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朔州市神头泉,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正在清理河道,潺潺流水中,忽然有人瞥见河道中出现一个庞大的黑色影子,好像一条“鱼”,不过这条“鱼”长了一条尾巴的同时,还长有短小的四肢以及一个扁平的头部,他们仔细辨认了一下,发现它的后肢像人一样长着五根手指。
工作人员上网查阅资料后,很快确定了它的真实身份——娃娃鱼。他们连忙通知了有关部门,专业人员赶到现场,仔细观察后确认,这是一条野生娃娃鱼,体长大约一米二,在娃娃鱼中也是大个头了。
再三确定这只娃娃鱼不是人工养殖的后,专业人员才选择了一条适宜娃娃鱼生存的河道将它放生。为何专业人员要再三确认这是只野生娃娃鱼才敢放生呢?难道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和这野生娃娃鱼有什么不同?
人类好心办坏事,盲目放生可能导致它无形灭绝?娃娃鱼,学名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它是两栖纲有尾目动物,大约起源于3.5亿年前的泥盆纪,也是动物界的“活化石”,水里的“活人参”,它的心脏结构非常特殊,已经出现一些爬行动物的特征,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娃娃鱼成为出口商品,一吨娃娃鱼甚至能换回5台卡车和32吨小麦,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对于娃娃鱼的疯狂捕捞开始了,即使到了1986年,娃娃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情况也并没有好转。直到后来人工养殖技术成熟,娃娃鱼的热潮才降了下来。但此时,野生娃娃鱼的数量已经大幅下降。
那为什么不把人工养殖的娃娃鱼放归野外呢?
前面也说过,娃娃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甚至已经多到可以端上餐桌,为什么不像放生扬子鳄那样放生人工养殖的娃娃鱼,来解决它的濒危问题呢?其实,直到2018年,全国各地都在陆陆续续在放生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但一篇横空出世的论文却证明,盲目放生娃娃鱼的行为,不仅不能拯救它们,在无形中还可能加快了娃娃鱼的灭绝!
2018年,一次中英学者联合发布了一篇论文,文中称中国的娃娃鱼种群中,至少包含了5种不同的的娃娃鱼种类,而这种分化早在400~1000万年以前就开始了,这个时间有多长呢?举个例子,在600万年前人与黑猩猩开始分道扬镳,从基因上只有2%的差异,但如今早已是两种生物。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娃娃鱼,甚至可能已经产生生殖隔离。
到2019年,释放到全国各地河流和溪流中的娃娃鱼总数超过27万尾,但在野外仍然看不到娃娃鱼。这些被放生的动物去了哪里成为一个谜。
在这篇论文中提到一个最悲观的猜测:如果野生不同种的娃娃鱼会主动进行交配,那么以前盲目放生的娃娃鱼可能已经污染了这些种群的基因,让野外种群的基因趋于同化,减少了娃娃鱼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可能让娃娃鱼像许多杂交动物一样产生不孕不育的后代,在无形中导致娃娃鱼的灭绝。
对于娃娃鱼的不了解,导致了尽管我们在尽力保护,却好心办了坏事。好在,今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江西九岭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新的野生种群——江西大鲵,它也是我国首个野外稳定繁殖的纯种种群。娃娃鱼的保护,还没到为时太晚的时候。
江西大鲵
娃娃鱼并不像外号那样温顺无害野生娃娃鱼虽然需要我们的保护,但他的生存能力却并不弱,甚至是水体中的顶级掠食者。
大鲵虽然有着“娃娃鱼”这样的外号,看上去也是憨态可掬,行动迟缓的样子,但它可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娃娃鱼的体型会随年龄增大而不断增大,通常能长到1米大小,有记录的最大个体长到了1.8米,体重50公斤,几乎和一个成年人相当,庞大的体型让它在水域中几乎没有敌手。
娃娃鱼庞大的体型,加上短小的四肢,让它在岸上行动迟缓,不过在水中,它的游动速度很快,如果不注意看的话,很容易把它当成一只大鱼,娃娃鱼的视力不好,主要依靠嗅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它的皮肤除了能辅助它在岸上呼吸,还是它重要的感知器官,在它的皮肤上长有疣瘤,可以感觉到水中的震动,用来确定猎物的位置。
娃娃鱼主要以水生昆虫、鱼虾、蟹、蛙、等为食,喜欢守株待兔,等猎物经过时再猛然扑出,它的牙齿又尖又密,咬肌发达,还和鳄鱼一样会“死亡翻滚”,猎物被咬住后很难逃脱。而且娃娃鱼在食物匮乏时,甚至会同类相食,非常的凶残,传说娃娃鱼会趁大人照顾不周,把河边玩耍的小孩拖下水,但这种事并无明确记录,只是传说罢了,倒是养殖娃娃鱼的养殖户们不少真的被娃娃鱼咬过,严重的甚至伤及骨头。
不过,娃娃鱼虽然有着尖牙利齿,但却不能咀嚼,在捕获猎物后只能囫囵吞下,然后慢慢消化,这也让它一顿能吃下自身体重五分之一的食物,而且它非常耐饿,在清洁的水中,即使不进食,也能够生存数月甚至一年以上。但如此耐饿的代价就是漫长的冬眠期,每当冬天来临,娃娃鱼就会躲进自己的洞里开始冬眠,冬眠期间娃娃鱼体重会逐渐下降,而这个时间可以长达6个月,不过娃娃鱼“睡”得并不死,如果中间受到惊吓,娃娃鱼也会马上苏醒过来,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无需烦恼食物,因此也不太会冬眠。
娃娃鱼的繁殖能力也不可小觑,很多人认为娃娃鱼都成濒危物种了,那它的繁殖能力应该很差吧?恰恰相反,娃娃鱼的繁殖能力并不算弱。
在交配时,雌性娃娃鱼一次会产下400到1500颗卵,并形成最多长达数十米的念珠状卵带漂浮在水中,看起来非常震撼,雄性娃娃鱼随之排精,在水里完成受精。随后,雌性娃娃鱼会主动离开或者被雄性娃娃鱼驱赶,这可不是雄性娃娃鱼翻脸不认人,而是担心生产后饥饿的雌性娃娃鱼把这些卵当做食物给吃了。雄性娃娃鱼为了防止卵被水冲走或被天敌捕食,它还会把自己的身体弯成半圆形把卵保护起来,或者干脆把卵带缠在身上。
娃娃鱼其实不会叫?除了对它生存能力的误解,人们对娃娃鱼还有一个误解,那就是它的叫声。有人说娃娃鱼之所以叫娃娃鱼,不就是因为它的叫声好像婴儿在哭泣吗?甚至古籍中也这么记载啊。
在《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了一种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郭璞为《山海经》做注解时专门写到,“或曰,人鱼即‘鲵’也。”意思是这种人鱼长得像鱼,但是有四肢,而且能发出像婴儿的声音,这不就是娃娃鱼吗?
不过,娃娃鱼真的会发出婴儿啼哭的叫声吗?专家在研究后发现,娃娃鱼体内没有发声器官,也不像青蛙能通过声囊来发出响亮的叫声,而且许多养殖娃娃鱼的人也从来没听过娃娃鱼叫,网上流传的视频也被证明是假的。专家推测,所谓“婴儿啼哭”声可能是娃娃鱼在吞咽食物时发出的声音,被古人夸大记载在古籍中,逐渐演变出今天“娃娃鱼”的叫法。
娃娃鱼不仅是水中“活化石”,也是水中“活人参”,在古代,娃娃鱼的数量并不少,古人也发现这种生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在《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古代医书中都有提到娃娃鱼可以作为中药治疗很多慢性疾病,有补气、养血、益智、滋补身体的功效。
在《西泽补遗》中还记载,一对老夫妇在武陵山中躲避战乱,发现河里有长着四只脚的鱼在嬉戏,老者就用青蛙作饵,钓上了几条,然后将它们烹饪食用,觉得肉质鲜嫩甘甜,便长期以此为食。没想到半年过去,夫妇二人精神焕发,头发也由白转黑,年轻了许多。3年间生了9个儿子,各个强健可爱。文中后来提到,这种鱼就是大鲵,故事虽然夸张,但也能看出古人对于娃娃鱼这种药材的推崇。
到了今天,人工养殖技术成熟,这些人工养殖的娃娃鱼虽然不能直接放生,但巨大的数量也拉低了娃娃鱼的价格,从另一个方面,也算是保护了野生娃娃鱼的种群,其中的是非功过,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
参考资料
《两栖国宝——活化石娃娃鱼》 彭霄鹏,2019
《大鲵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段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