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导读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

2、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

3、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

4、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5、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6、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

7、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

8、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9、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10、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

1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

1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13、第二部分(第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14、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

15、“王好战,请以战喻。

16、”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

17、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8、”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9、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20、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21、于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

22、第三部分(第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押司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史(押司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下一篇: oppo滑屏手机(oppo手机怎么换滑屏方式)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