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

关于【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孙权说了11个字,字字应验2、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1、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孙权说了11个字,字字应验

如果说,在智力上,曹操与司马懿尚可以互争雄长的话,那么曹操的子孙曹丕、曹叡在司马懿面前就只能是矮子了。固然,他们两人在帝王群体中都可以称得上是“天姿秀出”、“才艺兼该”的。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

连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子都懂得“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但是曹家的这两个皇帝却拱手把军事大权托付给他们父祖最不放心的司马懿。曹操死后不久,曹丕就任命司马懿为督军。公元224年(黄初五年),曹丕南巡又封司马懿为抚军,假节,领兵五千镇守后方。这是司马懿第一次获得军事指挥实权。第二年他又以司马懿为萧何,命令道:“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此时的司马懿,俨然可以与皇帝平分秋色了!

又过了一年,曹丕病死,司马懿是顾命大臣,与陈群、曹真并受遗诏,辅助二十二岁的青年皇帝曹叡。是这是司马懿春风得意、大展雄图的时期。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

曹丕刚死,孙权即发兵围攻江夏(治今湖北云梦西南),遣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今湖北襄樊)。司马懿督领诸军讨伐孙权。这是司马懿第一次亲率大军,挂帅出征。这次出征旗开得胜,败诸葛、斩张霸,大显威风。班师后,封骠骑大将军,并加督荆、豫二州军事。

荆襄之役,不过是小试牛刀。接着是平定孟达。孟达原是蜀国的将军,投降魏国,任新城太守,驻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这时,他又想联络吴蜀,发展自己的势力。诸葛亮使用离间计,将这一消息泄漏给魏魏国。孟达听说自己的密谋被泄,打算举兵起事。司马懿急忙写信稳定孟达,他假装不相信孟达会反叛魏国,说这都是诸葛亮的挑拨。孟达得信有喜色,对举兵起事犹疑不决。司马懿却乘机急速发兵,大军倍道兼行,八日急行八百里,到达上庸城下,然后八道进攻。孟达惊呼:“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这次战役,因为孟达来不及准备守城工事,所以上庸很快即被攻破,孟达被斩。上庸之战,充分显露了司马懿的性格特征。他一面假意安抚,以诚相待;一面调兵遣将,直赴城下。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

司马懿东线打胜仗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倾注全国兵力进军汉中。此后又不断兵出祁山,魏国西线处于紧张状态。于是,曹叡给司马懿加大都督,要他讨伐蜀国。从此,同马懿成为统领诸军、反击诸葛亮进攻的西线主将。

诸葛亮劳军远征,军需困难,利在速战。司马懿看准诸葛亮的弱点,以逸待劳,持重应变。诸葛亮几次挑战,他都坚垒不出。诸葛亮送他巾帼服装讥讽他,众将士群情激愤,他仍能保持清醒头脑,克制自己和部下的情绪,不为诸葛亮的激将法所动摇。诸葛亮拿他没办法,最后积劳成疾,忧愤而死。

司马懿因西拒诸葛的功绩,由大将军迁升太尉。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

但西拒诸葛并非司马懿军事生涯中的华彩乐章,司马懿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是东征辽东。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辽东大守公孙举兵造反,曹叔急召司马懿进京,要他领兵出征。

天子曰:“君度其作何计?”

对曰:“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

天子曰:“其计将安出?

对曰:“惟明者能深度彼己,预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据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计也。”

天子日:“往还几时?”

对日:“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晋书・帝纪第一》)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

“上兵伐谋”。洛阳宫殿中,曹叡和司马懿这场战略对话是中国古代战史上精彩的谋攻篇。你看这司马懿,三军未动而已胸有成竹。他连敌军如何行动,我军如何进击,往几日,攻几日,还几日,一切切的一切都运筹好了。

司马懿既能料敌虚实强弱之情,又能度地险厄远近之形。真是“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仗还没有打,胜利就在握了。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

事情的发展,果如司马懿所料。当司马懿的四万大军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时,公孙渊果然如同司马懿预料的,先出“中计”,以步骑数万阻辽水,“坚壁而守”。司马懿甩开公孙渊的守军,以“攻其所必救”的态势,指挥大军直指敌人的巢穴襄平(今辽宁辽阳市),公孙渊看见司马懿去攻打襄平,只好从后面赶来救援,于是司马懿“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这时,公孙渊又只好按司马懿的预料,再出“下计”,退守襄平。司马懿进军围城,合围后,昼夜进攻。公孙渊乞降不许,最后兵败被杀。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

对这次战役,历来兵家评价都很高。孙权说司马懿“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这11个字足字字应验司马懿是三国能和诸葛亮、周瑜比肩的超级大谋士。

2、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一、聪慧过人,善于识人,审时度势

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节侍奉他。

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

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应召,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应召。

二、处世圆滑,知人识人

司马懿洞察先机,决断果敢的一面在他的军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与诸葛亮的数次决战中更是将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和瞬间决断的能力都充分体现出来。

而他对待不同的君主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不同的敌人运用不同的战术并且屡次取得成功都体现了他的圆滑和知人识人的能力。

三、隐忍,做事果断

嘉平三年(251年)正月,王凌借口吴人塞涂水,请求出兵征讨。司马懿知其阴谋,不令兴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讨伐王凌。司马懿故技重施,先下赦书赦免王凌之罪,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

王凌自知势穷,便独自乘船迎接,派属官王或请罪,送上印绶、节钺。司马懿军到武丘,王凌在水边自缚等待,说:“我如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简召回,何苦亲自来呢?”司马懿说:“因为君非折简之客啊!”说罢,命将领率六百人马想把王凌解送洛阳。

途经贾逵的寺庙,王凌大声呼庙。五月,王凌到项城,绝望,服毒而死。司马懿进军寿春,参与王凌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司马懿推知其事,凡牵连在内的一律诛灭三族。

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埋于土中。司马懿最终逼楚王曹彪自尽,并趁机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当然最后他选择了起兵叛乱,虽然在别人眼中是不仁不义的行为,但这也是构成他性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他的凶狠和果敢,毫不犹豫,不会浪费每一个机会。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在一次次改朝换代中笑到最后。

扩展资料: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

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司马懿的性格中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为人所称赞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历史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两种评价都不为过,都是属于司马懿性格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的都是多元化的,何况是作为那个时代的处于政治中心的重要人物,司马懿拥有多面性格,面对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求生以友为范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但乱世未必都成英雄。汉朝时的佛道还未盛行,但黄老学说影响很深。在汉朝初年,信奉黄老学说的人,基本上与世无争,大都能善终。比如汉初三杰张良,此人就是一个善于运用黄老学说之人,最后功成名就,潇洒隐退,最后不知所终。

但为后代创造了一片安宁。刘邦第五个儿子刘恒与其母薄姬被分封到偏远的地方为王,母子二人信奉黄老学说,躲过吕后之乱,最后成为皇帝还不信。

黄老学说主张“清静无为”,这与道家有点相似。但古代的“清静无为”,并不是真的脱离世俗的无为,而是在有为中有所不为,以保命安家为主。所以汉代归隐的较多,诸葛亮就是一个归隐之人,如果不是刘备以诚感动诸葛亮,恐怕诸葛亮不会出山。

同样,出生在乱世的司马懿也有着诸葛亮的洞察力,司马懿有个好友叫胡昭,是一个有名隐士,司马懿的人生观受其影响较深。据记载,司马懿得罪当地官员周生等人,如果不是胡昭倾力相救,恐怕司马懿年轻时就挂了。

三国时有名的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当时人们口口相传最多。而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有着较强的“心战”优势。当时东汉末年,曹操专权,资料说司马懿不想出来为曹操服务,其实司马懿害怕曹操的猜疑心。

但司马懿出身世家,名声在外,曹操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人才。但征召司马懿时,司马懿却说自己得了风痹症,无法为官。司马懿拒绝了曹操邀请,但曹操不信,就派人查看,看到司马懿装得太像有病之人。

曹操当丞相时,继续让司马懿出来为官,对派去的人说:“司马懿躺在床上,就将他逮捕!”司马懿装病怎么能逃过曹操的眼睛,司马懿怕被杀,只得出来官。

为了求生必须忠心

司马懿出来为官后,当过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相当于文书秘书一职。但司马懿主要还是教太子曹丕。这种教书职务很危险,并不是所有太子都能继位。但在这一职务上,司马懿兢兢业业,很受曹操的赏识。

据史料记载,司马懿出官后,曹操还是发现了司马懿的“狼顾之相”,这是曹操猜疑之心在作怪,因为猜疑,曹操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对于司马懿的“狼顾之相”出自《晋书》,究竟是真怀疑还是假怀疑,无从考证。

但面对猜疑心重的曹操,司马懿要拿出百倍的忠心才会换得曹操的信任,就是忠心对待曹魏,永远不能有二心。

纵观司马懿在曹操手下没少出妙计,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献计,曹操虽未听,但司马懿已经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称帝,司马懿支持,他说了一句话:“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这句话是司马懿的违心话,但曹操听着舒服。用计杀关羽及安抚荆州民众,曹操都听从司马懿的计谋。

曹操去世后,曹丕更为信赖司马懿,毕竟师徒一场。不过此时司马懿开始披挂上阵,执掌了曹魏军权,这对他以后奠定了军事权威。征孙权、抗蜀司马懿屡建功勋,使曹魏离不开司马懿了。事实证明,曹丕死后,司马懿继续以军功立起威信,特别是艰苦的征伐辽东公孙渊,司马懿得到了魏明帝的`信任。

魏明帝曾手写诏书:“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可见司马懿与魏明帝的感情已经处到了父子般感情。

为了求生以退为进

司马懿在曹魏威信有了,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但司马懿并没有放弃求生欲望,因为魏国毕竟是曹家天下,曹家势力早就对司马懿嫉妒了。这一点司马懿看得很透。特别是无能的曹爽把持魏国大权时,甚至把司马懿权力全部拿掉。在曹爽看来,司马懿没权了,他就安全了。其实司马懿早就摸透了曹爽打法,而且以司马懿在军中的威信,他早已部署了亲信,为自己求得生路。

“高平陵之变”是突如其来的政变,但这场变故前,司马懿又拿出装病的招数骗过曹爽,实则为自己保命。但愚蠢的曹爽以为,跟随曹芳去祭奠魏明帝就安全了。此时司马懿动手了,上书郭太后,请求废曹爽。司马懿为什么这样做。一来保命,二来曹爽的行为引起共愤,无论郭太后还是朝中大臣都对曹爽不满。司马懿正是摸透了曹爽一切心理,他才敢出手。司马懿再不出手他必然要死。

司马懿清除曹氏势力后,他也没想到,大权来得这样快。司马懿这才有了长远想法,但他不着急实现。高平陵之变两年后,司马懿死去。纵观司马懿一生,始终以求生欲望保全自己,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这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刘备

蜀国开国皇帝,皇叔刘备。为人重情重义,自东汉末期讨伐黄巾党,到建立蜀汉政权,演义里无不体现其重情重义,礼贤下士。演义中,刘备亲自率军打仗的次数屈指可数,唯一出名的“夷陵之战”,还是以惨败收场。善于用人。夷陵之战战败后,刘备病退白帝城,无颜回蜀面对家乡父老,遂在永安宫病逝,临终托孤诸葛亮。

孙权

吴国政权最成功领导人,接替父兄为其打下的江东基业,可谓坐享其成,手下张昭,周瑜均为治世能臣。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孙权一生可谓守了一生,坐拥长江天险的他,一生没有主动发动过几次战役,但是胜率很高,赤壁之战,巧夺荆州,直接活捉关羽,间接促发夷陵之战。

张飞

张飞的莽还和他的勇紧密相连,他在三国沙场中是一员十分出色的猛将,毕生披甲操戈,出入于刀丛枪林,不知天地间有畏惧二字在。他的这种“猛张飞”的英雄性格在众多的战斗中得到充分展示。首先是具有骁勇善战,猛而无畏,一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时人称为“万人敌”。

诸葛亮

作为中国历史可谓最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诸葛亮绝对是神一样的人物。 成为中华五千年以来智慧的代言词。一生功绩卓著,无论军事,政治均是旷世奇才,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均是流传至今的佳话。他几乎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他的政治才能绝对傲视华夏。

吕布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演义里为人善变,多次杀主,被称为三姓家奴。最终众叛亲离,在下邳被曹操擒获,不过在正史里,吕布却是文官,做过主簿。吕布也是有仗义的一面的,叛变董卓时,吕布与王允赶往封禅台。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一、聪慧过人,善于识人,审时度势

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节侍奉他。

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

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应召,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应召。

二、处世圆滑,知人识人

司马懿洞察先机,决断果敢的一面在他的军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与诸葛亮的数次决战中更是将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和瞬间决断的能力都充分体现出来。

而他对待不同的君主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不同的敌人运用不同的战术并且屡次取得成功都体现了他的圆滑和知人识人的能力。

三、隐忍,做事果断

嘉平三年(251年)正月,王凌借口吴人塞涂水,请求出兵征讨。司马懿知其阴谋,不令兴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讨伐王凌。司马懿故技重施,先下赦书赦免王凌之罪,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

王凌自知势穷,便独自乘船迎接,派属官王或请罪,送上印绶、节钺。司马懿军到武丘,王凌在水边自缚等待,说:“我如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简召回,何苦亲自来呢?”司马懿说:“因为君非折简之客啊!”说罢,命将领率六百人马想把王凌解送洛阳。

途经贾逵的寺庙,王凌大声呼庙。五月,王凌到项城,绝望,服毒而死。司马懿进军寿春,参与王凌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司马懿推知其事,凡牵连在内的一律诛灭三族。

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埋于土中。司马懿最终逼楚王曹彪自尽,并趁机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当然最后他选择了起兵叛乱,虽然在别人眼中是不仁不义的行为,但这也是构成他性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他的凶狠和果敢,毫不犹豫,不会浪费每一个机会。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在一次次改朝换代中笑到最后。

扩展资料: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

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司马懿的性格中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为人所称赞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历史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两种评价都不为过,都是属于司马懿性格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的都是多元化的,何况是作为那个时代的处于政治中心的重要人物,司马懿拥有多面性格,面对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求生以友为范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但乱世未必都成英雄。汉朝时的佛道还未盛行,但黄老学说影响很深。在汉朝初年,信奉黄老学说的人,基本上与世无争,大都能善终。比如汉初三杰张良,此人就是一个善于运用黄老学说之人,最后功成名就,潇洒隐退,最后不知所终。

但为后代创造了一片安宁。刘邦第五个儿子刘恒与其母薄姬被分封到偏远的地方为王,母子二人信奉黄老学说,躲过吕后之乱,最后成为皇帝还不信。

黄老学说主张“清静无为”,这与道家有点相似。但古代的“清静无为”,并不是真的脱离世俗的无为,而是在有为中有所不为,以保命安家为主。所以汉代归隐的较多,诸葛亮就是一个归隐之人,如果不是刘备以诚感动诸葛亮,恐怕诸葛亮不会出山。

同样,出生在乱世的司马懿也有着诸葛亮的洞察力,司马懿有个好友叫胡昭,是一个有名隐士,司马懿的人生观受其影响较深。据记载,司马懿得罪当地官员周生等人,如果不是胡昭倾力相救,恐怕司马懿年轻时就挂了。

三国时有名的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当时人们口口相传最多。而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有着较强的“心战”优势。当时东汉末年,曹操专权,资料说司马懿不想出来为曹操服务,其实司马懿害怕曹操的猜疑心。

但司马懿出身世家,名声在外,曹操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人才。但征召司马懿时,司马懿却说自己得了风痹症,无法为官。司马懿拒绝了曹操邀请,但曹操不信,就派人查看,看到司马懿装得太像有病之人。

曹操当丞相时,继续让司马懿出来为官,对派去的人说:“司马懿躺在床上,就将他逮捕!”司马懿装病怎么能逃过曹操的眼睛,司马懿怕被杀,只得出来官。

为了求生必须忠心

司马懿出来为官后,当过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相当于文书秘书一职。但司马懿主要还是教太子曹丕。这种教书职务很危险,并不是所有太子都能继位。但在这一职务上,司马懿兢兢业业,很受曹操的赏识。

据史料记载,司马懿出官后,曹操还是发现了司马懿的“狼顾之相”,这是曹操猜疑之心在作怪,因为猜疑,曹操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对于司马懿的“狼顾之相”出自《晋书》,究竟是真怀疑还是假怀疑,无从考证。

但面对猜疑心重的曹操,司马懿要拿出百倍的忠心才会换得曹操的信任,就是忠心对待曹魏,永远不能有二心。

纵观司马懿在曹操手下没少出妙计,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献计,曹操虽未听,但司马懿已经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称帝,司马懿支持,他说了一句话:“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这句话是司马懿的违心话,但曹操听着舒服。用计杀关羽及安抚荆州民众,曹操都听从司马懿的计谋。

曹操去世后,曹丕更为信赖司马懿,毕竟师徒一场。不过此时司马懿开始披挂上阵,执掌了曹魏军权,这对他以后奠定了军事权威。征孙权、抗蜀司马懿屡建功勋,使曹魏离不开司马懿了。事实证明,曹丕死后,司马懿继续以军功立起威信,特别是艰苦的征伐辽东公孙渊,司马懿得到了魏明帝的`信任。

魏明帝曾手写诏书:“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可见司马懿与魏明帝的感情已经处到了父子般感情。

为了求生以退为进

司马懿在曹魏威信有了,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但司马懿并没有放弃求生欲望,因为魏国毕竟是曹家天下,曹家势力早就对司马懿嫉妒了。这一点司马懿看得很透。特别是无能的曹爽把持魏国大权时,甚至把司马懿权力全部拿掉。在曹爽看来,司马懿没权了,他就安全了。其实司马懿早就摸透了曹爽打法,而且以司马懿在军中的威信,他早已部署了亲信,为自己求得生路。

“高平陵之变”是突如其来的政变,但这场变故前,司马懿又拿出装病的招数骗过曹爽,实则为自己保命。但愚蠢的曹爽以为,跟随曹芳去祭奠魏明帝就安全了。此时司马懿动手了,上书郭太后,请求废曹爽。司马懿为什么这样做。一来保命,二来曹爽的行为引起共愤,无论郭太后还是朝中大臣都对曹爽不满。司马懿正是摸透了曹爽一切心理,他才敢出手。司马懿再不出手他必然要死。

司马懿清除曹氏势力后,他也没想到,大权来得这样快。司马懿这才有了长远想法,但他不着急实现。高平陵之变两年后,司马懿死去。纵观司马懿一生,始终以求生欲望保全自己,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这就是司马懿!

本文关键词: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四字词语概括,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件3个,司马懿的性格特点50字。这就是关于《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气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军事才华究竟如何)》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婴儿0一12个月身高体重表,婴儿0一12个月身高体重表图片(“越借越穷”的网络贷款诈骗)

下一篇: 赞美高尚品格的名言,赞美高尚品格的名言警句(中外名人名言分类汇编)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