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天的诗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
二、初夏早上雨后初晴的诗句
《初晴》
——宋·王安石
幅巾慵整露苍华,度陇深寻一径斜。
小雨初晴好天气,晚花残照野人家。
《初晴》
——宋·陆游
暑雨初收体为轻,远山尽出眼偏明。
诗凭写兴忘工拙,酒取浇愁任浊清。
绿树有阴休倦步,澄溪无滓濯尘缨。
老人本少凋年感,不奈江城暮角声。
《雨晴后陪王员外泛后湖得溪字》
——唐·独孤及
远山媚平楚,宿雨涨清溪。沿溯任舟楫,欢言无町畦。酒酣相视笑,心与白鸥齐。
《雨晴》
——宋·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名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晓雨初霁》
——宋·陆游
晓来一雨洗尘痕,浓绿阴阴可一园。
燕子声中寂无事,独穿苔径出篱门。
《初晴应教》
——唐·虞世南
初日明燕馆,新溜满梁池。
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三、描写北京夏天早晨的古诗
夏意【作者】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
“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
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
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
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四、关于夏天清晨开始入睡的诗句
一个夏日的早晨
一个夏日的早晨,阳光直射到她的背上,折射到天花板上,衣柜上,最后,射到她那仍存泪痕的脸上。她没有睁开眼。
她是一个很平常的的女孩子。和许多人一样,爱睡觉,爱做梦。但是,她却几乎从未清楚地记得过她的梦。很多个早晨,阳光温柔地披在她慵懒的身上,她慢慢清醒,但同时,清醒的意识也在一点一点地抹掉,她昨日梦的记忆。就算有,也不过多久,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好友告诉她,这只是深度睡眠的表现罢,但她仍然颓丧着。听着别人绘声绘色地讨论着梦,她只能失魂落魄地呆望着前方,一言不发。
就好似《根鸟》中十八岁以后就不再做梦的板金家族一般,“梦”这个名词的困扰着她的生活。她不会像他们一样被黑夜的空洞给惊醒,但每天早晨起床后,总会心慌意乱,烦躁不已。那样的感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把她逼近崩溃的边缘。
“砰–”,她关上家门。家里又是死寂一片,并不是没有人,而是熟悉的那冷漠的面容。毫无疑问,爸妈又冷战了。她无动于衷,因为,习惯了。如一个电子系统,她自动屏蔽所有的一切,径直走回卧室,倒下。
“哗啦–”,是东西破碎的声音。她强迫自己不去听,强迫自己不去想,强迫自己进入梦乡。很幸运的,她入睡的很快。或许是太累,或是什么其他复杂的东西迫使她如此。殊不知,眼泪,已悄悄划过她的面庞。
“宝贝,还发什么呆呢,过来了!”是母亲温柔的声音。眼前,是那张熟悉的大床,还有慈爱的父亲。她懵懵懂懂地爬上床,得到的,是一个暖暖的拥抱,久违了。那天,父母牵着她,走过破烂的老屋,数着儿时的痕迹:墙上发黄卷起的字母表,房间里只余一块木板在嘎吱作响的床,洗手间里被蜘蛛网覆盖的卷纸,阳台枯萎的盆栽……他们说着,笑着,回忆着。天边浮现出和从前一样的,只有四个颜色的彩虹。
突然,她觉得她的身体暖暖的,似乎就要被融化:是阳光。但是,所有的画面都如此清晰,没有一丝逃走–父母的笑容,温暖的拥抱,破旧的老屋……是,梦的记忆么?
她睁开了眼,嘴角被什么力量轻轻挑起。
那一个夏日的早晨,一切结束,一切开始。
五、求春夏些早上的诗句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六、描写北京夏天早晨的古诗
夏意【作者】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