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内容

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文化生活有朋自远方来)

有朋自远方来 祁连雪山下的美丽相聚

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文化生活有朋自远方来)(1)

2022年10月11日,民乐县境内的祁连山区层林尽染。秋天把森林染成一片金黄、一片墨绿、一片火红,在落日的余晖下色彩斑斓,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思宏 王晓泾

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文化生活有朋自远方来)(2)

中山铁桥

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文化生活有朋自远方来)(3)

张掖丹霞

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文化生活有朋自远方来)(4)

金塔胡杨林

我的幸福生活

金秋时节,河西走廊与黄土高原上瓜果飘香,祁连雪山和沙漠绿洲交相辉映,蜿蜒逶迤的黄河奔流不息,茫茫草原上牛羊成群……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的广袤草原、叹为观止的神秘石窟、声声驼铃的茫茫戈壁与澄澈明净的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非凡十年,甘肃大地上文化和旅游发展风头正劲,陇原大地上最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正在徐徐展开。

文/毛柯柯

去年入夏,外地的同学联系我,他们说:你在甘肃生活了几十年,这些年,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关西部的报道,镜头里的甘肃美极了,画面真是令人向往,景象也与我们曾经的想象有很大差别。这么神秘的大西北,就由老同学你来当一回向导,带我们实地游一游,好吗?

看到生活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同学们能关注甘肃,我特别开心,而更欣慰的则是陇原大地实实在在发生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人民以“青山绿水”的环保理念,打造“鸟语花香”的宜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甘肃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甘肃避暑、休闲、观光、旅游者日益增多。在巍峨壮观的祁连雪山脚下,那延绵数百公里的河西走廊,传诵千古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戈壁已悄然发生改变,千秋邈矣,很多景点成为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一业兴则百业兴,甘肃各市州的旅游资源一个个被盘活,旅游业开始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一连串的思考中,我兴奋地说:“你们要来甘肃看看,太好啦!”接着又一句调侃,“来了可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啊。”

于是,我着手规划旅行路线,希望他们能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同学们的心愿是时间不宜太长,游玩要轻松自如,饮食要卫生可口,景观要突显甘肃特色,风光要自然秀美……经一再对景点“忍痛割爱”后,我确定了以下路线:敦煌、嘉峪关举世闻名不能少;翻越祁连山机会难得不可缺;油画般的张掖丹霞地貌,特色鲜明必须去;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道”得走;玉门关,那儿的汉长城、烽火台遗迹凝聚了先祖的智慧和文明,要看;当金山下的多巴沟属旅游处女地,要先睹为快……掐指算来,10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不日,大家分别从各地乘机抵兰。

旅游从品尝一碗牛肉面开始。面馆里人头攒动,老板见是外地客人,热情为大家拼了大桌。上来的牛肉面浓香四溢,汤清面白,大家抢先拍照,发完朋友圈才坐下来享用。他们吃牛肉面时赞不绝口。我说:“这是甘南草原上的牦牛肉。在兰州,这样的吃法叫‘肉蛋双飞’,属‘奢侈’型。”大家哈哈大笑:“花十来块钱就能‘奢侈’,兰州的早餐太便宜了!”

餐后,大家漫步在绿树成荫的黄河风情线,在中山铁桥、黄河母亲雕像、水车园景地、左公柳树下拍照留影。有人望见了黄河激流中的羊皮筏子,其“浪遏飞舟”的样子让大家捏把汗,我笑着告诉他们:“羊皮筏子曾是黄河上的渡船,有‘赛军舰’之美誉,是很安全的。”走进甘肃省博物馆,了解到仰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文明,大家纷纷感慨中华文明之久远灿烂。

一天匆匆而过。一位同学的女儿上世纪九十年代曾随军在兰州、白银生活过,她一直在赞叹兰州变化之大。大家感慨道:“传说兰州偏僻荒凉,出行要骑骆驼,其实这都是谬传啊!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国内也是绝无仅有!”

之后的行程,我们选择翻越祁连山入境河西走廊。路上我告诉同学,历史上甘肃与青海间的往返因祁连山阻隔必需绕道兰州。近些年,随着公路、铁路建设,翻越祁连山已有多条通道,甘肃与青海,乃至与新疆、西藏的时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而受益的则是整个西部地区的旅游业。

汽车从青海湖北岸驶入祁连山。由刚察县向北,海拔不断升高,自然景象随之变化。车到大冬树山垭口时,海拔超过4000米,雪花漫天,山舞银蛇。同学们纷纷下车。“看啊!看啊!祁连山上正大雪纷飞。”“哎呀呀,盛夏时节,怎么会有大雪?”“大自然千变万化,实在神奇!”“我们冻得发抖”“我们热得汗流浃背”,大家忘了寒冷,激动、兴奋,通过手机视频、语音与家人分享自然界的变化和神奇。

回到车上,大家跺脚哈手,瑟瑟发抖。同学笑说:“幸亏出发前让我们带上羽绒服,真的派上用场了。当时我还以为开玩笑呢。”车内满是欢声笑语。

出祁连县,我们选在草滩上的帐篷里用餐。走近帐篷,美丽的裕固族姑娘手捧洁白的哈达,以嘹亮悦耳的歌声在路旁迎接大家。献上哈达后,请每个人喝碗青稞酒。走进帐篷,餐桌上手抓羊肉,酥油糌粑、油炸果品、牦牛奶茶……琳琅满目,都是江南同学第一次见到。之后,姑娘们载歌载舞,在悠扬的祝酒歌声中,原本滴酒不沾的也要自告奋勇地畅饮,在热烈的氛围中同学们酩酊而醉。

到了张掖,七彩丹霞地貌更让同学们惊叹不已:“整个山地像被泼了油彩,太难得看到了。”在嘉峪关城楼上,大家眺望四周,回味着古代军人戍边的艰辛;在阳关和玉门关的骄阳之下,看漫天沙尘旋转飞扬,禁不住咏起了凉州词、边塞诗,一时间打开了话匣子。参观完敦煌莫高窟,大家在情景剧《又见敦煌》中深入了解莫高窟历史,倍感这世界艺术宝库之博大璀璨。多巴沟位于阿克塞境内,祁连山雪水顺沟而下,终年不断。沟内的溪流、岩脉、沙丘、黄土沉积以及胡杨林和谐共存,像暖色调的油画。大家登上最高点的汉代烽火台,放眼四周,眼前似乎出现了金戈铁马、战火硝烟……

愉快的旅行在“敦煌大漠风情宴”上画上句号。

在返程途中,同学们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大家都想不到河西走廊有这么好。我自豪地介绍:“河西走廊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次时间紧迫,像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额济纳旗的胡杨林秀色,镍都金昌以及始建于西夏、魏晋时期的张掖卧佛寺、马蹄寺,沙漠绿洲民勤,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都值得一去,美好的故事只能下回分解了。”

同学问我:“甘肃的旅游景点都集中在河西走廊吗?”我说:“甘肃到处有风景。比如红色旅游资源,像哈达铺、腊子口、六盘山、会宁红军会师园、俄界会议旧址、岷州会议旧址等都非常著名。”大家又问:“除此以外呢?”我说:“甘肃走到哪儿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像陇南,地属长江流域,官鹅沟、万象洞、天池森林公园等景色有江南之秀美;陇东与陕北、宁夏交界,是革命老区。庆阳香包(绣荷包)历史悠久,名扬世界,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凉崆峒山为‘中华道教第一山’,东面是八百里秦川,西与六盘山紧连。而甘南、临夏分别是藏族、回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特色鲜明。我曾在甘南插队和工作,对那儿有深厚的感情,在我插队村子附近的车巴沟、拉力沟、卡车沟等,至今仍保持原始生态,民风淳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别有一番情趣。”

送行的车子抵达敦煌机场,同学们依依惜别,对我说:“我们要再安排时间,下次一定要游遍甘肃!”我倏地想起孔子《论语》中的一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相关链接

非凡十年

“如意甘肃”山河美

前段时间,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马踏飞燕”玩偶,凭借“丑萌”的外形成为新晋“顶流”。看着歪着脑袋的“小绿马”和一脸无奈的小鸟,不少网友直呼“一见你就想笑”“好家伙,真是可爱又魔性”……

从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到如今再次凭实力破圈,某种程度上,铜奔马的故事恰恰是甘肃十年来文旅发展新变化的生动折射: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不断用创新赋能,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让传统文化“兴”起来,让文博事业“活”起来,谱写出文化和旅游业交相辉映、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文旅事业,甘肃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底气。甘肃,有除了海洋之外的所有地形地貌,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中华历史的沧桑与静美;有遍布全省的文化遗迹和自然遗产,每一处都足以让人流连忘返:千百年来,“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的敦煌壁画,吸引着国内外无数人不远千万里来静静欣赏;这里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古丝绸之路长达1600余公里,串起了河西四郡、嘉峪雄关、金城古渡、麦积烟雨等风景名胜;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更是汇聚了始祖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孕育了陇原儿女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胸襟气魄。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这十年,甘肃省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省建设,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营造出友好、包容的政策环境,成为甘肃文旅业扬帆起航的重要依托。

经过十年发展,甘肃已构建起“一个龙头、两大枢纽、四区集聚、四带拓展”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形成点上有精彩、线上有风景、片上有产品、面上有产业的文化旅游强省生动局面。这种融合发展带来的巨大势能不容小觑。这十年,甘肃省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等得到渐次开发,旅游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全省旅游产品正从较为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俗节庆、商务会展、户外探险等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型升级,旅游业与不同产业融合催生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据报道,2021年,甘肃省接待游客2.7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2.4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9.7%和26.6%。启程前往大美甘肃,已经被列入很多人的“愿望清单”。

不仅如此,十年间,甘肃还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放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作用,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为龙头,紧抓项目投资运营,通过实施世行贷款甘肃文化传承创新项目等文旅项目,辐射带动全省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紧紧盯住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突出重点地区和关键部位,以实施生态工程、加强系统治理为抓手,推动全省生态环境实现整体好转。

在黄河流域,通过启动实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节水治水等重点生态项目,扎实推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谋划启动黄河干流生态廊道建设,使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在长江流域,持续加强“两江一水”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

同时,在内陆河流域,通过整治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全面完成保护区内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项目分类整改,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根据国家公园建设标准和政策,持续加强祁连山全域保护和系统修复,依托现代科技建设“智慧祁连”,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生态治理已经走上正规化信息化轨道。

在推陈出新中书写华彩篇章,在创新发展中激荡文化自信,在未来的新征程中,甘肃文旅业必将跨越新的台阶,不断描绘“如意甘肃”的大美图景。

(本文编辑综合整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什么类型衣服好看不压箱底(现实中很容易踩雷的5类衣服)

下一篇: 牡丹花种如何种(如何种出美丽的大牡丹)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