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历数春节放鞭炮的种种弊端,比如污染空气、噪音扰民、安全事故等等。总之,一副不因噎废食不罢休的嘴脸。
恰恰就是这些人,老觉得点上白蜡烛,摆上火鸡,再弄棵青松,把家里搞的跟灵堂一样才洋气,才高雅。
也有人一直在大声疾呼,认为鞭炮和年夜饭一样不可或缺,代表着民族血液里浓浓的乡情,这种乡情维系一个民族凝聚力,需倍加珍惜。
两类人,两种看法。很明显,他们的构成主体虽然不能用泾渭分明来形容,但总体上是喝咖啡的和吃大蒜的区别。我想,吃大蒜的人应该占了大多数。
深思一下,鞭炮算不算传统文化里的糟粕?
鞭炮的由来,体现的是团结互助,依靠集体。早期的村落,家家户户通过弄出一些响声来相互提醒、集体驱赶野兽的侵扰,后来有了火药,也发明了爆竹。
鞭炮的发明,是典型的互帮互助,依靠集体力量群防群治,护卫家园。在后来的很多年,放鞭炮也逐渐演变成一种风俗,在春节和一些隆重的场合保留了放鞭炮这一活动,意在不能忘本。
现在有人就是想忘本?为何见不得放鞭炮,因为有一颗向往西方文明世界的心,从内心深处把传统文化等同于落后,等同于不文明,用所谓西方高雅的油画气质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这样的人,早晚都会变成披着黄皮肤的白眼狼。
最近,我看到有人专门以“放鞭炮打扰到别人”为命题,写了一篇小作文,什么叫“打扰到别人”,说这话的人一定是捧着西方那一套碰不得、说不得的人权臭脚,想像着鞭炮的轰鸣声侵犯了他的耳朵,近而侵犯了他和他的人权。
中国人讲人权,更讲少数服从多数,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集体,从古至今,用共同的语言文字和道德观念浸润到一起的民族共同体。
我就在想,东西方文化里的两个可以比肩的节日,春节和圣诞节,哪个更高贵。
圣诞节,顾名思义,是耶稣受难后复活的日子,复活的耶稣对异教徒进行了复仇,说白了,杀戮的节日。
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出门在外的人一定要在这一天赶回来与亲人相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我们的传统文化照谁惹谁了,鞭炮的炸响声带给人的快乐多,还是打扰到休息的人多。几个喝咖啡的不想听鞭炮声,难道所有吃大蒜的都不能放了?
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不是几张洋嘴就能否定和左右的。
没有了鞭炮声,我们拿什么给自己的孩子讲“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的春节没了烟花爆竹,年味还有多少,我们还拿什么寄托乡思,拿什么把人心聚拢到一起。
有人会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取掉一两个无伤大雅,但这其实是败家子的想法,今天取掉这个,明天取掉那个,长此以往还剩下什么?
岂不知某个文化贫瘠的棒子,苦于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疯狂的掠夺咱们的历史,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玉米面名正言顺,自信起来吗?
我们不能当败家子,守着传统文化的金山银山要生在福中知福,而不是一股脑的都扔了,成为数典忘祖,丢西瓜拣芝麻的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