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战争,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2、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
参考答案:C 唐朝安史之乱
来源:网络整理
2、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国破山河在出自杜甫的《春望》,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肃宗至德二载(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唐肃宗至德二载(756)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本文关键词: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战争,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春望的两层含义,国破山河为什么历史背景,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之乱,国破山河在这一句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就是关于《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战争(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