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穿着当翻译时的工作服,刘思齐穿着灯芯绒布上衣,半新的裤子,方口布鞋。
没有鞭炮迎亲,没有锣鼓齐鸣,也没有乐队助兴,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长子的婚礼就这样在中南海举行了。
这场婚宴一共设置了两桌,但来的人可不少,周恩来、邓颖超、朱德、康克清、刘少奇、董必武等。菜肴也很简单,以腊肉为主,还有苦瓜和红烧肉,颇有湖南风味。
毛泽东十分高兴,他举着酒杯走到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身边笑着说:“亲家母啊,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我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张文秋笑得合不拢嘴,赶紧点点头:“主席啊,我应该谢谢你,培养了岸英这么一个好孩子。”
毛主席欣慰地笑着,看着毛岸英和刘思齐这对新人,在一边给宾客敬酒,他竟然有点眼眶湿润了,兀自重重地点点头,心里对岸英一万个满意。可谁也没有想到,毛岸英一年后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了。
特殊的“劳动大学毕业证”
1945年,国内环境相对稳定,毛岸英告别弟弟妹妹和贺子珍妈妈,率先回到父亲身边。毛岸英回国那天,毛泽东亲自去机场迎接,毛岸英穿着军装,十分得体。毛泽东站在远处,看到儿子后眼眶湿润了很久。
“爸爸。”毛岸英把行李放在地上,朝着父亲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毛泽东大步向前,一把把毛岸英抱住,他高兴地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毛岸英离开父亲已经18年了,18年来,中国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孩子。他多次给毛岸英写信,督促毛岸英的学习情况,关心毛岸英的生活状况。
有时候毛岸英的信件迟迟不来,毛主席还会有点着急地写道:不知道你收到爸爸的信了没有,收到了希望尽快回信。
毛岸英跟随父亲来到延安的窑洞,李讷躲在妈妈的身后不敢露头,毛泽东笑着说:“我的大娃娃,你看看谁回来了,这是你的哥哥毛岸英。”毛岸英不怕李讷认生,抱起来李讷逗着笑着。
先前在父亲的信中,毛岸英收到过李讷的绘画作品,对李讷有一定的印象,毛泽东问:“我给你寄去的李讷的绘画作品,你收到了吗?”“收到了,很可爱。”毛岸英十分喜欢这个妹妹,李讷也喜欢这个哥哥,毛岸英和父亲聊天的时候,李讷便会在一边静静地听着。
但毛主席对自己的孩子是有点担心的,毛岸英在苏联吃的牛奶面包,回来能禁得住这里的苦吗?没几天,毛主席听说毛岸英在宝塔山下骑着朱老总的骏马十分“威风”,叫来毛岸英语重心长地说:“叫你到延安,是让你学习延安的作风的,我可不想让别人说我毛泽东的儿子搞特殊啊。”
毛岸英知道父亲的意思,1946年春节刚过,毛主席做了一个决定,让毛岸英去“劳动大学”改造,毛岸英欣然答应,与其说是改造,不如说是父亲对儿子的锻炼和考验。
当周恩来得知这件事后专门去向毛主席求情说:“岸英这个孩子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主席是不是对他要求太严格了。”毛主席摇摇头说:“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
不久,毛岸英接受父亲的建议,跟随吴满有到田野里锻炼,从犁地到播种、拔草、浇灌、收割,一直到粮食入仓,毛岸英把学习得来的农业技术记在随身所带的本子上。
据田志芳回忆,当他得知毛主席对自己的孩子如此要求严格的时候,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这年夏天,田志芳在中央机关的大食堂吃饭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位高个、宽肩、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的同志,他总觉得有点面熟,但实在想不起来这是谁。
吃完饭,田志芳又看见这个同志和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在一起交谈,田志芳赶紧问身边的人:“请问下,和徐老在一起的年轻人是谁呀?”那人回答:“那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田志芳突然想起来了:“哦,原来是毛岸英,可是毛主席的孩子怎么和我们一起吃大灶呢,他能吃惯吗?”那个小同志摇摇头说:“你不知道,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他让他的儿子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一句话把田志芳给说懵了,毛主席是共产党的领袖,他对自己,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让普通人想也想不到。
没多久,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毛岸英牵着一个骡子回来了,天上炮弹到处跑,毛岸英也不害怕,他只想去见自己的爸爸。毛主席看到毛岸英回来了,笑着对毛岸英说:“岸英啊,你都学会了什么?”
毛岸英说:“播种、拔草、浇灌、收割,啥都会了。”毛主席笑着点点头:“好啊,来,把你的手伸出来我看看。”毛岸英伸出手来,毛主席看着他手上厚厚的老茧满意地点点头说:“岸英啊,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啊。”
看到父亲很满意,毛岸英高兴极了,把乡亲们带来的核桃饼子,还有红枣都递给父亲。毛主席吃着枣笑着说:“岸英啊,我对你另有安排,决定让你去参加土改。”毛岸英知道父亲的意思:“爸爸,你让我干嘛我就干嘛,我不怕吃苦。”在土改工作中,毛岸英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刘思齐。
毛岸英大婚,毛主席送儿子礼物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和周恩来曾专门讨论过毛岸英,周恩来告诉毛主席,现在毛岸英已经成熟了,我听说在苏联还受到过斯大林的表扬,现在也该给他成家了。
毛主席说:“给岸英成家没有问题,等刘思齐到了年龄就可以了。”
刘思齐是张文秋的女儿,1930年3月2日出生在湖北,早年间毛主席曾把刘思齐认作干女儿,刘思齐曾回忆过和毛主席的相识:
我在延安第一次见到了主席,但可惜的是那时我的年龄太小了,只是朦胧的记忆中留下一个和蔼可亲的伯伯的形象,他轻言细语,笑容可掬。
毛岸英和刘思齐相识后,曾和父亲谈过这件事,毛主席笑着说:“那就是我的干女儿啊。”听父亲说完,毛岸英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门亲,这就更好了。但是毛主席坚决要让毛岸英再等一等。
1948年,刘思齐从北平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毛主席认为刘思齐年龄小,应该过了18岁再结婚。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再一次和父亲商量起来了这件事,毛主席这次欣然同意了,婚礼的日子定在10月15日。
毛主席询问了毛岸英请客的事情,毛岸英把一份名单交给了父亲。在一张纸上写着几个工工整整的小楷字:
董必武和夫人何莲芝
任弼时和夫人陈宗英
谢觉哉和夫人王定国
陈瑾昆和夫人梁淑华
邓颖超大姐
康克清大姐
王光美大姐
毛主席看完笑着说:“你这个丈母娘是成心的吧,成心让我毛泽东得罪人啊。”毛岸英不懂,便问父亲。毛主席笑着说:“请邓颖超同志不请恩来,请康克清同志不请朱老总,请王光美同志不请少奇,这不是让我得罪人吗?”
“可能是因为邓妈妈她们是妈妈的老战友,所以……”毛主席点点头说,没事,我来请。最后又以自己的名义在后面加了刘少奇同志等。
10月15日,不光是毛岸英举办婚礼,全国第一次公安会议恰巧也在这一天召开,毛主席先去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便匆匆赶回了中南海。
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毛主席,很少可以如此高兴了,蔡畅说:“新中国刚刚成立,你们就带了一个好头,新娘子不坐花轿,不用拜堂,娘家没有陪嫁,婆家也没有准备多少东西,这真是移风易俗的好典范。可见这对新人真懂事,应该表扬。”
婚宴上的毛主席和亲家母张文秋谈笑风生,毛泽东一边往徐特立、谢觉哉等老人碗里夹菜,一边说:“孩子的婚事没有要我操心,也没买这买那。吃了饭,请你们到他们的新房里去看看。”
酒至半酣,大家欢聚一堂,都夸毛岸英、刘思齐是一对好夫妻,说毛主席找了个好儿媳。伯伯、叔叔、阿姨还带来了小礼物,向他们表示祝贺。蔡畅、康克清各送了一对枕头套。王光美送给刘思齐一套睡衣。毛岸英让刘思齐好好保存这些喜礼,以留作纪念。
看到这一幕,毛主席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是非常高兴的一天,因为这是岸英和思齐结婚的日子,这喜酒和便饭,是岸英自己张罗的。他办得还可以,我要表扬他。如果办得不好,我也会批评他的。”
随后对着毛岸英摆摆手说:“岸英,你来,我给你个礼物。”毛岸英得知父亲还给自己准备了礼物,高兴地走过来。毛主席捧着一件黑色大衣说:“岸英啊,今天是你的大喜事,爸爸没有什么送你的,这个大衣是我在重庆谈判时候买的,没怎么穿过,就送给你当个礼物吧。”
刘思齐闻声也走了过来,毛主席看到刘思齐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便笑着说:“思齐啊,我有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这样,这个大衣你们晚上一起盖,也算你一份。”说完大家都笑了,一代开国领袖,如此清贫,让众人打心底里尊敬。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新房是社会部的宿舍。门上贴着大红喜字,房间里的床铺、桌子、椅子是向公家借的。床上只有两条薄被,一条是由单位发的统一规格的被子,另一条是刘思齐带过来的嫁妆。其余的,只是一些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开国领袖的儿子的婚礼,在这样简单的布置中举办完了。当时毛岸英27岁,刘思齐仅仅19岁。婚后的刘思齐十分幸福,一边读书一边陪着毛岸英。或许,刘思齐也没有想到,她和毛岸英的婚姻只度过了一年的时间。
毛主席嘱咐大家:不要告诉刘思齐
和刘思齐举行了婚礼一年后,毛岸英主动请缨,希望父亲同意他去参加抗美援朝,为了让彭老总同意,毛主席特地请彭德怀吃了家宴,彭德怀最后答应了毛主席,并告诉毛岸英,一切行动听指挥。
出发前一晚,毛岸英专门来到医院和刘思齐道别,刘思齐前几日正在医院做阑尾炎手术,此时刘思齐不知道,毛岸英已经瞒着他报名了前赴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明天将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那里可能通讯不方便,希望你不要担心,如果没有收到我的信,也千万不要着急。”
“你要到什么地方去?要去多久?”
“要去很远的地方。”
毛岸英没有说,刘思齐也没有再问,毛岸英嘱咐,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把学业完成了,每个星期要记得去中南海看看爸爸,帮忙照顾好毛岸青。
面对毛岸英的嘱咐,刘思齐隐隐感觉到不对劲。直到几天后,刘思齐又得知,毛岸英也去给妈妈张文秋道别了,临走的时候还借走了手表。不曾想,毛岸英入朝一个月后,在大榆洞壮烈牺牲,为了保密,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身体,周恩来默默把这件事压了下来。
几个月,毛主席才得知这个消息,时任毛主席卫士的李家骥回忆道:
主席听到后很突然,又拿烟,又把烟丢那儿。回过头,他又点烟。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疼,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此后,为了不影响刘思齐的学业,他嘱咐工作人员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刘思齐,他自己一个人承受着失去爱子的巨大痛楚。
刘思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那时候爸爸已经知道岸英牺牲了,每次我去中南海,他都和我聊得十分开心,丝毫看不出来他已经知道了,现在我难以想象,他到底承受了多少。”
直到几年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回国,毛主席才把这个消息告诉刘思齐,刘思齐嚎啕大哭,她一直爱着自己的丈夫,一直爱着这个和自己只有一年婚姻的人。
毛主席收到毛岸英的遗物,悄悄珍藏起来
1959年,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在中南海举办了婚礼,看着女儿们的年龄越来越大了,毛主席嘱咐大家,遇到适合的就可以试试。他最担心的就是刘思齐,刘思齐年纪小,不应该耽误自己,毛主席多次写信嘱咐刘思齐,希望她改嫁。
刘思齐明白父亲的苦衷后含泪答应了,并亲自去朝鲜看望了毛岸英的墓,在毛岸英墓前,刘思齐泣不成声。她和杨茂之结婚后,给孩子起名字“杨小英”,用来怀念自己的前夫毛岸英。
然而几十年后,刘思齐居然得知了一件让她感动不已的事情。
1990年,在毛主席逝世14年后,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全面清理毛主席留下的遗物。在这次清理工作中,有了出人意料的发现:仓库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柜里有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一看就是精心收藏起来的。
但这些衣服已经旧的严重发黄,还有很多用长袖改成的短袖,还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发的防寒帽,让大家感到奇怪的是,这些衣服并不是毛主席的,因为衣服的大小和毛主席的身材严重不搭。
无奈之下,工作人员联系了毛主席的儿女们,刘思齐看到后一眼认了出来,她哭着说:“不用查了,这是我丈夫毛岸英的遗物,岸英牺牲后,志愿军把这批遗物送到国内,爸爸没有交给博物馆,也没有交给我,怕我伤心,他自己收藏起来了。”
当李敏和李讷得知这一消息,被父亲巨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他对毛岸英的爱,似乎难以用言语表达。
刘思齐说,这些衣服中有毛岸英在朝鲜穿过的衬衣,白棉布底,赭色细方格,商标为一树叶,标有“荣新内衣厂出品”字样,左胸口袋,长袖,7粒小白色胶扣,其中袖口有两粒,领口有“130114领衬”字样。
最后,刘思齐把这些珍贵的遗物捐赠给了毛主席的家乡韶山,每年清明,每年毛主席诞辰日和逝世纪念日,刘思齐都会去韶山看看,然后去博物馆看看丈夫留下的东西。
尽管这些衣物已经泛黄而严重磨损,但睹物思人的刘思齐,每次看到这些,那些回忆便会不禁在脑海闪现,隔着那展台上的玻璃,她一次次泪涌而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