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九年级古诗赏析
九年级上《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1.诗歌开头运用什么手法?作用如何?运用“兴”的手法,诗歌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婉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
2.说说下列诗句的作用。(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既写出了姑娘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形象。“悠哉”连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难耐的相思之苦。
(3)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描写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地表现出来。但这并非是已然的事实,而是“君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的幻想。
描绘这一美满结合,突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思念之深。也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3.“诗无邪”,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综观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纯真爱情。《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希。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si)。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zhi)。 1.诗歌如何抒发对伊人的怀念之情的?作者是借景抒情。
作者以蒹葭起兴,先描绘出一幅清秋河边肃杀凄凉的图画,来衬托自己追寻意中人未得迷茫失落的惆怅之情。2.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综观全诗,它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逐步展示主人公急切寻找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相见欢 南唐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另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本文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剪不断 理还乱(3分)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对故国的怀念与被囚的孤独寂寞之情3、上下两阙抒发感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答:上阙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寂寞的心情;下阙以形象的比喻反映心头无可解脱的离愁。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整首词表达了伤春怀旧的思想感情。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脍灸人口,请作赏析。答:这两句诗既是现实生活里的春景,也是词人往昔美好生活情感的记忆。
“花落去”是伤春,“燕归来”是伤别,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富有哲理。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这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超脱尘世恬静闲适、安贫乐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凌霜傲立,不随波逐流,悠然自得的形象。
2、写诗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看”好吗?为什么?答:不好。“见”字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诗人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
更好地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4、心远地自偏道出了怎么样的哲理?答:只要人心恬淡静谧,即使身处闹市,也像住在偏僻幽静的地方一样。
游山西村 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答: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2、诗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情感?答:官场被诬的愤愤不平,农家纯朴生活给他的欣慰、相信终会否极泰来,理想一定会实现。
3、颔联中写景中蕴涵哲理,请作赏析。诗人漫步在山峦间,穿行于曲折的溪流旁,草木茂盛,山路难觅,迷惘之时,突然发现前方花明柳暗,茅舍乡村。
顿感豁然开朗。道出了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也告诉我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困难时不要气馁,美好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右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作者用了“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天狼即天狼星,在此“天狼”比喻入侵北宋的辽国与西夏。
2.词中的“孙郎”是谁?。
二、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15分是不是太少了点哈 1《观刈麦》 白居易 【赏析】 《观刈麦》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结尾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叙事的同时采用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月夜》 刘方平 【赏析】 刘方平,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颖阳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
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
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
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
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
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
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
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
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
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
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
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
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
就更为寥寥。 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征,不好去穿凿。
3《破阵子》晏殊 赏析一: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阕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阕写人物。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
三、九年级上语文课后十首诗词名句赏析急啊
25课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作品:破阵子 内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题解: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
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3.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注释】〔1〕征铎:行车铃。
〔2〕槲、枳:皆树名。是山中野生灌木或乔木。
〔3〕杜陵:在长安城南,见前注,此处代指长安。回塘:曲折的池塘,可能是指曲江。
也是代指长安。 【解题】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亦称楚山。
传说汉初“四皓”隐居此处。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未年诗人离开长安时。
【简析】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
表达了愁旅而思乡的情感,章法构思皆是标准的律诗模式。此诗成名主要在于第二联的成功。
诗人选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现羁旅之思景物组合成一个意境,有声有形,形象感极强。诗人将十个名词,一一对应,一气排开,形成一联。
句式新奇。而从总体看,这一联在诗中,又不是诗人刻意为之所致,而是自然而然的直书所见,它是行人对景物的一种条件反射,而这也只能是愁旅者的反应,因而,它又体现了诗人苦旅旅之感。
在这一幅山中早行图中,行人之心与路途之景交汇在一起。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驿]驿站。
[更著]又加上。[一任]任凭,不在乎。
[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碾]轧碎。
[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
四、初三九年级上册古诗鉴赏
望 江 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
五、初三九年级上册古诗鉴赏
望 江 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六、初三语文25课词五首的古诗赏析.每一首每一句,分开赏析、(写上题
词五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内容分析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突出了一个“狂”字;下片则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写作特色(手法﹑写法)引用典故“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看孙郎”引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如少年人的豪情.词语品析“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语言特色豪放派风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内容分析1.上片描述了军旅生活,说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2.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和顺利,接下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语言特色比较《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的是打猎经历和军中生活,或牵犬擎苍,骑马狂奔,或沙场点兵,力挽强弓,写的都是豪壮之举.“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的是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风格雄浑,豪放.《忆江南》内容分析1.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2.“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3.“过尽千帆皆不是”写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 .词语品析第二句中的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名句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苹洲.赏析: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意境).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苹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渔家傲 秋思》1.本词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2.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3.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使思乡之情绵绵深沉.意境分析:深夜,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悠悠不断的羌笛声,越发的思念家乡无法入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武陵春》1.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3.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闻说”“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这种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很新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七、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赏析题 谁有
资源简介:
诗词赏析专项训练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以简要的语言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读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的名句:______ ____,______ ___。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_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简述诗中作者心情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沧海是见到的那些实景?2、面对萧瑟秋风,作者却与众不同,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尤其是 这句诗,情景交融,既写出了大海的壮美,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 的烈士胸襟。(提示:此处用《龟虽寿》的诗句填空)五、《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杜牧的绝句寓意极深,本诗有什么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有人认为,《江南春》中的“千里”应为“十里”之笔误,请谈谈你的看法。
八、初中语文古诗全(苏教版)
710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102【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103【浣 溪 沙】(苏轼·北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710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7105【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106【对联六副】1.湖南岳阳楼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杭州岳坟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5.积句联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6.方志敏卧室联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710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10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7109【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7110【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111【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1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113【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古诗词辑录720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202【登岳阳楼】(杜甫·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203【蝉】(虞世南·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7204【孤雁】(杜甫·唐)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7205【鹧鸪】(郑谷·唐)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7206【采莲曲】(王昌龄·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7207【莲叶】(郑谷·唐)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7208【赠荷花】(李商隐·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7209【白莲】(陆龟蒙·唐)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7210【莲】(苏轼·宋)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7211【沁园春 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212【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213【卜算子 咏梅】(陆游·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九、初中语文古诗名句及赏析(人教版)
一、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1 托物言志。 “ 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借“世外桃源” 无处可寻,表达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
2 动静结合。“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眺》),城市、天空本是静态事物 ,因作者泛舟江上 ,产生错觉。
3 渲染烘托。“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卷”“倾城”突出随从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渲染出出猎阵势的雄武。
4 虚实相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两句皆为虚景,要注意与现实景况的区别。
5 映衬手法。包括正衬和反衬。正衬手法如“小园香径独徘徊”,衬托出主人公生活的闲适。反衬手法有:⑴ 以乐景写哀情;⑵对比。“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其中一点红色更显出周围的苍白寒冷。
6 借古喻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借南朝前事暗合今朝政事,诗人借以讽喻统治者不要大兴土木,浪费民财。
7 典故、用事。好用典故似乎是词人的专长。“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等都是。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二、名句理解或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我的意愿”是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
4赏析《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地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