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既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七月既望的既望是什么意思,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古文中“望”、“即望”和“既望”分别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2、既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七月既望的既望是什么意思1、古文中“望”、“即望”和“既望”分别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
古文中“望”、“即望”和“既望”分别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读完这篇小文章,让你明明白白
我们在读古文时,经常会看到“望”、“即望”、“既望”这样的表示日期的词,那么,它们到底是代表哪一天呢?
苏轼的《前赤壁赋》第一句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他的《后赤壁赋》第一句是:“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南宋文人周密的《观潮》中,第一句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这些上来就交代时间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古人创建农历的时候,把一些特定的日子给予了一些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日叫“朔”,每月的十五叫“望”。“朔”的前一天叫“即朔”,也就是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就这个比较绕一点)。“朔”的后一天叫“既朔”。这两个字:“即”读二声,“既”读四声。读声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哦。那么,“望”的前一天就是叫“即望”,是农历十四;“望”的后一天叫“既望”,是农历十六。像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在古文中就叫做“八月之望”,明天到了八月十六,古文中就叫做“八月既望”。怎么样,您看明白了吗?
2、既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七月既望的既望是什么意思
七月既望”的既望”指的意思是:农历每月十六。
七月既望”的意思是:七月十六日。
七月既望”的出处:
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前赤壁赋》。
相关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相关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相关注释:
壬戌: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徐:缓缓地。
兴:起。
属: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少焉: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横贯江面。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乘。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改为凭”,但原文应为冯”。虚,太空。御,驾御。
遗世:离开尘世。
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
登仙:登上仙境。
相关赏析: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本文关键词:七月既望中既望什么意思,七月既望的既是什么意思?,七月既望的既望是什么意思,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既望是什么意思,七月既望中既望的意思。这就是关于《既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七月既望的既望是什么意思(古文中“望”、“即望”和“既望”分别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