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内容

廿四节气,廿四节气诗元稹(用好非遗传统文化宝藏)

关于【廿四节气】,廿四节气诗元稹,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青岛大学:用好非遗传统文化宝藏2、廿四节气

1、青岛大学:用好非遗传统文化宝藏

廿四节气,廿四节气诗元稹(用好非遗传统文化宝藏)

侍锦教授为学生上民间美术课。青岛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廿四节气,廿四节气诗元稹(用好非遗传统文化宝藏)

团队依托上合经贸区,传播“一带一路”非遗文化。青岛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老师,我们又拿金奖啦!‘互联网+’大赛的!”

“老师,我被博物馆录取啦!千人取一个!”……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侍锦教授经常为学生们一个个喜讯开心不已。

“这要感谢非遗传统文化宝库的赋能!”侍锦对记者说。

经过多年非遗进高校的实践,侍锦非遗团队构建了五位一体的非遗美育实践教学模式——博物馆实物教学+调研场景教学+互动体验教学+创新实践教学+项目大赛教学,美育育人的同时,在非遗推广、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教室就是博物馆

侍锦是一个资深的民间工艺品收藏家。从一个古朴的鱼盘开始,至今他已有了近万件藏品,这是他实物教学的宝库。

“这只墨盒的精巧,这匹鲁锦的纹样,只有摸到实物,才能切实感受它们的美。”侍锦对记者说,尝到了非遗实物教学的甜头,他在这条路上坚持了30多年,带领团队创出了非遗“沉浸式实物”教学模式。

2019年年底,青岛大学在浮山校区图书馆寸土寸金的四楼辟出1000多平方米,建立了教学型的民间工艺美学馆,开国内高校之先河。侍锦和团队花费30多年心血淘来的万件民间工艺品安放在此,向全校开放。

大到千工床、织布机,小到泥老虎、银首饰,气韵饱满的鱼盘、精妙绝伦的柜奁、图腾绚丽的织物,或厚重或轻灵,或热烈或朴拙,美学馆万件藏品,让穿越时空的美扑面而来……

每个学子都可以推门而入,领略先人的审美智慧、匠人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系脉络。

这里不仅是一个博物馆,更是学校综合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基地。

这里是青岛大学的《民间美术》《传统纹样》等专业课的教室:立体“沉浸式”的教学空间,润物无声,触手可及的非遗之美,让中国特色融入学生的血脉;

这里是全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与实践》的课堂:扎染、活字印刷、布老虎、甲马印画……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刻感受非遗魅力,提高审美认知;

这里是面向校内外的非遗传播大讲堂:剪纸、花鸟字、刺绣、印染、衍纸、焗艺、木版年画和拓印等非遗传承人被请进来做老师,让学生直面民间高手;

这里是非遗美育教学的研究中心:田野考察拍摄的图片、搜集的资料、收集的民艺实物、研究数据等构建了系统的课程体系。近年来,获批非遗相关课题立项20余项。

非遗滋养,专业课受益

近几年,团队所任教专业连续4年有学生考取清华美院研究生。“录取的学生,不仅在于绘画功底和表现技巧强,更因为他们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非遗的底色,让学生就业优势凸显;陈宇被上海博物馆录取、张玉被滕州市文化馆录取、孙建鹏被青岛市市南文化馆录取……

在非遗团队老师的指导下,近几年学生们捧回200多项各类大奖。

团队成员彭卫丽副教授的研究生荆兰淇,作为《匠染织梦——齐鲁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践行者》项目负责人,刚刚抱回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国赛铜奖。

“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非遗元素的优势让我们底气十足。非遗让我受益良多,下一步我会围绕非遗展开自己的毕业研究。”荆兰淇对记者说。

高校,担起非遗薪火相传的使命

“这些年,我带了50多个研究生,有30多个在学校工作,他们继续在学校传播非遗文化,成为非遗传播的‘点灯人’。”侍锦满面春风。

团队的顶梁柱彭卫丽,是侍锦2002届的研究生,在教学、科研成绩斐然的同时,指导学生拿回100多个大赛奖项。

“读研究生期间,我接触到非遗,被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确立了自己教学与科研的方向。”彭卫丽对记者说,“在非遗文化的滋养下,学生们的品质、技能、创新意识都得到提升,我由衷地高兴。我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不断地往下传。”

很多同学成为非遗发烧友,加入非遗推广的队伍;毕业的学生经常来电话通报自己发现的民间工艺宝贝……

依托博物馆,青岛大学担起了非遗美育传播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举办非遗展览20场次,非遗讲座45场次,公益实践体验100余场次……

2020年团队受青岛市文旅局委托,全面普查市级以上207项非遗项目,开展“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手绘图典”项目的普查、调研、书籍设计等工作。

2022年,青岛大学民间工艺美学馆获批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侍锦获“2020山东非遗年度人物”殊荣。

非遗,高校美育育人的宝藏

“每一件值得留存的非遗工艺品里,都蕴含着制作人的生活态度、工匠精神。所以,非遗是美育也是德育。”侍锦深有感触。

借助非遗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民族自信、家国精神、正确的价值观,这是非遗团队“崇德尚美”的育人理念。

第一节课,同学们要介绍自己家乡的非遗元素;放假时,调研家乡非遗文化。随着课程的深入,越了解越热爱,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慢慢地培养起来。

在西柏坡、沂蒙山等地方调研,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田野考察采访时,民间工艺传承者的自身经历会给学生上一堂最生动的思政课……

侍锦讲授的《民间美术》早已是省级一流课程,课程蕴含的非遗思政内容,提升了课程的含金量。

美术学院2017级吴茂林同学的故事,让人看到了非遗美育育人的能量。

一入大学,吴茂林便跟随侍锦参与创办云贵印染工作室。连续保持全系双第一成绩的同时,他在百余项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一个勤奋的非遗推广志愿者。

身为“全国百名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他搭建了“非遗+”创新创业团队,公司开得红红火火。毕业后,他却选择去新疆做一名武警。

电话中他对记者说:“在走访调研中,沂蒙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参军梦。未来,我将用在非遗团队领悟到的努力和严谨去实现更多的价值。”

让非遗活起来,服务社会

美学馆设立文创工作室,致力于教育研学、文创设计、助力三农,形成“教、研、产、创”一体化实践平台,为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成果转化开创了新路径。

“你看,就是在馆藏的这款木质食盒的基础上,学生受到启发,为企业开发了一款点心包装盒,获得了大奖。”团队成员田鑫老师介绍说,每年学生的非遗元素毕业设计作品,很多都会受到相关厂家的青睐,直接买走。

2021年,美学馆参与组织协办青岛市首届非遗+文创设计大赛,并推出“青岛非遗礼”“青岛有礼”“英气楼糕点”“植秀堂驻颜面膜”等非遗相关文创产品,推动了地方非遗文化发展。

近几年来,非遗团队联合企业、政府等诸多社会力量,组织策划了非遗进乡村、进文旅小镇,打造非遗工作坊、乡村记忆馆、美丽乡村示范基地等十几处,在非遗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青岛大学美院校友、企业家孙亮,积极参与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他请来侍锦团队做指导,建设运营“源乡·和溪廿四节气文创村”,为村民和返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2022年,侍锦带领彭卫丽等团队成员所做的实践成果《教育引领、文化赋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范式》,获得两年一届的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山东省政府颁发的这块铜牌挂在美学馆入口,熠熠生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廿四节气

廿四节气

中国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受关注。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其是通过长期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总结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因此被称为“太阳历”。大约从夏朝开始,我国劳动人民就遵循二十四节气从事生产活动,所以其又被称为“夏历”。那么,二十四节气究竟形成于何时?笔者曾认真研究了炎帝史料,从中发现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炎帝时代。

上古时代,天人合一。任何一个首领,其首要职责就是仰观俯察,授民时历,并以此为中心进行祭祀和管理礼制;其次才是开疆拓土。有了“认识天文,教民稼穑”的本领才能为先民所敬重和拥戴,从而担任“领袖”。史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的萌芽状态,那时人们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燧人氏时代已经确认天北极,创《河图》《洛书》、星象历;伏羲氏时代发明了八卦,并创立了天道观测系统;到了炎帝时代发明了太阳历,发现了太阳黑子,并发明了荧惑历(火星历)等,促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

炎帝发明太阳历已被考古界证实。1972年河南伊川土门遗址出土了神农氏太阳历陶缸。历图整体作双踆乌载日,像一个大圆里面画了五只眼睛。据史学家王大有先生考证,这个图就代表了二十四节气。一幅简单的图画就概括出复杂的节气,祖先的聪明才智令人叹服。

今天建筑物前的装饰物华表柱,在炎帝时代是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时间、节气,并以此观测恒星的周期。早期先民也是靠这种“日晷”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并由此认识到“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如此看来,节气的发明最少有6000年了。

后来,《尚书·尧典》 中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记载,相当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周礼》中有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明确提出了冬至和夏至。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出现了“日夜分(春分和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始雨水”“小暑至”“霜始降”等称呼。到了西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淮南子·天文训》则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天气与物候的对应。

太阳历简称阳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一年365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分12个月。由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位置的不同而冷暖气温不同,因此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日落日出,风雷雨雾。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先民们总结出一套大自然运转的规律——即一个季节还可细分为六个节气,四个季节为二十四个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古人划分四季的方法,立,开始。即春、夏、秋、冬开始的意思。立春的日期为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立夏为每年公历5月6日前后;立秋为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立冬为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这两天昼夜时长相等,同时,春分和秋分又把春天和秋天分成两段。春分为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秋分为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

夏至、冬至:是指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又因夏至日的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因此古人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夏至为每年公历6月22日前后;冬至为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

雨水:指干旱期已经过去,降雨开始逐渐增多。雨水为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

惊蛰:动物冬眠叫入蛰,复苏后叫惊蛰,古人认为,是春天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故曰惊蛰。惊蛰为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

清明:是指天气清明洁净,草木返青,春回大地的时令。清明的日期为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

谷雨:古人言,“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雨水明显增多,促使谷物茁壮成长。谷雨的日期为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

小满:指夏季的农作物开始结穗,但颗粒尚未饱满,正在成熟期。小满为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

芒种:指有芒的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小暑、大暑:都是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刚开始热的时候;大暑是最热的时候。小暑为每年公历7月7日前后;大暑为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

处暑:指天气转凉,炎热的夏季已经结束、隐藏起来。处暑为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

白露、寒露:气温降低,夜间的雾气已经可以凝结成白色、晶莹的露珠了。白露为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寒露为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

霜降:天气越来越冷了,水汽凝结成了颗粒状的白霜。霜降为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开始下雪,小雪、大雪表示落雪的程度。天气越冷雪就越大。小雪为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大雪为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

小寒、大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指寒冷初期;大寒指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小寒为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大寒为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每个节气对应适宜的农务,以便指导农业生产。比如民谚:“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也是世界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直到今天,它对农业生产仍具有指导作用。英国学者李约瑟赞誉:“中国人在阿拉伯人以前,是全世界最坚毅、最精确的天文观察者。”

廿四节气

中国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受关注。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其是通过长期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总结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因此被称为“太阳历”。大约从夏朝开始,我国劳动人民就遵循二十四节气从事生产活动,所以其又被称为“夏历”。那么,二十四节气究竟形成于何时?笔者曾认真研究了炎帝史料,从中发现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炎帝时代。

上古时代,天人合一。任何一个首领,其首要职责就是仰观俯察,授民时历,并以此为中心进行祭祀和管理礼制;其次才是开疆拓土。有了“认识天文,教民稼穑”的本领才能为先民所敬重和拥戴,从而担任“领袖”。史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的萌芽状态,那时人们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燧人氏时代已经确认天北极,创《河图》《洛书》、星象历;伏羲氏时代发明了八卦,并创立了天道观测系统;到了炎帝时代发明了太阳历,发现了太阳黑子,并发明了荧惑历(火星历)等,促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

炎帝发明太阳历已被考古界证实。1972年河南伊川土门遗址出土了神农氏太阳历陶缸。历图整体作双踆乌载日,像一个大圆里面画了五只眼睛。据史学家王大有先生考证,这个图就代表了二十四节气。一幅简单的图画就概括出复杂的节气,祖先的聪明才智令人叹服。

今天建筑物前的装饰物华表柱,在炎帝时代是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时间、节气,并以此观测恒星的周期。早期先民也是靠这种“日晷”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并由此认识到“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如此看来,节气的发明最少有6000年了。

后来,《尚书·尧典》 中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记载,相当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周礼》中有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明确提出了冬至和夏至。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出现了“日夜分(春分和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始雨水”“小暑至”“霜始降”等称呼。到了西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淮南子·天文训》则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天气与物候的对应。

太阳历简称阳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一年365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分12个月。由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位置的不同而冷暖气温不同,因此产生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日落日出,风雷雨雾。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先民们总结出一套大自然运转的规律——即一个季节还可细分为六个节气,四个季节为二十四个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古人划分四季的方法,立,开始。即春、夏、秋、冬开始的意思。立春的日期为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立夏为每年公历5月6日前后;立秋为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立冬为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这两天昼夜时长相等,同时,春分和秋分又把春天和秋天分成两段。春分为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秋分为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

夏至、冬至:是指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又因夏至日的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因此古人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夏至为每年公历6月22日前后;冬至为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

雨水:指干旱期已经过去,降雨开始逐渐增多。雨水为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

惊蛰:动物冬眠叫入蛰,复苏后叫惊蛰,古人认为,是春天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故曰惊蛰。惊蛰为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

清明:是指天气清明洁净,草木返青,春回大地的时令。清明的日期为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

谷雨:古人言,“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雨水明显增多,促使谷物茁壮成长。谷雨的日期为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

小满:指夏季的农作物开始结穗,但颗粒尚未饱满,正在成熟期。小满为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

芒种:指有芒的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小暑、大暑:都是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刚开始热的时候;大暑是最热的时候。小暑为每年公历7月7日前后;大暑为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

处暑:指天气转凉,炎热的夏季已经结束、隐藏起来。处暑为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

白露、寒露:气温降低,夜间的雾气已经可以凝结成白色、晶莹的露珠了。白露为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寒露为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

霜降:天气越来越冷了,水汽凝结成了颗粒状的白霜。霜降为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开始下雪,小雪、大雪表示落雪的程度。天气越冷雪就越大。小雪为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大雪为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

小寒、大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指寒冷初期;大寒指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小寒为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大寒为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每个节气对应适宜的农务,以便指导农业生产。比如民谚:“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也是世界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直到今天,它对农业生产仍具有指导作用。英国学者李约瑟赞誉:“中国人在阿拉伯人以前,是全世界最坚毅、最精确的天文观察者。”

廿四节气

24个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本文关键词:2023年廿四节气,廿四节气顺口溜,廿四节气与月份,廿四节气顺序,廿四节气诗元稹。这就是关于《廿四节气,廿四节气诗元稹(用好非遗传统文化宝藏)》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孕妇梦见老鼠生男生女,孕妇梦见老鼠是生男生女(听说胎梦梦到这两种动物)

下一篇: 梦见孔雀开屏是什么征兆,梦见孔雀开屏啥意思(预示怀孕的胎梦有哪些)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