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内容

后浪是鸡汤还是毒鸡汤(后浪刷屏惹批评)

后浪是鸡汤还是毒鸡汤(后浪刷屏惹批评)(1)

图 片/《后浪》等

一夜之间,狼烟四起。

《后浪》火得快,骂声也来得快。

我的微信好友里,绝对不乏一些刚转完后浪,回头看了几篇批评的自媒体文章,又悄悄删了朋友圈的人。

视频我也转了,文章我也看了,骂我“韭菜”我也认了。

但是,我有一些话要说。

视频里,热血台词搭配上何冰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说、宏大的叙事场景在铿锵有力的语言金句中徐徐铺展、一再提及的“后浪”反复点题、结尾再来一句“奔涌吧,后浪”直接将情绪的阀门气压值爆表……

不论怎么,《后浪》它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又有主流的情感抒发,且单从视频中视听呈现的元素来看,我认为这是一支优秀的演讲视频,它完成了演讲的使命。

的确,它不够完美,存在着一些槽点。但当大家满屏刷着“精英后浪”、“爹味十足”、“你们在河流,我在臭水沟”、“浪什么浪,水都干了”……言论的同时,我有一些问题想问大家:

带有“主旋律”色彩的青年赞歌,我们是否应该求全责备?

当我们在看演讲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1#是迎合跪舔,或是鼓励打气#

对一件事情的定性往往都带有主观色彩。

我给班花买早餐,老师夸我“乐于助人”,但你非得说我是“无事献殷勤”,我也无法反驳。同一个场景下的同一行为,不同人的视角、直观体验自然不一样。

《后浪》视频的立意很简单,虽然有部分文字落于俗套、略显偏颇,但依然瑕不掩瑜。其表达中心思想无异于“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云云。视频里既有对“后浪们”的祝福勉励,又不乏期待和展望。

我们试着先把成见抛一边。平心而论,与其说“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是在向青年一代献媚,我倒觉得,这更像长辈们对青年们保留的祝愿与谦让。

“这个时代,终将是青年一代的”,说“跪舔”不如说“鼓励”更温柔、恰当。

但意见领袖们总是善于炮制“跪舔、谄媚”的主观色彩浓烈的语言毒药,一旦咬定了“前浪跪舔后浪”接下来便是“定罪”,指责其制造对立、踩高拉低,其心可诛。最后就是大篇幅地论证“跪舔有多油腻”、“该不该跪舔”。

与其先呼吁大家站队,真的,倒不如把思考的权利、沉淀的时间交给观众自己。

观众需要适量的意见引导,但不要引入死胡同。

2#奔涌在河流还是臭水沟#

他们说,视频里的后浪们更像是精英阶层的人物设定,旅行全球、出海探险、身着汉服站在上海CBD……

这确实说绝大部分青年无法能够拥有的机会和资源。(但指责的人他们又都意见一致地忽略了视频里翩翩起舞皮肤黝黑的普通小女孩、在夜色里相拥而泣的恋人……)

后浪是鸡汤还是毒鸡汤(后浪刷屏惹批评)(2)

基于内容本身来看,以“鬼畜”、“二次元”闻名的b站,要想借势出圈则需要通过展示它们那部分小众的、美好的、精彩的积极正面的素材内容得以实现。

而这部分素材内容他们选择到的有cosplay,无人机,滑板,琵琶,跳伞,漂流……我同样未曾体验过其中一项,但我并不觉得我的青年时代或是我的人生残缺了一部分“精彩”,更不会觉得这样的“后浪”是他们,我什么都不是。

我从没见过没机会勇闯天涯的人,拒绝喝雪花啤酒。

我们大可把讨论的焦点聚集在“精英后浪”上移开,视频的本意并不是去制造对立,拉高踩低。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而我们走向悲剧的第一步,就是条件反射地去质疑美好。

视频里美好事物和叙事的呈现,我们从中撷取到的更应该是鼓舞、激励、希望。

诚然,这不是一个好的时代。飞涨的房价、阉割的文艺、996的工作制度、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不均衡的发展…… 任何一点,都足以让人找到槽点,抱怨我们生活在被划定好的“臭水沟”里。

即便是这个社会存在不公,但侥幸的“精英”也只是少部分人、极少部分人;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绝大部分人都一样,同江流,共沟渠,同奔涌,共苟且。

一味地悲观、抱怨、发牢骚除了伤身,没有任何益处。你眼前的困境依然是困境,明天的苟且依然苟且。

但如果你拒绝了这碗鸡汤之后依然放任自流,真的不如举杯干了它,而不是:

把有理想,敢奋斗,愿改变现状的青年视为韭菜;把自怨自艾,满腹牢骚的人捧为阅历丰富的清醒者。

3#与其吹毛求疵,不如去看《相信未来》#

后浪刷屏后,有人“仗义执言”,洋洋洒洒给指摘出“一桶”槽点,从里到外、从用词到用意翻了个底朝天。

视频原话: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

批评者角度:

后浪是鸡汤还是毒鸡汤(后浪刷屏惹批评)(3)

一桶杠点之一

他的意思是人类积攒几千年的财富、知识、智慧和艺术并非属于“后浪”,而是与“前浪”共有,不必羡慕。

批评的逻辑好像并无问题,但他忽视了一个常识,我们指代一部分群体为A,势必会忽视这部分群体之外的B群体。

当我们讨论A群体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每次旁边都有人拿B群体来吧啦两句的时候就多少有了牵强附会,强行补充,为了杠而杠的意味。

比如,毛主席那句“世界是你们的(指青年一代),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其实表达的意思相差不大,但我们再去纠结“到底是谁的”一样没有意义。

视频原话: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批评者角度:

后浪是鸡汤还是毒鸡汤(后浪刷屏惹批评)(4)

一桶杠点之二

显然不是独属于年轻人的事儿,也用不着放在这里“被羡慕”。难不成,我40岁了,就不能再学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甚至看个电影、旅个行,都不能够了?

它并没有暗示“学习”是年轻人的事儿,更没有赤裸裸的年龄歧视。

原文想表达的意思更接近于:

相比而言,青年人有更多机遇去选择、去实现,在学一门手艺、语言、去旅行这些方面他们有更充沛的精力和体魄。

而不应该被某些意见领袖单独指摘出来,给人家扣上“年龄歧视”的帽子。

视频原话:

“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

批评者角度:

后浪是鸡汤还是毒鸡汤(后浪刷屏惹批评)(5)

一桶杠点之三

毫无疑问,对比的角度跟应该是时代与时代之间,而非同时代不同圈层之间的壁垒。

另外视频文字中有很明确的指向,这个壁垒是“相同爱好者”之间的壁垒,但批评指摘的文章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故意朝着“阶层”、“阶级”上引,他们深谙,只有对立、矛盾才能制造热度与话题。

相比从前,我们这个时代有更完备的网络技术和硬件设施,相同爱好者可以凭借高效、便捷的渠道聚集,不论是读同一本书、听同一首歌、向往同一个地方……让兴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在过去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比现在有更多选择和机会。

那篇文章下面有一条网友留言:

这是一个演讲,它有很多对比省略的手法,为了节奏感和对仗工整以及表达正向的情绪,就像是长诗或者散文一般,不像我们写说明文议论文一样非常详细面面俱到逻辑清晰。

演讲内容不等于书面语,为了适应演讲的形式,势必会做一些调整以适用于口语化表达。把它逐字拆解,过度解读,为了杠而杠,然后在文章里大谈“若批评无自由……”显得有些讽刺。

后浪是鸡汤还是毒鸡汤(后浪刷屏惹批评)(6)

与其吹毛求疵,真不如去看《相信未来》。

免费帮他杠一句:相信未来?难道我们就不应该也相信过去吗?

4

文章的最后,我并不想重述鲁迅“青年 冷气 向上 火炬 唯一的光”诸如此类的名言。

当何冰老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再一次响起,我更希望大家胸间充满的笃定和自信、热忱和期待。

能从中获得片刻欣慰鼓舞投身工作学习、振作奋起,真的要比叹气悲观实际得多。

我们从视频中获得短暂的激励也好,长远的反思也好,这个社会、时代只会因为有所行动而改变。

同在河流,我们的征途便向着星辰大海;

同在沟渠,我们便合流“后浪”,奔赴江河。

我们有义务,不让这个时代继续糟下去。

奔涌吧,一起!

作者:蓝色骨头,新闻系大四学生。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67年羊能活多久(67年大金羊不怕一万)

下一篇: 有就业才有收入生活才有奔头(工作有着落 日子有奔头)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