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辛弃疾名字的来历
辛弃疾名字的由来:
祖父辛赞希望他成为大将之才,很崇拜西汉的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扩展资料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辛弃疾
2. 辛弃疾的名字号由来
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扩展资料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醉里挑灯看剑”的《破阵子》,读来豪气冲天;“清风半夜鸣蝉”的《西江月》,则是惬意平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青玉案》,却又柔情似水。辛词以其悲壮而深情的独特魅力,数百年来不知触动了多少读者的情怀。
辛弃疾临死之前,没有交待家事,而是望着中原的方向,大声呼喊了几声“杀贼!”史书记载,他死后,家无余财,仅仅留下了平生所写的诗词、写给朝廷的奏议,以及满屋的藏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号
百度百科—辛弃疾
3. < >集子是以什么命名的
稼轩是辛弃疾的号
《稼轩长短句》
又名《辛弃疾长短句》、《稼轩词》,是南宋大词辛弃疾的作品集。稼轩是辛弃疾的号。辛弃疾艺术上与苏轼风格近似,而并称为“苏辛”。《稼轩长短句》一书,共收辛词六百二十余首。其词笔势纵横,雄健豪放,不为格律所拘,继承了苏东坡豪放派的词风,并在内容和艺术上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另外,作者还善陶铸经史诗文,和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内心的情思。亦长于白描。词风虽以豪放为主,却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流丽,妩媚,兼而有之。缺点是有的作品堆砌典故,冷僻晦涩,有“掉书袋”之嫌
4. 辛弃疾名字的来历
辛弃疾名字的由来: 祖父辛赞希望他成为大将之才,很崇拜西汉的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扩展资料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5. ()词集的名字叫《稼轩长短句(稼轩词)》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鹧鸪天 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
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 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玉楼春 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鹊桥仙 山行书所见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踏莎行 和赵国兴知录韵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秋光到。
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 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
为谁书到便幡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定风波 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定风波 送卢提刑,约上元重来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无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
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祝英台令 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采桑子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浪淘沙 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