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就《英雄冀鲁边》书稿校对问题致编校同志函,相信很多朋友对于英雄冀鲁边电视剧剧情简介,英雄冀鲁边电视剧,英雄冀鲁豫等问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今天虾头就来谈谈英雄冀鲁边电视剧剧情简介,英雄冀鲁边电视剧。
编校同志:你们好!
首先,对各位为本书出版付出的努力和辛勤劳动的同志深表感激,谢谢你们啦!
在对本书校样进行复校时,发现有如下问题,望能与编校同志勾通一下:
1.各章中,凡以序号标出场景(地点、时间、内景或外景)的文字,用稍大于正文的楷体(加黑)排并。请注意检点其字形(楷体)、字号(比正文稍大)及空格(序号与其后文字之间空一格)、空行(与前一场景文字间空一行)等格式的一致(本校样上的不一致处,我已逐一标明),以确保全书体例的一致。
2.正文中出现的“字幕”二字,以黑体字排出(我亦已经在校样上标明)。
3.对话中的方言用语(如“俩”、“仨”、“慢待”[与“怠慢”一词并非同义,其词义是指礼数不周、接待粗疏]、“宾服”、“树趟子”[与“树林”一词亦并非等义,多指在农田里与庄稼间作的每两排为一组的枣树]、“夜来”、“黑下”、“白下”、“胡吹海耪”、“保险”、“打扯扯”、“一趟房”[非“一间房”,而是一个单元的套房]等等),请尽量不要改动(此次凡贵校对已改,但改得的不够准确处,我己在校样上改回);涉及典故、半文言、术语及专用语的语句,亦不要轻易改动,以免出错。如典故“强项令”(此乃常用典故,指刚直不阿、敢于抗上以至于不计个人得失、安危的官员,源出《汉书》。在本书中,其实已通过牟宜之语,点出了其语源)≠“强县令”;半文言“竟惠然肯来”≠“竟肯来”(二者语感明显不同,前者为文人习用的套语);术语“(战斗进入)胶着(形容战斗双方阵线混杂且相持不下)状态”≠“焦灼状态”(前者讲的是客观的战斗状况,后者讲的是主观的心理状态);“相机(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和选择合适时机。词义重在“相”——细察,就是说时机尚需寻找并捕捉)”≠“趁机”(词义重在“趁”——时机已现成摆在那这里,只需利用即可);“窗过木(建筑用语,字典中大都收有该词,可查)”≠“窗户”;“发送(丧葬专用语,指成敛、出殡、下葬等过程)”≠“护送”;“斑块化”(抗战期间形容,我敌后根据地被敌人分割为小片零碎状态的专用语) ≠“板块化”;“敌进我进”(抗战期间,我敌后根据地所采取斗争策略的专用语)≠“敌进我退”等等。凡贵校对改得失当之处,我均在校样上改回。
4.注意不要把正字改为错别字,如将“决不”改为“绝不”(请查对字典,正确区别二词)、将连接动词与补语的助词“得”,改为“的”等等。有关错误,我也都在校样上改回来了。
5.常用的通用字不必再改,如“罗嗦”不必改为“啰嗦”,“木楞”不必改为“木棱”等。
6.标点除明显失误者外,一般不要改动(如贵校对将对话中大量一般标点改为惊叹号,以至使得语气过于急迫、紧促,令人透不过气来——我亦在校样上改回),特别要避免出现较大失误(如校对同志将毛泽东主席指示的一段话[已收入《毛选》]的标点,作了多处改动。这是很不应该的——我已在校样上改回)。
7.关于数字的使用,除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准确数字、阳历的年月日数字须使用阿拉伯字码外,其他文字——尤其是人物对话中的数字(例如抗战时讲到年号时人们一般不用四位数如“1937年”,而是简化为两位数如“三七年”;讲到日期时大多以“x号”表述,讲到时刻是多表述为“x点x刻”、“x点半”等,而从无“8:30”这样的表述,这种表述出现在道白中,甚至叫人不知该如何去读——“八冒号三十”?还有,口语中多以“两”“俩”“仨”表数字,多用“十几”、“十多”“三十来个”、“二十余人”、“五六个”、“十七八岁”等方式来表约数),当然要从实际出发,改用汉字的就不要强行使用数码,若一句话中同时出现汉字、阿拉伯字码混杂的表述,则与国人的阅读、书写习惯明显不符了。还有地名等专词中的数字也还是用中文为好,如过非要将“二十里堡”改为“20里堡”,将“八二迫击炮”、“七九子弹”改为“82迫击炮”、“79子弹”,那不但有悖于国人的阅读、书写习惯,而且极易造成误解,产生歧义。故本书表示数字,除在“字幕(画外音)”中使用阿拉伯字码外,其余文字中一律使用汉字来表示。
以上意见、建议当否,请编校同志研究酌定。
最后,对全体编校人员的辛勤劳动,再次表示由衷感谢!
谨祝国庆节快乐 并颂
编安!
作 者 上
2014年9月24日写于德州
2019年8月22日校于贵阳
以上就是关于英雄冀鲁边电视剧剧情简介,英雄冀鲁边电视剧的优质答案了,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