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内容

清朝军机处(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清朝军机处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清朝军机处简介

 清朝军机处简介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干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干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更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更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 *** ,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更好的工具。

海淀军机处

崔墨卿

军机处顾名思义,它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本应当设在皇宫内院,而海淀地处京城西北郊,军机处从何而来呢?事情怪就怪在海淀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

在当年的海淀镇上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名叫老虎洞。此街长约一华里,东西走向,街道虽然不宽但商店林立繁荣异常,吴德利荣店、义兴号当铺、保丰斋糕点铺、长生堂药店以及各种档次的饭店茶馆酒肆。在老虎洞北侧偏西的地方有一条小胡同,因清朝的军机处设在胡同里面,因此它自然就被当地人叫做军机处胡同了。

军机处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个皇帝雍正,于雍正七年(1729年)对准噶尔策妄阿拉坦布用兵时设立的。军机处起源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的诸王贝勒大臣议会,也就是一切军国大事,包括皇帝继位与立储,都要在诸王贝勒大臣议会上决定(顺治登基也是如此)。到了康熙帝执政以后,为处理事务方便,皇帝在离寝宫较近的地方设立了一个南书房,较之诸王贝勒大臣议会有了一定进步。雍正继位以后觉得南书房仍有许多弊病,使皇帝不能了解民情,因此特在雍正七年下旨,设立了一个军机处。

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和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统称办理军机大臣,下设有军机章京和笔帖式等一干办事人员。皇宫内的军机处最初设在干清门外,不久迁至干清门内,与康熙皇帝当年的南书房相临,最后移至隆宗门西边,总之它都没离开皇帝寝宫养心殿。军机处首辅满族大臣是康熙诸皇子中与雍正最为密切的皇十三子和硕怡亲王允祥,而汉族首辅大臣是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元老重臣张廷玉,从这里可知军机处在雍正皇帝的心中是何等的重要。

海淀的军机处是随着畅春园与圆明园初具规模以后,每逢盛夏来临,皇帝都要到这里避暑消夏,康熙帝长住畅春园,而雍正帝则长住圆明园,皇帝既然长住这里,他的心腹重臣们自然不能离开左右,在海淀一带建一处军机处办公的地点是顺理成章的事,海淀军机处就这样诞生了。军机大臣们在此办公后,为方便起见在海淀一带纷纷建起了个人的私宅别院,如雍正朝之一任军机大臣中的平郡王福彭,乃礼亲王纳尔苏之子,他就在海淀镇西南侧建了一座占地近百亩的花园别墅,它就是今天所谓的海淀大观园,又称乐家花园。

海淀镇的军机处胡同长约一里,南北走向,上世纪末尚有遗迹可寻,称军机处胡同。但此时的军机处胡同成了典型的半截胡同,北半截已于解放初期修筑西直门至颐和园的公路时,把它拦腰斩断了,成了北大校园的一部分,据说只有当年的两棵百年以上的老槐树可以佐证这段历史了。而它的南半截仍称军机处胡同至2002年,因为修筑五环路,它也被夷为公路的路面和绿化带了。

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历经了180余年,自雍正朝起,所有王公大臣贝子贝勒及历史名臣无不光顾此处,议论朝政,指点江山,可谓饱经了历史沧桑。

一九三四年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在燕京大学教书时,也曾入住过海淀军机处胡同的八号院内的一所大宅门里,但它的原址今天已是高楼林立的北大学生宿舍了,海淀军机处从此也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

清朝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远亲信的满、汗大臣组成,完全听命于皇帝。

军机处的保密制度

军机处职掌着每日晋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并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的重要使命,因此它在清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军机处在清代初设阶段,由于无保密制度。时有部院官以启事画稿为名,侦探消息传播街市,目为新闻。造成清廷许多军国要事的严重泄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严酷的教训,使清代军机处不得不对保密规制进行强行规定。据清吴振木或《养吉斋丛录》载:军机处自清朝嘉庆以后其保密规制始严,规定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至于通谕王公大臣之事,在干清门阶下传述,不许在军机处传述。并命科道官一人轮日至隆宗门内纠察。与此同时,军机处所收到的各类奏折和皇帝石朱批的谕旨,都有一整套严格的保密管理规定,每日奏折,于寅卯二时发下,由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互阅。凡皇帝在奏折上批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由军机处章京贮于专门的保密奏折,由军机处章京贮于专门的保密黄匣中,交军机大臣捧入请旨,然后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命军机章京起草谕旨,经皇帝石朱笔改定后,交各部院速议速办。为防止文件在传递过程中的失密,由军机处将文件密封后交兵部捷报处递往。

在文件的封袋上,分别规定右书“办理军机处封”,左书“某处某官开拆”,至于皇帝亲笔改定的谕旨,在封袋上,则居中大书“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其封口及书年月日处皆钤印……除此之外,皆使领者(领取文件者)注明画押于簿中,谓之“交友”。这可谓保密责任到人了。

清军机处还实行了严格的归档保密规定,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谓之“清档”。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清军机处还设有专门的档案房,有专职的保密人员管理这些档案,由此而使军机处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之好,同时,为后代留下了许多难得的珍贵史料。 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军机处的效率

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根据内阁制度,下属官员有事题奏,或皇帝颁发诏旨,都是经过层层机构,辗转交送,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军机处则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在通常情况下,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 *** 觐见皇帝,有时一天召见数次,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起先由大臣亲自主稿,后来才改由章京起草,大臣拟定。经皇帝认可后,按照谕旨的性质分“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两种形式向下传达。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廷寄上谕因奏请而降旨,事属机密,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廷寄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根据事情的缓急,或马上飞递,即日行300里,或400里,或500里,或600里加急,一律由军机章京在封函上注明。封口及年月日处,加盖“办理军机处”银印。如遇特别机密紧要的密谕件,则由军机大臣自行缮写封固,上写“军机大臣密寄”。这一套廷寄制度,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

军机处的日常工作

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2、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3、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与明代内阁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最初和清朝的军机处类似,是辅佐永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是一个纯粹的秘书机构。但是随着后来的皇帝的精力和能力下降,内阁逐渐有了一定的决策权,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比如著名的张居正,通过和司礼监太监的勾结,实际上是行政权集中于一身的地位。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像万历那样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政务都靠内阁去打理。

而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

但是制度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清朝皇帝勤政,军机处始终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明朝皇帝懒惰,才使得内阁逐渐摆脱了纯粹的秘书机构,拥有了一定的行政权力,如果明朝皇帝都像朱元璋和朱棣那么勤政,内阁的权力就小多了。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以六部尚书和曾任经筵讲官的来兼任,他们的地位就尊严了。明朝大学士的官衔,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明代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虽然只有五品,但内阁还算是国家的正式官署,成员是有品级的国家官员,其任免是有规章制度的。

军机处最初在编制上只是一个临时机构,类似今天的某某领导小组、某某办公室,而非一个正式机构,其成员无品级,组成完全由皇帝任意安排。内阁大学士,还可以勉强称为国家大臣,而军机大臣则只算是皇帝的私人秘书。随着后来的发展,成为事实上的正式机构。

拿张居正来举例,大臣给皇帝上奏章,还要给内阁报一份,一式两份,到了清代则不然,只有给皇帝的一份,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经手就完了。

清代 *** 发布更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譬如皇帝出外巡幸,上陵,经筵,救荒,以及中央 *** 尚书,侍郎,地方 *** 总兵知府以上的升降,以及晓谕中外诸事,都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交到六部,这是中国向来的惯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或者要交给吏部尚书的,也是直接寄信给吏部尚书,此外无人得知的。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这种上谕,由军机处拟给皇帝看,皇帝看过以后,封来盖起一个印,这个印叫“办理军机处”。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大臣,照制度法理讲,并不是大臣,因为他是皇帝御用的,而不是 *** 的正式更高行政首长。

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 *** ,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这不是全国政治,一切都变成秘密不再公开。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只是宰相做错了,须负责。皇帝做错了,可以不负责。除这一区别以外,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宰相的章,就不成为诏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因此,军机处的设置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君主专制的顶峰离不开皇帝个人的勤政。

2清朝军机处从何时设立?为何在内阁外又设立这样一机构?

清朝为何要设立军机处?其实这主要是清朝皇帝适应中国封建君权不断加深的这一历史大背景之下所做出的决策。次要原因则是雍正皇帝在处理西北军务时的现实需求所导致。

明朝内阁制度建立于永乐年间当时的永乐帝,他虽然拥有着治国谋政的雄才伟略,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得不放弃对政治的全权操控,于是一个帮助皇帝处理正式的机构内阁应运而生。

随着明成祖的即位,内阁也得到了的一定的发展,制度逐渐完善。自此以后,朝堂中的决策权、议政权,行政权三权分开。原本宰相所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握在皇帝自己的手中。议政权由内阁包揽,行政权划分给流部。自此,我国传统的行政机构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更是让那个内阁整个 *** 运转的中枢机构,内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内阁的发展也有其缺点,在永乐帝之后,内阁的权利一步步得到了增强,这对皇权有一定分化,在当时的制度下即使皇帝是个不理朝政的昏君,整个国家也能够顺利地维持运转。

和明朝不同,清朝的帝王喜欢把权力全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内阁制度并不适用于清朝,所以雍正年间建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的建立是整个清朝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这标志着整个封建历史的中央集权发展达到了顶点。之后到了乾隆年间军机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整个国家的更高执政机关,而内阁则成为了普通的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

一、军机处建立的历史进程与封建君 *** 力的加深相伴而行

雍正年间,西北战事频发,有很多关于战争的决策问题需要皇帝与大臣商讨,因为内阁设立在太和门外,为了避免泄露军事机密,雍正下令在隆中门内设立“军机房“来商讨军事密令。之后”军机房“改名为”军机处“。

军机处中所选拔的官员大多是皇帝亲信。这个机构独立于传统的正式官僚体系之外,所以并没有传统机构臃肿滞后的缺点。或许是看到了这个机构对于皇权的维护作用,因此即使西北战事已经被平定,机构也并没有被废除,并且他涉及的职权越来越大。

乾隆五十六年,清 *** 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止,此时的内阁权利也渐渐被架空成为一个办理例行事务的普通政治机构。朝廷中的一切重要军机大政皆由军机处所办理,渐渐的军机处统揽了整个政治系统的军权政权,为处理政务军机大臣日日往返于宫廷之间。

二、军机处的职能有利于封建皇权的强化

军机处在刚刚被建立时,主要负责管理西北军务。之后负责根据皇帝的旨意撰写圣旨。皇帝在批阅奏折时,如果有疑惑,往往会叫军机大臣前来共同商讨。如果皇帝已经作出判断,军机大臣则只负责执行。

商讨处理国家大事,如果皇帝在某件正事上无法作出裁决时,往往会交给军机处进行议奏。特奏政事的由军机处查看,是否可按此执行,查看之后军机处撰写命令上奏。军机处内部会同议奏或与其他关系衙门进行议奏的事项,由军机处处主稿上奏给皇帝。

处理重大案件,皇帝将一些事关重大的案件交给军机大臣进行审理拟定时,军机大臣会同三司共同审理,军机大臣可单独在军机处对犯人进行提讯,也可使用刑讯。

官员任免问题,朝廷中的重要文武官员以及六部中的各尚书,侍郎,地方各省的总督,巡抚 均由军机处负责撰拟应补名单,交由皇帝筛选。进行科考时,也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审核名单上报皇帝选用,复试或殿试时军机大臣负责核对考生试卷笔迹,以及任命阅卷大臣。

在进行军事活动时,军机处负责考察行军道路上的地理环境,估算所需准备的兵马钱粮。在核对出准确的数据之后,交由六部中的户部、兵部等衙门负责准备。

处理地方事务,监管地方官员。军机大臣可奉皇帝旨意以“钦差“的身份,前往地方各省进行检查或者处理正事。

总的来说,军机处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它的工作并不专门针对于某一部门或某一地点,而是整个大清朝的官员系统。在军机处内部,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官位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官员在负责原来职务上的一个 *** ,他们的任免并没有确切的规章制度,完全出于皇帝的意志。所以他们可以算是皇帝维护中央集权最有力的工具。

三、军机处与内阁的差别:前者是后者在于君主集权的升级版

首先就是两个机构设立的目标,不同内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的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军事战争,之后职权才日益加重,所以军机处算不上是正常的政治组织。

不过军机处在刚刚成立时,就涉及了一部分政治机务,之后由军事向其他方面进行发展,加上军机处中的主要官员一般都是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进行兼任,所以很多人都感觉军机处是内阁的浓缩组织。

明朝时期,内阁的主要作用是侍奉在皇帝左右充当皇帝的顾问。之后又拥有了票拟权。协助皇帝处理整个政治流程中的各项事务,但是军机处的工作完全是独立于这些组织之外的,由皇帝直接领导。内阁中的那个大学士,并不是时刻侍奉于皇帝左右,而军机大臣设有值房,可以说日夜陪伴在皇帝的身边经常见到。

(1)权力大小不同:

在传统的内阁制度下,奏折是要先递给内阁大臣进行批阅,在内阁大臣给出处理意见之后才会上报给皇帝,皇帝根据内阁大臣的意见作出决定。

而清朝的奏折直达皇帝中途不许任何人看,皇帝在批阅之后军机大臣在每天早上面见皇帝时,听取皇帝的处理意见,皇帝询问之后大臣才能够发表意见,如果皇帝不询问,那么军机大臣则只负责执行。所以明朝的内阁大臣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而清朝的军基础则是完全听取皇帝的命令。

(2)机构保密性不同:

相比于明朝来说,清朝时的军机处保密性更高。军机处里里外外有重兵把守,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太监宫女,都严格禁止私自进入军机处。并且里面的奴才也都是15岁以下不认识字的小太监,超过15岁就会立刻被换。

根据皇帝要求奏折直接带到皇帝面前,中间不许任何人经手,哪怕是军机大臣,也没有办法亲自看到奏折的内容,并且大臣进行上奏时有特制的小盒子进行传递,这个盒子只能由皇帝以及上奏大臣的钥匙打开。

另外就是行政速度,乾隆时期曾规定不管有多少奏折上奏当天必须处理完毕。根据军区大臣的工作流程,早上五、六点钟左右他们就要去养心殿面见皇上,听取皇上对政务的处理。

之后皇帝在征求过军机大臣的意见之后下达指示,军机大臣回到值房将旨意传达给军机章京,由他们撰写圣旨之后到养心殿由皇帝批准。而明朝的内阁就不是这样了,明朝下达圣旨要经过多个部门的草拟、审核、修改。

总结:

其实无论是明朝的内阁制度还是清朝的军机处,其实都是封建皇权压制宰相权力的产物,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内阁渐渐也成为了皇帝眼中的“相权“,为了压制这个对封建皇权有阻碍的力量,军机处应运而生。虽然这两个机构在具体权利上存在很多差异,但它们的本质并没有区别。

3清朝军机处是做什么的?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

主要职能: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性质:国家更高权力机关、皇帝秘书机构。

机构设置:满屋、汉屋、内翻书房、档案库等。

清朝军机处,虽然不能精确地和现在的国家部门加以比较。但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中央军委、外交部、情报局的强大合体机构。

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

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责任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撤销。

关于清朝军机处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中华香烟3字头什么意思(中华香烟3字头)

下一篇: 关于美发的短句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