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能够成大事者,必须要拥有能够统率众人的领袖气质,这样才能让那些具有才能的人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卖命,但这种气质往往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凭借无数的举动堆积起来的,慢慢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自己伟岸的形象,但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英雄事迹要自己来完成,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凭借“人造”事迹的方法,来丰满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确是一个合格的领袖。
现在我们统称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为——花钱。
有心的人, 可以回去做一笔统计,我们就能够看到,他虽然帮了很多人,但其实一共也就花费了二百两左右,要知道他收买的可都是震慑一方的好汉,每人二百两都不算贵,而宋江却用这些钱,收买了将近二十人。
招安虽然看起来就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但是起码对彼此也要有一个了解,最开始时,宋江他们不确定皇帝是否真的有招安的诚意,所以需要几次三番的去京师打探消息,这其中就少不了花钱,梁山专门挑选了几个能言善道的人,然后让他们带了很多的金银财宝,用来收买消息,打通关节。甚至于让燕青去找李师师,试图从她嘴里套出些有价值的线索,也花费了足足两大筐“金珠细软”。
而事实也的确没有出乎宿太尉的预料,他刚宣读完圣旨,宋江就让人拿出了一整盘金银珠宝,他先是假意的推辞了一二,后来才心满意足的手下,再次赚取到不少的好处费。不仅是他。只要参与招安的大小官员,甚至是他们的跟班,都会收到梁山给予的钱财,因此他们的招安才能够如此顺利,可见宋江对银子的利用,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通读整本水浒,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所谓的义气、仗义,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值得让人称赞,但很多都只是用银子堆积起来的,当人们被这种情怀震慑住的时候,反而会将其中的俗套的经济基础忽略掉。我们从宋江的身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做的其实并不多,或者说他做的都是体现在银子的施舍上,他的内里其实都是用银子来映衬出来的。
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