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和来历】,和氏璧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历史上真的有和氏璧吗?有的话下落如何2、和氏璧的故事和来历:和氏璧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1、历史上真的有和氏璧吗?有的话下落如何
“楚卞和往荆山,见石中有璞玉,抱献楚历王。……和曰:‘吾非泣足也,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名之曰诈,是以泣也。’王取璞,命玉人琢之,果得美玉,厚赏而归。世传和氏璧,以为至宝。”古人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大异于今人,但卞和终究以他的两条腿和数十年光阴成就了和氏璧的一世之名。
和氏璧的来历,大体如此,这段过往,在《朝非子》、《吕氏春秋》及《国语》等许多史料中均有记载。和氏璧的发源或与记载有出入,不过是细枝末节而已。和氏璧被人们发现时,便被视为“价值连城”,“天下所共传宝也”,楚文王令工匠雕琢成无暇玉璧,很是看重,“深藏不露”,后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以璧赐之。
昭阳得璧后,想必自觉如“锦衣夜行”,在会宾客时拿出来显摆,不慎遗失。张仪适逢其会,被众人拿住,打的是皮开肉绽,可和氏璧终究杳无影踪。数十年后,赵惠文王偶然得知了和氏璧的下落,强夺了过来。这消息不胫而走,然后就发生了秦昭王以十五城与赵惠文王博弈,蔺相如横空出世“完璧归赵”的故事。
尽管和氏璧被世人传得是价值连城,但玉璧与城池敦轻敦重,秦昭王自然拿捏得住。公元前228年,秦军大兵攻打赵都城邯郸,赵幽王投降,和氏璧进驻秦王的宝库,自此隔断世人的目光——此后,和氏璧再没有出现正史的记载之中。
和氏璧的“足迹”,可以说遍及春秋至秦统一全国的史料、文书,更有蔺相如借和氏璧的“东风”直斥强秦、驳秦王面子而名动天下,甚至在其发现初期,连张仪也为它付出地代价,若说是古人杜撰出来,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和氏璧应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事物。
秦统一全国后,收天下奇珍,和氏璧最终被秦始皇收入囊中是毋庸置疑,此后,和氏璧就像灭亡的王朝一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却引发了后人的兴趣。我们知道,自秦王将其收走,文人史官似乎就对和氏璧失去了兴趣,对它绝口不提,这里面到底有何隐情?
2、和氏璧的故事和来历:和氏璧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简要回答
赵惠文王同一时期的秦国君主秦昭襄王在得知和氏璧归属赵国王室后,于前283年向赵国派遣使者,希望以15座城市来换取和氏璧,三次进献和氏璧说明做人要有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完壁归赵说明要有勇有谋。
很多人都听过和氏璧的故事,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和氏璧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和氏璧到底讲述了什么吧!
详细内容
和氏璧的来历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内)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完壁归赵的故事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作势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个故事后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勇有谋,顾全大局,能够随机应变。
声明:本篇经验系「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关键词:和氏璧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和氏璧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和氏之璧的故事简介,关于和氏璧的故事有哪些,和氏璧的背景故事。这就是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和来历,和氏璧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历史上真的有和氏璧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