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内容

20古诗两首诗句

一、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诗句的意思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二、20古诗两首教案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4.清气:清香的气味。

5.乾坤:天地。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a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an)坤(ku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满”尽显个性

——《墨梅》赏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出处:百度百科

三、20首古诗,一个诗人2首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四、四年级上学期20古诗两首

【一年级上册】画 唐朝·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 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行 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 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草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 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年级下册】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 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乞巧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 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洞庭 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 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乡村四月 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牧童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yuè)·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秋 元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六年级下册】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七步诗 三国 .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芙蓉楼送辛渐 唐五代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江畔独步寻花 唐。

五、四年级上送元二使安西 册语文20课古诗两首诗意

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 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绿清新。

劝您再喝完一杯酒, 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1)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4)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5)浥:(yì):湿润,沾湿。

(6)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旧友。

(12)更尽:再喝完。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作者送元二去安西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打这些字好辛苦哦楼主,希望能帮到你。

六、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古诗两首表达的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时作的,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刘微老师的这节课让听众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学生的发言有一定深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刘老师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记得:学古诗,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思路.

将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习相结合.精彩的是,刘老师运用填空的形式提取孩子们对于诗人、诗题及有关背景知识信息.这样做,即帮助孩子们梳理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如何加工信息,还为进一步读、悟古诗做了情感铺垫.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让孩子们自选表现送别意思的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方法自学.这个环节是孩子们体验诗意,体验学法的实践过程,有教有放.

思维很重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比较有效的,语文课在帮助孩子们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大有作为.老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训练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老师要求孩子们读课文时,非常注意图文对应,诗与图对应,内容与图对应,说话、表演与图对应;听他人读书,与自己手指到的图上画面内容都是对应的,对应中,孩子们读、想、说、做、演融为一体,张开想象的翅膀,悄悄地内化语言文字的内涵,吸收营养.

人们信奉的“把一切知识教给孩子”,暴露不适应性和局限性.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了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刘老师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利用各种信息.《课标》指出:“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小学生自主探究实施策略的研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要提高效率,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式的整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探索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的策略.采用师生对话(引导探究),生生对话(合作探究),生与文本对话(自主探究),安排充足对话交流过程,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如果老师进一步提示,在结尾与《别董大》一诗区别时尽量不要太近,《别董大》描述了诗人鼓舞友人对前途充满信心,表现了诗人乐观开朗的胸怀.《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点明送行的地点,季节,细雨似乎为友人拂尘,嫩绿的柳条正好在送别时折枝相赠,烘托出一种送行的气氛.后两句直接描写送行的场面,抒发了对老朋友未来担忧之情,一种离情笼罩全诗.在对比朗读时应该先理解诗意然后朗读.读第二首时也应该从第一首的意境中跳出来在读,体验送别诗的情感,不仅有依依惜别之情,还可以分为豪情、衷情、感情等,更妙.即使时最好的演员也不能同时饰演悲剧和喜剧.我的评课无异于抛砖引玉,用意在于求教各方.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做了很多善亊有好报的古诗句

下一篇: 描写边塞景物的诗句古诗词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