师德师风的涵养。个人认为在今后的教师培训中向老师传达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是要心怀慈悲,做一名温暖、有爱的老师。

慈悲,是佛教术语,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慈悲就是要带给众生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观世音菩萨,慈眉善目,总是宽容对待世人,慈悲为怀,不言而教。作为老师,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我们面对的都是单纯、善良、可爱的孩子,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善良、美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并与孩子一起茁壮成长。

可是,一些老师在做什么呢?江苏常州金坛河滨小学五年级女生缪可馨语文课后坠楼而亡;山西朔州市朔城区第六小学一名老师因为学生送花给班主任而未送花与她而破口大骂、斯文扫地;江苏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初二一老师在刚刚开学的第一天“啪啪”打学生耳光……虽然这种事件是个别现象,可是对于当事者——学生而言就是其一生的阴影,甚至因此而失去生命。

如果这些老师心怀慈悲,这样的不幸事件还会发生吗?

一位心怀慈悲老师,必将是一名温暖、有爱的老师,他会关注全体学生,能更好的保护孩子的天性与灵性,能在教育中给孩子们一个明亮的天空,让孩子们心里面总是向着光明、向着明亮、向着善良。

所以,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我们,在为教师提供培训时,一定要将“教育应以慈悲为怀”的理念传达给老师,使之根植于老师心中,并践行于其日常教学中。

二是要静下心来,做一名眼光长远的教育守望者。

现在的家长最焦虑的可能就是孩子的教育了。怀孕想着如何胎教;孩子出生就考虑幼儿教育;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就想着如何让孩子能学习小学的知识……过于强调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绝对”作用。于是乎,为了迎合父母,社会上各种培训班层出不穷。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7天速成蒙眼识字!家长花2万给孩子‘开天眼’”——山东烟台一名9岁女孩在一个全脑开发培训班学习后自称有“天眼”,能“蒙眼识字”。她戴着眼罩,用身体和卡片摩擦几下,或者听弹击卡片的声音就能准确说出卡片上的内容,然而当记者把眼罩换成毛巾、让她背手摸卡片时“特异功能”却不灵了。实际情况是,孩子从眼罩与鼻子接触的空隙中能看见内容。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神”培训竟然有那么多人相信!

孩子自有孩子的成长步伐,在形、色、远、近、语言、数字等方面都有“最佳发展区”,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不是好的、有用的东西都必须学,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是不一样的。

过早、过多精细化教育,不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帮助,因为这往往会在技能层面上让孩子得到提高,而付出的代价却是孩子失去好奇心、探寻的精神和灵性,使其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不利于孩子健康、长久的发展。

就像本书作者方华说的,在教育上“求高,会干扰成长规律;求快,会打乱成长节奏;求全,会破坏成长环境”。我们在教师培训中,要向老师传达做好“十八岁教育”的同时,更要做好“八十岁教育”的教育理念。老师不能为了让学生变“优秀”,而采用挤压和增加难度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大量训练、题海战术等掠夺式的教育;不能为了眼前看得见的功劳,而剥夺了学生其他发展的可能性。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缓慢、持久的事情,是一个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育者秉持初心,静下心来,以前瞻的眼光、创新的精神,突破陈规的束缚,站在更宽广的视角来思考孩子们的人生, “在淡泊中坚持,在天下沸沸扬扬时沉默”,以一颗澄澈透明之心抵制诱惑、守望教育的良知。

获赞:208

收藏:66

回答时间:2022-12-17 19:30:03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湘西(湖南也有大熊猫?湘西120米深洞底发现大熊猫化石)

下一篇: 湘潭市(1-8月湘潭市规上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