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八 怎样分辨虚词“或”的用法,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八个虚词,虚词或的用法和举例,八个虚词意思加例句等问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今天个人练习生就来谈谈八个虚词,虚词或的用法和举例。
提要:“或”作代词,可译为“有人,有的,有些人,某人”等。
作副词,可译为“有时,偶尔;或许,也许”等。
作连词,表选择可译为“或者”;表假设,可译为“倘若,如果,假使”等。
(一)代词
1·代人或代事物,译为“有人,有的,有些人,某人”等。例如: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逃走)。(司马迁《陈涉世家》)——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有人逃了一百步后停了来,有人逃了五十步后停下来。(而,表示承接)
(3)或师焉,或不(fǒu)焉。(韩愈《师说》)——有的要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跟从老师学习。(不知句读的要从师学习,不能解惑却不从师)
(4)或取诸怀抱,悟(wù)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与友人)在室内面对面畅谈。(悟:通“晤”,面对面。悟言,对面交谈)
(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一个男子不耕田,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知不,就有人要受冻。
(6)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姚鼐《登泰山记》)——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阳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二)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译为“有时,偶尔”。例如: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有时皇帝的命令急需传达,这时侯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达江陵。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而或长烟一(全)空。(范仲淹《岳阳楼记》)——偶尔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4)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时驾着小篷车,有时划着孤舟。(棹,船浆,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5)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说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看见。
2·表示委婉,不肯定的语气,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例如:
(1)或异二者之为(表现),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逃走)。(司马迁《陈涉世家》)——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2)虽古好(hào)事之士,或未能至焉。(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就是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可能也不能做到吧。(虽:即使,纵然,就是。焉:表示估量语气)
(3)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左传·宣公三年》)——上天也许要开导他,(他)必将成为国君。
(三)连词
1·表示选择或列举,译为“或者”。例如:
(1)时至轩中,从(向)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妻子)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桌子学写字。
(2)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荀子·修身》)——千里路程虽然遥远,但或慢或快,或先或后,为什么不可能达到目的?
2·表示假设,译为“倘若,如果,假使”等。例如: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匪,通“非”。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
(四)助词,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无实在意义。例如:
(1)残贼公行,莫之(它)或止。(贾谊《论积贮疏》)——各种祸害公然风行,没有人去制止它。(莫之或止;宾语前置句,应为:莫之或止)
(2)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小雅·天保》)——像松柏常青,子孙永远继承
以上就是关于八个虚词,虚词或的用法和举例的优质答案了,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