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关于列子的古诗句

一、钟子期的诗句有哪些

赞知音

伯牙善抚琴,子期最辨音,高山情依依,流水叹古今.

高山可仰止,流水能赏意,人去琴无声,琴在无人知.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席间咏琴客

[唐]崔珏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旅中怀孙路

[唐]贯休

暮尘微雨收,蝉急楚乡秋.一片月出海,几家人上楼.

砌香残果落,汀草宿烟浮.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知音者诚希

[唐]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长安书怀呈知己

[唐]项斯

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一灯愁里梦,九陌病中春.为问清平日,无门致出身.

二、列子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传说战国郑人列御寇曾遇风仙,习法 术,因而能乘风而行。

《列子•黄帝 篇》载:“……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 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

竟不知风乘我 耶,我乘风乎?”《庄子•逍遥游》又 载,列子御风的技术很高,能象列子 那样的,世上亦不常有。然而,列子 虽免步行,还必有所待。

因此,这还 不是最高境界。后人因以为典,吟咏仙道之事。

唐•董思恭《咏风》:“方 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元•卢挚《双调•殿前欢》:“谁人与共? 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三、《列子》中说明友人的古诗句

《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较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亡斧者(亡斧意邻)”、“歧路亡羊”等。

唐代时,《冲虚真经》与《道德经》、《庄子》、《文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

列御寇,或称列圄寇,春秋时期郑人,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列御寇于《史记》无传,其名散见于《庄子》、《管子》、《晏子》、《墨子》、《韩非子》、《尸子》、《吕氏春秋》等书。列御寇成名于《列子》一书,有章以其名为章名,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

列子是郑国人,先于庄子,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壶子对列子说:“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为“冲虚真人”,宋徽宗宣和年间封为“冲虚观妙真君”。

一般人认为《列子》的原著在西汉以后便已散失,唐代柳宗元已经怀疑此书的来源,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首先认定《列子》是伪书,现存的《列子》已经不是原著,而是晋人凑杂道家的思想而写成的,叶大庆[2]、钱大昕[3]、姚鼐[4]、钮树玉[5]、章炳麟[6]等人都以为此书为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更指出释氏轮回之说出于《列子》,非常可笑。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子》、《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序以见重。”。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提出《列子》受佛教思想影响,可知是魏晋时代的伪书,但也指出《列子》全书“窜取佛说,声色不动”,“能脱胎换骨,不粘皮带骨”。

《列子》一书包含了许多寓言,都带有足以警世的教训,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现存《列子》的注本有晋代张湛注的《冲虚至德真经》八卷

四、求列子名言10句

1、列子曰:“虚者无贵也。”

2、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民矣。事之破 为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3、

子列子曰:“ 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 化而成。孰测之哉?”

4、子列 子曰:”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 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5\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6\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8 “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9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10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11 “五情好恶,四体安危,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人犹我也。人人相犹,损一秋豪而利人,悉天下以奉天下人。”

“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五、列子的名言警句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五情好恶,四体安危,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人犹我也。人人相犹,损一秋豪而利人,悉天下以奉天下人。”

“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天哺育众生但不能承载万物,地承载万物但不能施行教化,圣人施行教化但不能违背事物的本性,事物的本性被规定后就不能超越各自的地位。”

“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六、《仲尼(列子)》古诗原文及翻译

《仲尼(列子)》古诗原文: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曰:“若奚独乐?”回曰:“夫子奚独忧?”孔子曰:“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孔子愀然有间,曰:“有是言哉?汝之意失矣。此吾昔日之言尔,请以今言为正也。

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未知乐天知命有忧之大也。今告若其实:修一身,任穷达,知去来之非我,亡变乱于心虑,尔之所谓乐天知命之无忧也。曩吾修《诗》、《书》,正《礼》、《乐》,将以治天下,遗来世,非但修一身、治鲁国而已。而鲁之君臣日失其序,仁义益衰,情性益薄。

此道不行一国与当年,其如天下与来世矣?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于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虽然、吾得之矣。夫乐而知者,非古人之所谓乐知也。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

《诗》、《书》、《礼》、《乐》,何弃之有?革之何为?”颜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出告子贡。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颜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门,弦歌诵书,终身不辍。

《仲尼(列子)》翻译:

孔子在家中闲坐着,子贡进来侍候,见他面带愁容。子贡不敢询问,出来告诉颜回。颜回便一面弹琴一面唱歌。孔子听到了琴声,果然把颜回叫了进去,问道:“你为什么独自快乐?”颜回说:“老师为什么独自忧愁?”孔子说:“先说说你的想法。”

颜回说:”我过去听老师说:‘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规律,所以就没有优愁。’这就是我快乐的原因。”孔子的脸色变得凄然,然后说:“有这话吗?你把意思领会错了。这是我过去的话,请以今天的话为准。你只知道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而没有忧愁的一面,却不知道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有很多忧愁的另一面。

现在告诉你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看法:修养自身,听任命运的穷困与富贵,懂得生死都不由我自己,因而心虑不会被外界改变和扰乱,这就是你所说的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而没有忧愁的一面。过去我整理《诗经》、《尚书》,订正礼制与乐律,准备以此治理天下,流传后世,并不是只修养自身、治理鲁国就满足了。

而鲁国的国君和大臣一天比一天丧失秩序,仁义道德一天天衰败,人情善性一天天刻薄。这个学说在一个国家的今天还行不通,又能对整个天下与后世怎样呢?我这才知道《诗经》、《尚书》、礼制乐律对于治理乱世没有什么作用,但却不知道改革它的方法。

这就是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的人所忧愁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明白了一些。我们所说的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并不是古人所说的乐于顺应自然、懂得命运。没有乐,没有知,才是真正的乐,真正的知,所以没有不快乐的事,没有不知道的事,没有不忧愁的事,没有不能做的事。

《诗经》、《尚书》、礼制乐律,又丧失了什么呢?又为什么要改革它呢?”颜回面向北拱手作揖说:“我也明白了。”他出来告诉了子贡。子贡莫名其妙,回家深思了七天,不睡不吃,以至骨瘦如柴。颜回又去开导他,然后才回到孔子门下,弹琴唱歌,诵读诗书,一生也没停止过。

扩展资料:

《仲尼(列子)》创作背景:

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吕氏春秋》与《尸子》皆载“列子贵虚”,但依《天瑞》,列子自认“虚者无贵”。彻底的虚,必定有无(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等等概念。

《列子》一书深刻反映 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列子》可以说是一篇恢宏的史诗,当时的哲学、

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列子》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列子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家)

七、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古诗

1、《伯牙》 作者:王安石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释义:千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2、《高山流水觅知音》

势利交怀势利心, 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 千古令人说破琴。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3、《写意二首》作者:牟融(唐)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

青毡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

自怜知命不求荣。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的由来: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高山流水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表达祝福之情的古诗句

下一篇: 十二月的古诗句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