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黄鹤楼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站在楼上可以远眺万里长江,是国家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代(公元223年),当时仅是夏口城一角的瞭望塔,重点在于他的军事作用,等到晋朝灭了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也失去了其军事价值,随着江夏城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记》)。
唐代诗人崔颢,也是个颇有争议的诗人,他少年时就排在神童之列,十九岁就高中进士,但少年轻狂,纨绔浮艳,人品为人们所不齿,始终不得志,在朝廷中也仅仅是混了一个管管车马,送送信、跑跑腿的小官。
少年时虽有过人之才,但多写闺怨之诗,流传下来的不多。后来在朝廷郁郁不得志,就辞官游历祖国大江南北,二十多年的游历也让他的诗歌风格变得雄浑奔放。其闻名于天下的《黄鹤楼》一诗就是作于在外游历之时。
相传李白登临黄鹤楼时看到浩淼的长江,苍茫的落日不仅诗情豪发想作诗一首,但正当他研墨提笔想一抒豪情时,抬头看到了崔颢的这首诗,不由搁笔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连狂傲至极的李白都对《黄鹤楼》佩服至极,可见崔颢的这首诗有多牛。 南宋大诗人、诗论家严羽甚至直接就忍不住在著名的《沧浪诗话》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也因这首诗而流芳千古了吧!
黄鹤楼也因此诗名声大播,崔颢也因这首诗千古流芳。究竟是黄鹤楼成就了崔颢,还是崔颢成就了黄鹤楼?我想两者兼有吧!
黄鹤楼【作者】崔颢 【朝代】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飞走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过,千百年来唯有悠悠白云在此飘浮。晴日里汉阳一带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波浩渺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诗的开头一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仙人吕洞宾曾化身一穷汉,到长江边游历,辛氏总是好酒好菜招待,吕洞宾为了感谢她帮助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她,只要轻声呼唤它就能下来起舞助兴。如此神奇之事,让酒楼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辛氏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过了十年,吕洞宾复来,取笛吹奏,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而去。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盖起了高楼,取名“黄鹤楼”。
全诗从黄鹤楼的远古传说起笔,给人以无限缥缈的感觉。这样的起笔,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浮想联翩。
颔联由传说而引发开来,说黄鹤一去不复返,只留下白云依然悠悠飘荡。一个“空”字,暗含着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颈联,诗人笔锋一转,由想象转而写登临黄鹤楼之所见。阳光照耀下,汉水北岸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也碧绿如茵。眼前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美景,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前半部分,作者用黄鹤已去,千载空悠的白云这一意象把逝去的历史同笼罩在青翠中的汉阳城、芳草萋萋的鹦鹉洲这一现实的存在形成强烈对比,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贯穿于历史的古今,是诗歌的的韵味绵长而不尽,引发人们无尽的愁思。
诗歌尾联诗人感情到了极致,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面对黄昏时分烟波浩渺的长江,诗人内心泛起了无尽的乡愁。
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吊古怀乡之作。借黄鹤楼,千年屹立,阅尽世事沧桑。借万里长江亘古长流,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其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思乡名句。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名句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