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浏览:9180
关注者:107
最佳回答:
北林区(原绥化市)自1862年(清同治元年)开发设镇到现在,己有157年的历史,当时称北团林子。开发设镇以来,历经清朝末年、中华民国、伪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人快速发展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原北林区区志办副主任、绥化清史研究专家康有山为您讲述北林区的历史沿革。
地处我省中部的北林区,坐落于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衔接处。在北林境内和周边,很早以前,人们就已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与遗物。同时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品,反映了这里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阶段的状况。
黑龙江地区的第一个民族国家——扶余,是由秽貊人建立的。它的大致疆域是北达松嫩平原,东至张广才岭,西至蒙古边界,南与高句丽相接。王都前期设在吉林省农安,后来迁今吉林市,也就是说,北林区属于扶余国之内。那时是公元前三世纪,处于战国末期。
西汉时,扶余已十分强大,摄于汉的声威,向汉朝贡。公元前109年,汉在东北南部设乐浪、真蕃、玄莬、临屯四郡,扶余受玄莬郡节制,建国600余年,于公元494年被肃慎人的后裔,即汉时称挹娄,晋时称为勿吉的民族推翻。
在扶余衰败的过程中,公元410年,一部分遗民渡过那河(今松花江)在索离故地(即今松嫩平原)建成了豆莫娄(也称达莫娄)政权。这个政权存在300多年,于公元724年为勿吉人的后裔靺鞨人和西部的室韦诸部分别占领。
公元707年,另一支靺鞨人的首领大祚荣在吉林敦化建立震国,后改称渤海国,在渤海国的北方,由唐朝政府建立了黑水都督府。北林区及周边地区,在黑水都督府范围之内。渤海国立国200多年,于公元926年亡于契丹。渤海国在文王大钦茂时期开始兴盛,到宣王大仁秀进人全盛时期。它开四郡邑,形成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的庞大疆域。五京中的上京,十五府中的龙泉府、东平府、铁利府等五府在黑龙江地区,国中人口300万,其中黑龙江地区人口占170万人左右。北林区一带在上京龙泉府范围之中,这是在渤海国的“海东盛国”时期。
公元926年,契丹人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亡渤海国之后,以其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改渤海国为东丹国,意为东部契丹之国,将原渤海国的忽汗城改为天福城,定为王都。耶律阿保机死后,耶律德光即位为契丹皇帝,在皇族内讧中,东丹国被废,耶律德光强迁黑龙江地区人口100多万到辽阳,并将上京付之一炬。
耶律德光于公元946年灭石敬瑭建立的后晋,改契丹为辽,即皇帝位。在黑龙江西部泰来设上京道,在东部设五国节度使,在生女真的地区设女真国顺化王府。北林区及周围市具均属女真人地区,女真人在隋唐时居于忽汗水(今牡丹江)流域,10世纪末迁居海古勒水(今阿城海沟河)。《金史》载,“自此遂定居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侧矣”。1114年,女真部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展开了灭辽的斗争。于宁江州、出河店二役之后,于1115年建金国,都会宁府(今阿城白城)。哈尔滨附近的阿什河流域,是金代女真人肇兴之地,故称“金源”或“内地”。设上京路,管辖蒲与、胡里改等一级路和会宁府及肇州,上京路和州县并行的设有猛安谋克组织。据《金史·地理志》记载:“蒲与路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由此来看,北林区及周边的兰西、青冈、望奎当属蒲与路。
元灭宋金以后,成吉思汗把占领的土地大肆分封给宗亲,成吉思汗的幼弟帖木哥斡惕赤斤据有了绥化一带的领地。至明代,黑龙江流域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绥化一带归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辖。
明朝末年,女真人南迁,以依兰为中心,牡丹江下游的女真部先迁绥芬河、图门江一带,后迁建州,形成建州女真。爱新觉罗·奴尔哈赤建后金,统一黑龙江,顺治时女真继而夺取全国。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设盛京昂邦章京于沈阳,绥化一带均属该昂邦章京所辖。1653年,顺治又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划出来,包括库页岛和尼布楚划归宁古塔将军辖地。清康熙年间,感受沙俄对北部边疆的戚胁,清政府努力加强北部边防。于1683年设黑龙江将军,驻爱珲城。1690年移驻嫩江县,1699年移驻齐齐哈尔。1734年,即清雍正十二年置呼兰守尉,绥化划归呼兰守尉管理。
清朝末年,随着民族的融合,加之长城内外的战乱和兵匪灾荒,人口开始向北方迁徙,松嫩平原一带的居民开始增加,居民点也开始增多。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于1862年奏请设呼兰直隶厅,驻巴彦苏苏(今巴彦县),这一年,即1862年,北团林子放荒拓垦,开发设镇,即中兴镇,有协领驻防,属呼兰厅。从1862年开发设镇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7年的时间内,北林区历经清末(1862年至1911年)时期、民国(1911年至1932年)时期、日伪统治(1932年至1945年)时期、民主政权(1945年至1949年)时期。
北团林子开发设镇时有6家杂货店、一家大车店,成立了公议会,修建了濠河(今泥河)吴老八木桥,并由商贾捐资修建了濠河11孔姜兴大桥。光绪二年,即1876年,经京旗荒务副都统付栋阿和巴彦苏苏武营协领盖哈苏批准,拨300户满州旗民,在北团林子西建20旗屯。每个旗屯京旗15户,代垦旗丁15户。旗为正白、厢黄、正黄、正红4旗。从东往西为正白旗、厢黄旗、正黄旗、正红旗。旗与旗之间距离为4.85公里。每旗设5个旗屯,从南往北排列为一二三四五屯,屯与屯之间距离为2.35公里(今绥胜、西长发、永安、红旗、太平川乡镇一带)。旗屯一律为满族,平时耕地,战时出兵打仗,旗署设协领统辖4旗。清政府派兵驻防北团林子,修筑了从北团林子至余庆(今庆安县)道路110华里,至通肯城(今海伦县)通路185华里。
l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设绥化理事通判厅,改北团林子为绥化,这是绥化设治之始。厅辖境包括庆安、海伦、绥棱等地。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绥化开始划定城基,修筑城墙,城墙高7尺,宽5尺,泥土结构,总长6.62公里。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绥化通判禄祥主持修建了绥化厅属衙门(今北林区委、区政府院内)。
1896年修建绥化城至巴彦苏苏道路路172华里,至兴农镇(绥棱)道路143华里。1902年设邮件支局,邮寄包裹信件,1904年设木税总局和广信公司。1905年,绥化由厅升府,府管绥化、余庆二厅,并改木税局为税务局。1906年以后,陆续设立了监狱、学校(在朝中址建高级小学一处,在双河、十间房建小学各一处)、学务所、电报房、榷运分局、消防队、师范讲习所,1910年成立了师范学校。这一年黑龙江银号在绥化制油厂建立丁电灯厂,绥化城开始使用电灯。在清朝最末一年,即1919年,设立了审判厅,设立了邮政分局。
民国元年(1912年),绥化辖区重新划分为3镇2乡,即津河镇、永安镇、克音镇、上集乡和双河乡。1913年,匪首孙学武率3000土匪攻绥化城被击败,孙学武被枭首示众。这年3月,改绥化府为绥化县,设绥兰道公署,辖绥化、庆城、望奎、海伦、兰西、呼兰、木兰、通河、巴彦、汤原、铁力、通北、龙镇等13个县区。道治所驻绥化,开辟了绥化通齐齐哈尔和双龙镇(望奎)2条道路。1914年,绥棱设治局划出绥化,1915年,绥化城乡设15个派出所,1916年建绥化公园。1917年设电话公司,1919年省在绥化建省立第二中学(省立一中设在齐齐哈尔)。从1921年到1939年的10年,先后建了粉米厂,改劝学所为教育局,改师范讲习所为绥化初级师范学校,建立绥化汉医学会,始建呼海铁路,创办《启民白话报》,建立绥化女子初级师范学校。在行政区划上,1921年划全县为城镇、津河、永安、克音四镇和双河乡。1929年撤绥兰道尹公署,改县公署为县政府,由黑龙江省直接管辖。本年黑龙江高等法院一分院在绥化设立,改绥化地方法院为附属绥化地方法庭。1930年县内设区自治,按警区设区公所5处。区下设镇公所、乡公所。县政府门前道于1926年撤油路灯换电灯。
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1932年4月,日本骑兵96人由南门侵入绥化。9月,日军平贺旅团入侵绥化城。日军人侵后,先设伪县公安局,并在双河镇设领事馆,接着在城内成立伪县公署,又改伪公安局为伪警察署,改全县为城区和农村四镇,即四方台、双河、津河、永安四镇。1934年,绥化划归伪滨江省管辖,设地方法院和地方检察厅,并在城东北修军用飞机场。1938年,日伪推行保甲制。将全县分为5区、19保、260甲、3682个牌。1939年,绥化又划归后成立的伪北安省管辖。
1932年,将广信火磨电灯厂改为日满株式会社绥化制粉厂,设满州中央银行绥化支行。1934年,使用小丰满电,绥化火磨发电厂停业,并于1937年在城东南建变电所一座。1938年在东门外建供电所和粮库、大火锯厂。1932年到1938年的五年间,还修建了伪绥化县公署办公大搂(原市人大灰楼,现已拆掉),架设了刘海船口木制大桥,推行了十进衡器制,开通了绥化至铁力、神树的铁路。
1939年至1944年这5年左右的时期内,绥化的行政区划没有什么较大变化。划归北安省之后,城内几家富商集资在东大街路北建起了金城电影院,设了县立医院,农村4镇设了公疗所。1941年5月15日绥化城内繁华区大火烧毁房屋6112间,死128人,伤203人。1943年,伪县公署为防止抗日联军,将刘海船口东西河套划归国有,并将柳条通全部毁掉。这一年,绥化至佳木斯铁路全线开通,日伪在绥化设铁路分局。也是这一年,在北二路建起了油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祖国光复。1945年8月27日,红军进入绥化,成为绥化解放日。1949年5月13日,改绥化县政府为绥化县人民政府。
历史的云烟,飘散在浩瀚的天空。北林区,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穿越历史的云烟,历久弥新,让人们倍加怀念和热爱。
获赞:491
收藏:67
回答时间:2022-12-23 10: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