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高达 9.5 的影片《美丽人生》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经典二战题材影片,于1997年一经上映就引起巨大轰动,并斩获了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奖项,一举拿下第51届戛纳电影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故事讲述了犹太青年圭多数次偶遇心中的“公主”多拉,一见钟情并设计各种巧妙的桥段展开热烈追求,最终赢得姑娘的芳心,二人结婚生子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但法西斯的战火很快烧到了意大利的这个小镇,就在儿子5岁生日那天父子俩被抓进集中营,朵拉也紧随其后。机智的圭多为孩子幼小的心灵免受伤害,谎称集中营生活只是一场为了获得生日礼物的旅行和游戏。但在善意的谎言背后,却是父亲所做出的伟大的牺牲。
贝尼尼引用神曲里的话说:世界上有一桩被悲怆的事,那就是深处困境,而想到幸福时光。本片一改传统反战题材的固定模式,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谴责意识来追忆,而是以一种从容智慧的轻松心态来体味,从而以独特的基调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间动人的情感,是一部带着笑声的悲剧,更是一部含着泪水的喜剧,是在纳粹高压统治的黑色土壤中开出的一朵温情之花。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拍摄风格和呈现主题三个方面来深入解读这部不走寻常路的经典影片,同时还会探讨它给予我们当下的一些启发。
一、叙事手法:以小见大、伏笔重重,情节渐次递进,前后鲜明对照1. 大背景之下的小家庭,平凡故事中的伟大情感
影史中描述二战的经典电影比比皆是,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等,其中不乏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也不乏血腥残忍的惨烈镜头。《美丽人生》在这一系列战争片中无疑表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影片并未铺陈一个战争题材通常具有的宏大叙事架构,从头到尾也几乎未对纳粹的残忍性进行直接表述,而只是截取了在法西斯背景下,圭多与朵拉普通一家三口的遭遇展开,通过勾勒父子之间的一段喜剧游戏揭示了侵略者的滔天罪恶,将亲情、生命、死亡做了一次最完美的诠释和糅合。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平凡里往往蕴含着事物的本质。《美丽人生》正是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从社会最基本构成元素的一个小家庭出发,烘托出千万个被迫害的犹太家庭的缩影,折射出命运在历史灾难面前既弱小又强大的特质。故事氛围平静如深海,却能在每一位观众心中掀起滔天巨浪,让人更深刻的感受到战争给圭多一家甚至整个犹太民族带来无法磨灭的伤害的同时,倍感爱情和亲情的可贵和伟大。
2. 影片前半部分为后半部分做了充分的铺垫伏笔,情节层层推进
① 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是逐渐加重的
影片中第一次表现种族歧视,是在奎多和好友刚到阿雷佐小镇的叔叔家时,看到一群人把奎多叔叔推倒在地,屋里狼藉满地。叔叔一边尽量掩饰自己的狼狈相,一边还笑着不屑地称呼他们是一群 “野蛮人”。这次事件尽管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却也在观众心中埋下了一个不安的导火索。
第二次则是叔叔的马 “罗宾汉” 全身被涂成了绿色,嘴被涂抹成红色……马的大腿和身子两侧画有一道黑色的闪电和骷髅,并且写有 “当心犹太马” 的侮辱字样。圭多和叔叔目瞪口呆地注视着这一景象,精神上无疑受到了重重的伤害。
第三次是圭多已结婚生子的五年后,战争和痛苦的悲剧症候比目皆是:商店的橱窗贴上了保护性的胶条。玻璃窗都用糖纸或报纸封了起来。奎多书店的拉卷门上被喷上“犹太人的书店”,而路旁的蛋糕店上则写着“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对犹太人的歧视,这说明犹太人已经到了被全社会抵制的地步。
这几次破坏事件在递进中推动了故事发展,一直到圭多一家被纳粹抓走前往集中营,达到悲剧的顶峰。
电影循序渐进的叙事构造符合大众观影心理规律,无论从视觉还是心理上都会有一个逐步承受的缓和过程。既对不断隐现的发展征兆予以期待,又在潜意识中留有不确定性,这就在心理上牢牢地把控住观者。故事的发展张力由此也获得无限扩张,好似弹奏一首悲壮的音乐,却用了大量时间演奏舒缓的前奏,再慢慢叠加一些悲伤的因素,不至于一开始就气力用尽,几于琴弦断裂。
② 主人公一家的前后举动伏线千里相互印照
这部电影中的伏笔还是非常明显的,仔细观看之下都不难发现。比如圭多和朵拉去看歌剧时上演的是《威尼斯船歌》,后来在集中营时他正是通过这一咏叹调来为妻子营造出瞬间的浪漫回忆。
圭多被纳粹从书店第一次带走时,看到儿子在身后,他挤眉弄眼地抬高双腿走出无比夸张的步伐,逗儿子取乐;后来在被纳粹士兵端着枪押往临时刑场的路上,他同样为躲在暗处的约书亚上演了这一幕。
小约书亚第一次出场时身后拖着一辆细绳拽着的白铁皮小坦克,此后父亲正是利用他对坦克的期盼编织出美丽的谎言,而在影片结尾,果真出现了美军开来的一辆巨大的绿色坦克。
生日那天,约书亚从放着玫瑰花的柜子里钻出来,朝妈妈大喊「早安,公主!」;后来圭多也是让约书亚藏身于一个柜子里得以存活下来。
此外,影片中还交待小约书亚不爱洗澡,这才避免了后来在集中营未被送入毒气室。诸如此类的伏笔还有很多。
精巧的伏笔会将前面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或事件,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场景预先作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预先埋伏的线索,从而使叙事更为含蓄,结构更为严密、紧凑。观众看到后面的情节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相反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美妙体验。伏笔要用在最为关键的故事情节上,才能产生前后互相映照、互相阐释和互相印证的巨大作用。如果导演专为让观众产生挖掘捉迷藏的乐趣而设置过多不相关的伏笔,则纯粹是浪费镜头语言,是一种恶趣味。
3. 一半是喜剧,一半是悲剧
① 故事情节
《美丽人生》在故事情节上有着一条泾渭分明的分割线,即圭多父子俩的被捕,以此为界分作明暗有别、悲喜不同的两大部分。影片从主人公圭多哼着诗歌甫一出场便被误当做巡视的国王就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此后男女主人公种种机缘巧合更是碰撞出明亮的喜剧色彩,让人们不断捧腹大笑,从心底感到舒适自在。
再往后,圭多拉着多拉进了鲜花簇拥着的房间,门再次打开的时候,跑出来的是可爱的小约书亚 — 由此可见,导演花费了一半的篇章在浓墨重彩地以纯浪漫的手法描绘着主人公一家快乐而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幸福的节奏也就在此时戛然而止。
影片后半部分以集中营为大背景,但也并没有直接采用血腥恐怖的镜头来体现其惨烈,而是通过和前半部分圭多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相对比。他们以前的生活越幸福,越能凸显集中营的生活有多痛苦。影片基调越幽默有趣,越能凸显结局的悲伤。
② 色彩基调
电影前半部分,圭多带着多拉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巷中时,阳光明媚,画面色调明亮流畅,意大利小镇色彩斑斓风景迷人,仿佛能从中看到一些罗马假日的影子。而与此相反,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父子俩进入集中营后,一架列车缓缓驶入地狱,影片的基调转变为了强烈的阴郁和灰暗,昏黄的灯光,压抑的囚房,几乎称得上是暗无天日,一直到结尾部分美军驻扎进来后才重新呈现出明朗的色彩。。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影片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转折水到渠成,没有丝毫生涩感和刻意而为。一半是喜剧,一半是悲剧,喜剧总笼罩着悲剧的暗影,悲剧中又掺杂了辛酸的笑,这就是最为激烈的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任何一部影片都不会是单一纯粹的风格,即使是喜剧片也会有矛盾冲突,周星驰的很多电影便采用了这种叙事结构。正是这两部分极大的反差和对比构成冲突的戏剧情境,进一步沉淀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旨。
二、拍摄风格:全片整体基调轻松幽默,一改传统战争片阴郁压抑的暗黑风格1. 充满无厘头风格的精致桥段
① 圭多机智幽默的求爱历程
影史上表现爱情主题的精彩镜头可谓数不胜数,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则催人泪下。而我们男主人公,聪明机智的犹太小伙圭多的爱情故事也毫不逊色,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密集的笑点,各种设计轻巧的情节和对话又让人佩服不已!
一个姑娘被黄蜂蜇了后失去平衡从阁楼上摔下来,落在了圭多的怀里,圭多笑着说:早上好,公主!
圭多骑车为了躲避一队正在过马路的小学生, 最终撞倒了女教师朵拉,摔在了她身上。圭多笑着说:早上好,公主!
朵拉和同事散步,看见圭多像个淘气的小孩一样笑着走过来:早上好,公主……过得好吗?
剧院门口,圭多把焦急避雨的朵拉 “骗” 进了汽车。后来从车上拿下一卷彩色绸缎沿着阶梯滚动着铺展开去,经过一段广场,一直铺到拱廊,像是华丽的红地毯,他绅士般的迎接一位真正的公主下车……
圭多探寻如何打开朵拉的心结,她笑着说只要找对钥匙就可以了!圭多狡诈地笑了笑,他把双手握在一起高举过头喊叫:玛丽娅……钥匙!一秒钟后从窗户里飞出一把钥匙。朵拉目瞪口呆,向高处看看,又看看圭多手中的钥匙。
两人研究什么时候去吃巧克力冰激凌,圭多看见德国上尉从对面一家咖啡馆里走出来,他握住双手,高举过头叫喊:圣母玛丽亚……派个人来告诉我们,过多久我们就可以吃这个冰激凌了!上尉走到了他们面前:七分钟!
圭多和朵拉告别时,帽子上的水滴滴答答落了下来。朵拉也童心大发,抬头喊道:玛丽亚……让人送一顶干的帽子来给我这个朋友!还没喊完,装饰店主一言不发已经站在了圭多面前,摘下头上的帽子换给他……
订婚仪式上,朵拉吃惊地看到蛋糕上面用奶油写着:“你好公主”,圭多此时骑着白马进来,向朵拉伸出手去:请吧,公主!朵拉又激动,又惊异。她踩着桌子骑到马上,坐到了骑士的怀里……
伴随这句经典台词 “你好,公主” 的是男主颇为生动的表情和各种手势动作,为浪漫的爱情平添了更多的谐趣幽默。而求助圣母玛利亚的场景设计匠心独具,亦成为影史上的经典桥段。浪漫而富于幽默感的意大利人似乎生来就会拍电影,不仅能嘲笑别人,也能嘲笑自己。他们的血液中似乎就流淌着电影。
② 对纳粹的暗讽
影片开头一众愚昧民众欢呼圭多版的假国王时,高举纳粹经典手势,群情激昂,错乱无知的群体行为充满了讽刺意味。
圭多冒充督学去女主角朵拉所任教的学校视察时,校长请他向孩子们讲解何为世界上最优良的种族,无非是想从思想上进行奴役与蛊惑。圭多随口胡说八道称是因为他们有两片高贵的耳廓,以及有一只精致的肚脐眼,为此他还跳上了讲台,向孩子们认真展示…… 充满无稽与荒诞的言行恰恰充分暴露了种族主义的荒谬无知和卑劣伎俩。
当圭多的叔叔抱怨心爱的 “罗宾汉” 被种族主义者刷上“犹太马”的耻辱标记后不久,正是这匹 “犹太马” 帮助圭多在一众种族主义者面前不费吹灰之力地抢走了即将订婚的朵拉,堪称绝妙的讽刺。
2. 充满黑色幽默的寓言故事
我们印象中的纳粹集中营,充满着各种血腥屠杀,毫无人道的残暴兽行。但本片导演却打造出一个犹如黑色童话世界下的集中营:机智理性的爸爸圭多面对纳粹魔鬼和约书亚这个小天使时,他毅然选择编造一个几乎完美的谎言、寓言故事来作为儿子心灵的庇护所。
当圭多被粗暴的士兵推上火车时,一堆犹太人坐在卡车里,面露恐惧沉默不语。他拍拍屁股站起来,嘻嘻哈哈地对儿子说,这是一次早有准备的生日旅行;
当约书亚看到牢笼似的房子,说着想要回家时,圭多抛出他神秘的杀手锏 — 只要赢得这场游戏,积满一千分,就可以得到一辆真坦克!
当德国军人宣布残酷的集中营规矩时,圭多一本正经地翻译成可笑的游戏规则,其他人面面相觑;
游戏的最后则是圭多告知约书亚已经获得第一名!但自己却不幸被抓,他四脚八叉地走过儿子的藏身之所,永远地消失在了转弯的地方……
《大英百科全书》对 “黑色幽默” 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现实,“幽默”是有意志的个体对这种现实的嘲讽态度。黑色幽默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的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既是幽默的,又是绝望的,在幽默中含有阴沉的情绪,在绝望中又能发出大笑,是在绝望的条件下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是绝望的喜剧、是绞刑架下的幽默。
三、主题呈现:相比于战争的残酷,影片更想表达的是爱情和亲情的永恒主题1. 一见钟情下长久的爱情
爱情为主题的电影通常会在男女主角之间制造若干矛盾和冲突,让他们的关系若即若离,曲折离奇,从而更能彰显爱情的珍贵。但《美丽人生》不同,如前所述,圭多对 “公主” 几乎是一见钟情,他一直是以直接的、毫无遮掩的姿态去追求爱人。同样,朵拉对于圭多的热烈甚而离经叛道并无丝毫的抵触或反感,虽然开始并无明显的回应,甚而还准备和军官订婚。但在雨夜红地毯一幕后朵拉的爱情涌现了出来,她在婚宴上主动跟圭多在桌底下接吻,甚至坐上他的白马当众私奔。
得知丈夫和儿子被纳粹抓走时,朵拉毫不迟疑地迈着坚定而优雅的步伐登上有去无回的火车,无论如何,她一定要和丈夫在一起!
圭多冒着生命之危,偷偷闯进无人看守的办公室,用广播向妻子表白:你好,公主!我一整夜都梦到了你!儿子也急着喊 “妈妈” …… 朵拉的眼睛里闪过一道亮光,此刻她的心几乎都要化开了。
一天晚上,圭多为德军宴会做服务生,他把留声机的喇叭稍稍转向窗外,放起了 “威尼斯船歌” — 这正是两人在剧场所观看的歌剧。悠扬的音乐声召唤起了远处的朵拉,她憔悴的脸上满含热泪,曾经的美好时光在脑海中重新上演了起来……
纳粹就快撤离了,开始清理屠杀被关押的男女老少。圭多焦急万分,装扮成一个女人的模样来来回回地去寻找妻子,最终还是被士兵发现了……他都没来得及和 “公主” 说一声再见!
西式婚礼仪式上有一段誓词: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健康与疾病,我都将陪伴你左右,不离不弃,直到生命的尽头。圭多和朵拉之间的爱情正是这样 — 不止是两人初识时的惊喜和好奇,不止是雨中定情时的浪漫和激情,也不止是白马抢亲中的叛逆和勇敢,而是平静如水的多少个普通的日子,是灾难来临时的不抛弃、不放弃。爱情不是一场迅疾而逝的艳丽的花火,爱情是一团看似绵软无力的灰烬,慢慢燃烧永不熄灭,不经意间还会裸露出赤红色的火苗。
2. 善意谎言下伟大的父爱
在 “美丽人生” 之中,圭多通过一系列美丽的谎言体现出对儿子的爱,将黑暗的集中营生活巧舌如簧地编造成一场竞争激烈的积分游戏,就是为了保护约书亚纯真而美好的心灵。令人撼动的一个细节是,难民营军官晚宴结束的那一晚,圭多抱着趴在肩头睡着的儿子在迷雾中游走,当他看到堆积如山的尸骨后,倒退着走了回去 — 尽管儿子睡着了,还是要尽一切可能去保护他,不让他看到恐怖的真相。
游戏即将结束的时候,圭多的好运气也用完了 — 集中营惨白的探照灯发现了他正在攀爬着管道。接下来,圭多身后紧跟着一个持枪的德国兵,他绝望地向前走着,当路过儿子藏身的铁箱时,他忽然兴奋了起来,挤眉弄眼,昂首阔步,似乎能看到约书亚那双晶晶亮的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 拐过一个角落后,寂静的夜空中响起了几下刺耳的枪声。
枪声过后,所有观众都在渴望并期盼着从巷子里走出来的是圭多!因为几分钟之前,他还是一个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的滑稽父亲,他最有资格来和儿子共同享受来之不易的胜利,父子俩应该共同获得最终的奖品,共同登上威武的坦克回家团聚。但圭多还是倒下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当做游戏的载体,他以一副搞怪的姿态来面对死亡,坦然而又悲壮 — 只因这人世间最伟大的父爱!
四、结语 — 爱的启示纵观整部影片, 罗贝托·贝尼尼独具匠心地处理这种耳熟能详的战争题材,巧妙避开千篇一律的悲壮叙事风格,将罪恶抑制在乐观和幽默之中,使黑暗也掩盖不住处处闪现的光明。在小约书亚的眼睛中,并无各种酷刑折磨或者毒气腐蚀的血腥场景,他的心灵就如同双眼一般,永远笼罩在爱的保护层之下,没有任何侵入和腐蚀,还是那般的美好和纯真。
这也由此启迪我们反思如何来关爱孩子的心灵。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无数儿童在成年人的包围下背负了太多的期盼和压力。从小就要进各种辅导班参加各种比赛,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过早地经历世故,这会让孩子们的心理产生各种自卑、攀比、嫉妒、自傲等等各种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只有如同主人公圭多一样,怀揣一颗爱心,甚而拥有一颗童心地去和孩子交流,换位思考,给予充分尊重和信任,并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营造一个乐观向上的生活环境,保护孩子纯真美好的心灵世界不受污浊之气的伤害,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美丽人生》恰如其名,影片并不是要给人们心中刻下仇恨的烙印,相反是埋下希望的种子。灾难终会过去,只有孩子才是美好的未来,才是文明和人性的传承;也只有爱才会生根发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